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周志懿 | 我的返乡笔记之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乡村(扶贫篇)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4 阅读数:人阅读

 

原标题:周志懿 | 我的返乡笔记之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乡村(扶贫篇) 提示:请点上方高平峪罗洪人网免费

原标题:周志懿 | 我的返乡笔记之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乡村(扶贫篇)

提示:请点上方高平峪罗洪人网免费关注!

高平峪•罗洪人网 : 有趣•有料•有态度的本土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传播家乡文化、风土人情、美文资讯。加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我的返乡笔记之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乡村(扶贫篇)

来源:香海园随笔

作者:周志懿

作者简介(往上滑阅↑):周志懿,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行业报协会理事,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生导师,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出版著作《大传媒时代》、《寄语点点》,主编《在北大讲传媒》、《在人大讲传媒》、《变局与转型》、《中国传媒创新启示录》等传媒丛书。

关于家乡的文章,欠账已久,一直想补上,但是我惊讶地发现,我竟然不太会写随笔了。

这种感觉让我紧张,也很惭愧。细思原因,是这一年多来,我似乎已经习惯于专业或管理性的表达,动辄一二三四等,逻辑性框架性的思考或演讲更多,而发散性的形象的专门写作要少多了,久之,才发现在两种文风之间的切换已成障碍。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理由是否成立,抑或是自己为自己文字功底的浅薄寻找借口?但无论如何,我知道,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与牵挂的心是真的!

(一)

举个刚刚发生的例子。

就在元旦前的某一个晚上,老乡群突然转发了一篇文章,一位老父亲在文章中控诉如何被自己的儿子毒打。晒出的照片上,老人头上血迹模糊,躺在床上一幅痛苦不堪的模样。再细看事发地,竟然就发生在我心心念念的家乡十重大界下的大坻村。我承认我一下子冒起了肝火,耳边似乎响起了老人的哀嚎。此等逆子,简直丧尽天良,即便是把不相干的人打成这样,也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手机,把文章转给了家乡的主要领导,建议尽快过问此事,一定要将事件调查清楚,如果属实,务必对如此嚣张的逆子进行严惩。

家乡的领导很给我面子,抑或是同样被文章中描述的细节所激怒,很快就回复了我的微信,并表示连夜启动调查。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时那种把自己装扮成救世主的心态怎么看怎么都显得有些幼稚。第二天一大早,乡里的干部就给我回了信,并大致告知了事情的经过。原来这父子俩的矛盾由来已久,这次打架纯粹就是为了一小块地。老人认为是自己的地,儿子却认为是占了他的地方。于是冲动的儿子就把父亲筑起的围栏掀到了,老人自然心里不爽,便上门去要说法。也不知是谁先动的手,反正邻居没一个人敢出来作证,最终两父子都挂了彩,也并非公号文中完全是儿子一人的责任。

当然,按照基本的逻辑是,无论如何,儿子打老子绝对不该,应该受到谴责与处罚。但是乡里的干部也向我诉说了现实的苦衷。大坻村属省级贫困村,父子俩都不算是富裕的家庭,如果把儿子抓了,这做儿子的还有四个孩子要养活,马上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如果把老人也留置教育,这老人除了这个儿子之外,竟也还有两个尚在上学的小儿子……

乡干部的回答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个大概。作为一个农村生农村长大的人,我深深了解农村的现实,有些绝不是简单地可以拿法律去处置的,还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因此每个乡都设了司法所,村里基本上也有调解员。对于一般的家庭矛盾与纠纷,只要不发生重大人身伤害,原则上还是以调解为主。于是一种歉疚感从我的内心油然而生。

歉疚的是当下是精准扶贫年度收官的紧要时期,基层干部已经差不多一年没有休息日了,周六日全部在岗位上,我的招呼无疑给他们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甚至还让他们在如此辛苦繁忙之余要承受新的压力;当然更多的是一种自省。我开始明白,关爱家乡当然是一种好的品德,嫉恶如仇当然更是一种好品德,但绝不能过于书生意气,一是要充分相信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有解决类似事件的智慧与能力,二是要解决类似问题,还是要从根子上找原因和方法。

在新邵县境内,十重大界下从西到东依次有三个大的行政村:大坻村、红岩寨村及严塘村,其中大坻村属省级贫困村,由湖南省市场监管局联点,从2018年年初开始,在驻点扶贫干部王队的带领下,这个村开始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部焕然一新,规划令人振奋,特别是村里贫困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用村里某些人的话说,是“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

这当然是巨大的进步。我曾与扶贫干部王队详细交流过大坻村的发展问题。这是一位有操守、有爱心、有能力的扶贫干部,驻村短短几个月时间,在村里已经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即便远在北京,我也总能断断续续地听到关于他如何勤恳为老百姓服务的传闻。因此,我绝对相信,在他的带领与帮助下,大坻村的未来只会更美好。

但元旦前的这一事件还是让我思考到一个更深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除了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外,我们是否还应该或者说更应该重视起村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这里边就包括社会风气的教化、公序良俗的回归等。

扶贫要扶智,比如要教给贫困人口致富的技术与门道,避免二次返贫等等,这些都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我看来,扶贫还有两个字很关键,就是除了扶智之外,更重要的还得扶“志”与扶“秩”。

什么是扶“志”?大凡在农村生活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多多少少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不是没有劳动能力,更不是愚蠢,说白了,就是一个字“懒”,思想根源上有问题。平时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这样的人,不解决其内心的动力问题,永远会是扶不起的阿斗。不仅扶不起来,你越扶他,他反而越产生一种对政府的依赖,觉得政府就是欠他的。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贫困人口的内在动力问题,整体脱贫就只会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

什么是扶“秩”?顾名思义,秩就是秩序。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的因素又是关键。人心齐,泰山移。扶贫只有首先体现在整顿与梳理基层的社会生活秩序,建立符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序良俗,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睦的邻里文化与家文化上,这样的扶贫才会有厚度,有生命力。

以前文所说的父子打架事件为例:在传统的旧社会,乡绅与宗族势力主导下的农村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法则,一旦出现这种父子之间的斗殴,乡绅与宗族是绝对会介入的,估计儿子再有理,打老子的行为也必然会让他付出惨重的代价,类似浸猪笼这种待遇在历史上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是新时代,自然不提倡那种封建社会没有人道的惩罚方式。

你不能否认,那种农村自然生长自然形成的生活秩序对底层民众的确有巨大的约束力,甚至,这种约束力至今依然对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及道德民风有深刻的影响。也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下的农村,通过新的方式与手段,一方面大兴传统国学之风,一方面对村民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形成一种良性的、健康的新型村落文化,形成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社会生活氛围,让那些懒人、恶人、违背社会公德的人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没有生存的土壤与空间。

这样就不再只是物质上的扶贫,也进行了思想上的扶贫,而且对那些极少数的地方恶霸及基层黑恶势力也能形成强大的震慑。

(二)

说到这我面前马上浮现出一张沧桑而坚毅的脸庞。他是紧邻大坻村的红岩寨村的老书记。老实说我至今也不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彭,大家都叫他老书记。如果不是去年七月我的返乡之行,我的生活里可能还不会有这位老书记的存在。

作为紧邻的两个村,红岩寨村的整体经济水平比大坻村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大坻村被确定为湖南省省级贫困村,由省市场监管局点对点精准扶贫,这让红岩寨村的村民好生羡慕,特别是这位老书记。老书记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到龄退休了,但看到邻村搞得红红火火,这位老书记依旧夜不能寐。后来我才知道,早在我前年五一前带记者爬十重大界赏映山红那次,这位老书记其实就像影子一样,十多里山道一直紧跟在我身后,听我与记者与当地官员聊天,希望多获得一些信息,以让红岩寨村不落人后。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看到红岩寨村要想再争取政府对大坻村同等规格的支持已然是不太可能,这位老书记就开始自己想办法。从去年的清明前后开始,老书记经常走到对面的大道上拦下一辆又一辆或户外或旅游的大巴车,游说并引导游客从自己的村落里上山,去观赏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为了让游客对红岩寨村留下一个好印象,他带着村民全程义务服务,把游客从山上照顾到山下,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就这样,在海拔高达千米的山峰来回往返一趟又一趟,还乐此不疲;为了红岩寨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能踏上实质步伐,他托自己的女儿专门联系上十重大界山那边的景区负责人。

虽只是一山之隔,但红岩寨村那边属于新化县三联峒景区,旅游开发非常红火,巨幅的广告已经做到了长沙、广州等地。于是老书记想着怎么样借人家的势,看能否把人流引到这边来,哪怕是学习人家的经验也好啊。到了山那边,老书记一行受到了对方的热情接待,但也更受打击。三联峒景区的经验再次告诉老书记,没有上级政府的支持,没有企业与资本的介入,一个偏远村落要想开发旅游的确比登天还难。

但这位老书记似乎从来不知道气馁是什么?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是去年的十一假期,他心里还惦记着去年春天来红岩寨村爬十重大界时那几个在山里滑倒被滚得一身泥的游客,于是组织了十几个村民,就地取材,用木条与木桩固定台阶,再用山里的砂石填满,硬是把红岩寨村上十重大界的陡坡修茸一新。在朋友圈里看到老书记与红岩寨村的村民们在山上挥汗如雨、干劲十足的样子,我内心油然而生敬意,深深被他们所打动。像老书记这样的人,才是一位真正大写的共产党人。我一直认为,在中国的农村基层,有一批像老书记这样的老共产党员,他们知世故而不世故,始终保持他们的纯净,用他们火热的心来浇涛基层。他们才是农村扶贫的真正脊梁。

老书记的榜样力量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女儿,也带动了村里的其它人。十几位村民为修山路顶着烈日不计报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已然是一个壮举。这个壮举不仅对基层的干部是一个生动的教材,对当地的百姓也是一个极好的示范,特别是对前文提到的扶“志”与扶“秩”都是最佳的注解。

面对外无援兵的境况,老书记带领红岩寨村的村民不等不靠,用自己的真心与无畏照耀了我以及更多的人。如果用实际的投入与获得的回报来衡量,他们的行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用道义与人心来衡量,他们的付出却又是无价的。最终,红岩寨村的行动也感动了上级领导,在有关领导的努力与协调下,据悉县旅游部门已经从有限的经费中划拔专门资金,用以支持红岩寨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三)

但我又开始思考,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乡村扶贫与振兴的过程中,既要解决个人的内生动力,更要解决乡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问题。

现在的农村与农民都很现实,大家似乎都形成了一个习惯性思维,就是只要有钱就好办事,之所以没开发起来,就是因为没钱,因而到上化缘,总是指望哪里能拔些钱来。这话听起来似乎没有毛病。但问题在于,给再多的钱或物质,也总是有上限的,一旦这些钱花完了呢?因而,归根结底,还是应该让乡村具备一种内生动力机制。精准扶贫也好,乡村振兴也罢,必须让乡村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不仅要让投入的资金能在乡村落地生根,而且还要能开花结果,能繁衍下一代。这才是治本之策。

看到红岩寨村的老书记如此热心本村的发展,我一直在思考能为他做点什么?除了帮他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外,我也时刻在留意别的产业机会,看能否与红岩寨村嫁接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想到了紫薇。

去年的七月,得知我回乡休年假,邵阳紫薇集团的董事长黄建民先生盛情邀请我参观他的紫薇公园。这是我时隔二十年第一次认真在邵阳停留,紫薇公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紫薇的属性与经济开发价值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紫薇,花色艳丽,花期长久,生命力强。科学证明,紫薇还是一种具有极强“碳汇”功能的神奇植物,它吸收二氧化碳与吸滞粉尘的功能是其他树种的30至50倍,环保价值极高。同时,紫薇还有极强的融合性、柔韧性、药用性、长寿性,耐寒、耐旱、耐贫瘠,具有干粗枝柔、叶圆根露、枝间易愈合、极易造型等特点,适合进行工艺处理,做成扎景、桩景、盆景等树艺系列产品,经济价值十分可观,是城市绿化、观赏和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的理想树种,适应世界各地广泛种植。

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随媒体采访团到兰州碧桂园项目考察时,曾发现两株紫薇树,被栽培成一个偌大的中国结,有的还被培育成福禄寿三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字,一开始我以为是硬绑上去的,或者不是真树,后来一听介绍,才知道紫薇具有这种融合嫁接生长的特性,当时还直呼神奇。

我一下子想到了红岩寨村,想到了红岩寨村的老书记扛着锄头在山里修路时的挥汗如雨。

红岩寨村与大坻村一样,背后依托的十重大界每到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但映山红的缺点是花期不长,每年从清明开始到五一后最多不超过两周,映山红基本就谢了。如果能引进一定数量的紫薇,则不仅可以极大地延长十重大界的主花期,增添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红岩寨村民对将紫薇作为经济植物进行规模种植,形成系列紫薇产品,走物流的路子向全国甚至全世界销售。如此一来,紫薇的助力将不再仅仅是装扮一下景观那么简单,而且是可以使当地村集体经济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与链条,不仅解决了鱼的问题,更解决了“渔”的问题。

随后我即与黄建民董事长口头上商议这一方案,没想到得到了黄董事长及其夫人的热烈回应,两人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我们约定,在2019年五一假期前后,在家乡举行一个盛大的捐赠仪式。由紫薇集团向家乡捐献一定数量的紫薇苗木,并派出技术人员,对红岩寨村的村民进行紫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培训,以此来帮助红岩寨村事业的发展。希望这样的举措能使红岩寨村与边上的大坻村能并驾齐驱,成为十重大界的两个车轮,带动十重大界的整体发展。

尽管,我也知道,这样的举措也有可能我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尽管在真正落地的过程中,这种产业扶贫的方式与当地的文化、观念的有机结合还需要时间,效果还有待考察,但我相信,这种产业输入的方式也许才是真正的扶贫治本之策。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