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日记-我身边的农村纪实
6月17日:
在家里和奶奶聊天,听到奶奶说起家乡发生的事情,有些村民为了弄一个贫困户的档案整天在村委会里上蹿下跳,心想事成以后窝在家里打牌度日,每个月守着国家发的贫困户资金得过且过,还听说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村民不知道是什么蒙了心,去年有一次竟然找到村干部上来直接跟村干部要3000块钱,理由是政府给村干部发钱,村干部也理所当然要给他钱。小的时候一直住在村里,没有感受到太多这样的现象和事情,大概也是我太多年一直都在外面求学,回家的频率属实不高,对于很多事情,很多风气都后知后觉,最近几年回到家里总是有很多感慨,也很喜欢听奶奶介绍最近发生的风土人情,慢慢察觉到了像我们这样的偏远乡村藏着很多弊病。国家扶贫的资金在我们这种地方有不少被某些人当成了懒汉补助,用我奶奶的话来说真不知道某一天国家的扶贫工作结束,这些人将成什么模样。
开完组会以后,下午去周围转了一转,遇到了小时候的伙伴,一开始不觉得,后来到了大连,到了北京以后突然发现像我这样小时候还经常到处摸鱼,爬山,摘果子的同学其实并不多见,和大学同学交流以后发现许多同学都没怎么有机会体验这些生活。记得小学时候学语文,读到了《囊萤映雪》的故事,那时候看到这个课文的时候,自己也尝试去捉些萤火虫来制造光芒。后来自己上了大学以后,回到家乡有一阵子突然很怀念这个感觉,自己又开始了捉萤火虫的举动,我把视频放到朋友圈以后才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可能也没见过这种自带光芒的物种。
遇到这位伙伴的时候他正带着老婆下面转悠,是快当父亲的人了。对于他我印象最深的是17年暑假我回家的时候遇见了他母亲,他母亲跟我聊天说他中考没有考上高中,即将去哪个地方开始学手艺赚钱养家。在我们这边没有读高中甚至没有读完初中就去打工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他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因为我听说了很多辍学打工的案例,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迷上了网瘾手机或者是别的什么所以很难学进去,带着一些爱花钱的恶习去打工的,然而他母亲却跟我说,希望他能够多花一些钱在自己身上,因为他太会省钱,不愿意多花钱在自己身上补充营养。我听到过很多农村母亲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希望你能够学会省钱,不要大手大脚“,希望子女多花一些钱在自己申请补充营养的,这是唯一的一个。记得在大连的时候,有一个本科同学和我聊起乡村教育,当时还以为我将来会回去振兴乡村教育,但是我没有办法做到那么无私。
6月18日:
回到乡下最大的感触有两点,一个是生活节奏变慢了很多,另一个是手里持有的货币增值了很多。在北京的时候,每天都固定时间起床,在学思堂一直待到晚上才会回宿舍,中间或者学习或者摸鱼,但几乎都离不开电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在被什么力量牵引着走。回到家以后,除了日常学习以外,更喜欢在外面看看山,走走路,像小时候一样光着脚丫去河里踩水,虽然也是摸鱼,但是自己的心思要平静很多。回到家里以后,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看到我回来,也充满精力,总是想着该去哪里买什么菜。去了一趟外婆家,在当地的菜市场买菜,听到了很多商贩的吆喝声,豆角3块一斤,玉米3块钱又买了8个。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我妈去跟商贩讨价还价的时候问商贩”菜价是否有少“,对方的回答是”微信,支付宝都可以扫“。感慨万分,自己在京一个月的生活成本估计可以在乡下生活好几个月吧。
6月21日:
今天响应号召打算去镇上献血,自2020年初从大连回来就再也没有去献过血,在大连献血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2018年,那次前面有一个学弟晕血。按照惯例献血之前会先做一次血液检测,然后才会开始献血,而那位学弟最为神奇的是在血液检测的时候没有晕,竟然在正式抽血的时候脑袋直接像苹果一样砸在了桌子上。来到镇上才发现像我这种行程码带星的人暂时是无法献血的,另外就是很多排队的人似乎也没有意识到抽烟喝酒也不适合献血,恐怕大部分都会白跑一趟。早上从家里出发到镇上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插曲,从一个三岔路口出来的时候从后视镜看见后面有一个摩托车与另一个小汽车发生了碰撞,伤势看起来并不严重,刚看到的时候我和我爸说这个事情,他跟我说这与我们无关,催促不要耽误了我们的行程。以前在北京的时候自己也陆陆续续看见了两三起车祸,那时候我总会把电动车停下来帮忙看一看。哎,入乡随俗吧,只能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平平安安,出行注意安全。
这里想起了前几年来我们这边修路的一个工人,当时来我家喝茶的时候他看见了微信朋友圈的一个水滴筹,然后直接就捐了钱,而我那时候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你认识水滴筹上面的这个人么?”
晚上和奶奶等人聊天提及邻居嫁女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在乡下给女方安排相亲,各路神仙介绍了几个男生认识最终邻居女儿嫁给了一个几乎是最次选择的故事。前因是前几位相亲对象都受邻居女儿父亲干扰直接没了下文,后果是虽然邻居对该男生非常不喜欢,劝说女儿放弃的时候得到女儿的回复是“如果这个还嫁不出,那就不想嫁了”。从旁观者的角度可以看见邻居非常不满意这个结果,邻居女儿因为前几次父亲的干涉导致对婚姻非常失望,也不想在乎男方的什么条件了,最终形成了一个赌气的结果。从奶奶口中听到邻居拒绝了前几个相亲对象的原因分别是第一个男生家庭位置太偏僻,第二男生在邻居面前说错了一句话,第三个男生的家乡在我们这风评很不好(原话是“那个地方出来的男生都好吃懒做,全靠女方养家”),反而是邻居女儿以及邻居眼里条件最差的那位成了。这个村子里以及我上学的地方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理想的白月光谁都想要,现实却是自己的条件得学会取舍和妥协。想起了一个我研一被玩烂的梗:有一个A抱怨为什么自己条件明明不错却没有人来追求自己,然后B听到了回了一句“我前几天不是还看见XXX约你出去吃饭”,来自A惊讶的眼神:“啊,那也算人么?”
这些天比较意外的大概就是没有被催婚,虽然对于很多人难以理解,但是我们这边似乎早婚是司空见惯的,自从我读研以后几乎每次回家都会有这种遭遇,这次回来真是舒心很多。
6月26日
今天晚上听见奶奶和邻居聊高考的成绩,我听说今年我们这个村一共有5个参加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到底考的如何,不过根据猜测估计也没有上二本,因为我们这边如果有人上了二本,一定可以摆酒席,周围的亲朋好友都会到处奔走相告。距离我高考结束已经6年了,这几年听到村里的高考成绩少有如意,虽然非常正常,但是总会觉得惋惜。农村地区出贵子已经大不容易,留守儿童太多,家里的老人也没有办法给多少教育,家庭教育近乎为0,能够出什么成绩几乎全凭自觉和天赋。对于家乡这边的高考状态,我印象最深的还是2015年的那次,那次我小学数学老师和我在县城相遇,问我“有没有把握上二本”。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了现在,可能真的是我们这边太少人考出成绩,以至于大家把考上二本当成了很多人的天花板,听来不觉得惋惜。
在上大学以前以为有很多寒门贵子,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这只是个例,事实上还有不少人可能都不知道一个乡村的教育可以差到什么地步。更有甚者,如果遇到某些高高在上的领导无法理解农村学子上大学的艰难,当众说出什么“贫困生还XXX”的话,听之不能不让人愤恨。希望每一个高校都能对农村户籍的学生多一点支持,多一点实地考察吧。
6月27日
今天和小时候伙伴聊天,谈到乡村教育问题,其中非常突出的是由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并存,老人对于孙子孙女的溺爱非常严重,许多留守儿童因为形形色色的诱惑变得顽劣不堪。这位伙伴的堂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介绍之前不妨先指代一下人物,这位伙伴(下文我都称为M),这位伙伴堂弟称为Z,这位伙伴堂弟的爸(就是M的叔叔,称为B),以及这位伙伴的奶奶称为N。
首先介绍一下B,也就是这位伙伴的堂弟的爸,其人大约40,2015年终于娶了妻,然而在生下Z以后不到100天就直接离家了,是否有法律上的离婚协议未知,但相信这两个人再也不会有联系了。在我们这个村子,或者说在我们这个乡镇,甚至可以猜测在我们这个省都有大量类似的事情——女人因为男人(好吃懒做,好赌嗜酒,家庭暴力等等)在生下一儿半女以后直接选择离家,从此男人失去了老婆,子女失去了母亲,即便如此,男人的那些缺点脾气仍然不会改变。这位堂弟的爸B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明明去广东打工可以拥有月薪8000以上的工资,但是年近40了却还住在土坯房里面,如果不是政府的扶贫工作,恐怕土坯房的粉刷工作都搞不起来,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B是一个赌鬼,我自己每年放寒暑假回家就能听到此人去哪里赌钱的事迹。前几天我奶奶跟我聊B的时候,还专门提到了B还想让B的爸(也就是伙伴M以及伙伴堂弟Z的爷爷)搬出土坯房,而事实上即使是这个土坯房,也是B的爸和妈在很多年前自己出钱做的,或许有的人会觉得惊讶(世上竟有这般不要脸,无孝心上进心的人),但这样的人,我在我们这个村子里见过听过太多,行为更为恶劣的有之。
介绍完B以后再介绍一下这位伙伴的奶奶N(也就是B的妈),N是一个解放前出生的妇女,现在70多岁了,从我有印象的时候N就一直在乡下到处干活种菜,主要的工作就是带孩子(也就是我说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这边的农村比比皆是,事实上本人也是爷爷奶奶拉扯大的,这也无可厚非。我要说的重点是N太溺爱Z了,像我从小就开始学砍柴挑水种地等等,但是Z几乎从来没干过农活,原因就在于Z是最小的那个孙子,所以奶奶N也不愿意让Z去干什么。像这样的奶奶,在中国社会肯定有特别多,但是真的这种想法害了很多人。而且许多老人根本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像我上面提到的这位伙伴M就没有得到这样的溺爱,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所以M在我看来还是一个非常靠谱的人,一个值得信赖,有担当的人。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前几天(可能是上周一),伙伴堂弟Z跟他爸B以及他奶奶N说感冒了,不想去上学,但是嘴上说感冒了,一上午都在到处溜达玩(完全看不出来感冒的迹象),下午他爸B就催促Z去上学,Z不去,然后B就发火了,开始拿鞭子抽Z,我当时在自己家里远远就听到了哀嚎声,他爸B从家里拿鞭子抽Z,一直抽到了马路上,当时正在下大雨,几个人在马路上救驾,我听说的版本是,不管他爸B怎么打Z,Z都是嘴硬的样子,就是不去上学,面对鞭子也不走,反正就是一副不管怎么动手,反正就是不上学的态度,持续了不知道多久,最终下午由伙伴M送Z去了上学。也许很多人觉得很吓人,都什么年代了,打起小孩来还是这么狠,但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很多,大家习以为常,或者说在我们村子里很多人都会觉得,小孩不听话,就该使用鞭子来教训。这种观念我不知可否,第一,我确实也知道农村有很多小孩由于缺乏管教所以变得十分顽劣,不可一世。第二,有的小孩天生就聪明勤奋,但是还有很多小孩天生也好,后天溺爱也罢,变成了一副好逸恶劳的样子。当嘴皮子已经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的时候,鞭子可能也是唯一的选择。
这件事情今天我和M聊天的时候聊到了这个,听M跟我说了很多Z的事迹,有些简直让人三观尽碎,为人邋遢,不爱洗澡,不爱上学,喜欢和村里的狗“接触”。听了这些,我只觉得也许这样的人就只能用鞭子来管教了。这里面我听说了一个细节,Z虽然不到10岁,但就是不爱上学,对于家里的任何一个人都缺乏敬畏,以至于当他爸B来拿鞭子抽他的时候,他也丝毫不怕,不会因为这个而改口说要去上学,因为对于Z来说,他宁愿忍受这一时的疼痛,也不愿意去上学,以及他知道等到这顿鞭子结束以后,他的奶奶N会来心疼他,会来哄他,因此他才会有恃无恐。
我时常会想,这样的小孩,在县城里,在大城市就算会有,也应该没有那么多吧,像我自己在大学里的感受就是农村学生占比越来越少,仔细想一想也是有道理的,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缺乏家庭教育的干涉,能完成义务教育就已经是万幸了吧。
这几年从大学回到家乡,回到村子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对这个村子,这个养我的地方越来越失望,类似的恶行,类似的悲剧太多,什么都改变不了,也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我自己也下定决心要远离这样的地方。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