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出的飞凡R7值得买吗?
即便到了 2022 年,里程焦虑这个词依然无法从字典中抹去。新能源市场对于补能的方式仍在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例如增程式、超快充、换电等等方案。如果单论补能方案的话,换电更好的平衡了效率与经济性,只不过难点在于换电站的大规模布局。
今天,汽车行业将迎来一位换电领域的新玩家,来自上汽集团高端品牌飞凡汽车 —— 飞凡 R7。
有了国补和换电带来的车电分离「畅想价」,飞凡 R7 的 20 万出头入门价格看起来有点香。77 度电池购车价立减 8.4 万元,月租费用为 1260 元。90 度电池购车价立减 10 万元,月租费用为 1560 元。
同时,飞凡 R7 购车权益也是诚意满满。10 月 31 日之前锁单,首任车主终身整车和三电质保,12 月 31 日前锁单,可终身享受价值 3 万元的智能驾驶软件包。
作为飞凡品牌独立后的开山之作,飞凡 R7 该如何诠释自己?又是怎样入局换电的?一起来看看。
用产品力诠释旗舰
老规矩,先看看长啥样。
飞凡 R7 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风格,以「不繁,即非凡」为设计理念。其主设计师正是 Martin Kropp,不认识?没关系。如果提到大众 CC,你一定知道吧。第一代大众 CC 的问世,在当时被评为「大众最美车型」,Ta 正是出自 Martin Kropp 之手。
飞凡 R7 大量的流线设计配合溜背的车身造型,极简的风格且不失美感,功能性上也丝毫不含糊,作为中大型 SUV 的飞凡 R7 整车的风阻系数仅为 0.238。车身尺寸方面,飞凡 R7 长宽高分别为 4900 * 1925 * 1655 mm,轴距为 2950 mm。类星频道也针对目前几款主流中大型纯电 SUV 进行了尺寸对比。
看完后,发现了什么?飞凡 R7 车身尺寸并不大,这让 Ta 在城市中穿梭变得游刃有余,同时 2950 mm 的轴距让后排空间得到「硬核保障」。作为溜背造型的车型,后排的头部空间是我最担忧的地方。不过,根据类星频道的实际体验来看,后排头部空间的表现非常不错。
进到车内,你一定会被这 43 英寸三联屏带来的霸屏感震惊到。
并且这块三联屏的硬件素质不可小觑,简单来看下:
一体化玻璃面板的封装15.05 英寸中控屏采用京东方的 AMOLED 柔性屏,同款于蔚来 ET710.25 英寸的仪表盘和 12.3 英寸的副驾屏采用了 MiniLED 屏幕如果关注消费级电子时间够久的话,似乎对 AMOLED 和 MiniLED 已经见惯不惯了,但在车规级硬件中,可以说 AMOLED 在今年才开始崭露头角。MiniLED 相比普通 LCD 屏幕亮度更高,在强光下仪表盘和副驾屏的内容显示更加清晰。
中控采用 AMOLED 柔性屏,有 200 PPI 的像素密度和 60 Hz 的刷新率,这意味着拥有更加细腻的显示效果和流畅性。车载娱乐愈加丰富的时代,一块好的屏幕也应该受到关注。
除了高素质的三联屏外,飞凡 R7 装配了华为首发量产的 AR - HUD 系统。
这套 AR - HUD 的硬件素质依然不容忽视:
全球量产车型最大可视角 13° * 5°分辨率 1920 * 730最大亮度可达 12000 nits1200:1 对比度一句话总结这套华为 AR - HUD 的硬件素质,视野够大、内容够丰富、显示够清晰。
但硬件只是基础,需要一套优秀的交互体验,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功力。
曾几何时,车上的物理按键越来越少,屏幕越来越多。相比物理按键直达式的设计,现代座舱删繁就简了许多。不过问题也随之出现,用户越来越多的抱怨车机操作不好用,不方便。针对这些问题,飞凡在座舱体验上可没少下功夫。
第一眼看到飞凡 R7 的车机 UI 时,这种简约和科技感若隐若现。耐心一点看,车机 UI 冷暖色调光感会随着时间自动变化,图标的设计简洁、清晰、明确。以仪表盘的 UI 设计来举例,背景色彩足够丰富,空间感和质感得到很好体现,尽可能让驾驶者的视觉重心聚焦在道路上,车速、时间、电量、多媒体、辅助驾驶可视化的布局和显示,条理清晰。
进入车辆设置,3D 模型与车控界面的组合,让用户可以更加直观的设置车辆,简单易懂。此外,语音助手支持可见即可说、连续对话、多音区等功能,甚至是上海话的识别,来进一步提升语音助手的使用体验。很显然,这次飞凡似乎不是一个来自传统车企的品牌,明确的知道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
减少菜单层级、直达式的交互在飞凡 RISING OS 可谓第一优先级。两指右滑拉出浮窗,功能栏卡片可自定义常用功能,两指左滑可隐藏浮窗,进入地图或影音状态。甚至在中控屏和副驾屏可以从屏幕上方下拉,调出快捷指令界面。车控与系统逻辑非常清晰,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RISING OS 简约直达式的操作体验配合 8155 芯片,让飞凡 R7 的车机体验流畅、直达、便捷。同时,飞凡 R7 拥有着领先的座舱硬件土壤,未来在软件和交互方面必将会持续迭代,逐步繁荣飞凡自有的座舱生态和交互体验。
智能化的另一个重头戏自然是智能驾驶了,与座舱一样,优秀的硬件基础作为基石。
飞凡 R7 整车搭载了 33 个感知硬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在国内首发的 Premium 4D成像雷达,什么是 4D 成像雷达还要解释解释。
你可以把 TA 看成传统毫米波雷达的升级版,4D 成像雷达可以提供距离、角方向、垂直高度、速度四个指标,并且点云密度得到提升,可以进行成像。发现了什么?可以测量垂直高度和成像,这对于智能驾驶来说就非常重要了。下面这张图非常清晰的展示了传统毫米波和 4D 成像雷达的区别。
*毫米波雷达点云(左)和 4D 毫米波雷达点云(右)传统的毫米波雷达无法测量高度,所以在非常多的时候,为了降低毫米波雷达的误判率会通过选择性「无视毫米波雷达」数据。但是 4D 成像雷达可以探测到物体垂直高度并进行成像,这意味着可以识别到前方到底是个井盖(可以压过去)还是一个石墩(不能压过去),为后续的算法提供感知基础。并且雷达本身并不受强光和恶劣天气的影响,从另一方可以补充视觉感知的劣势。同时,4D 成像雷达对于静止物体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增强智能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当然,一切硬件只是基础,没有优秀的软件工程能力都是空话。
飞凡汽车自研了行业首创的 FULL FUSION 全融合算法,将前融合 + 后融合 + 混合融合三种算法进行融合。简单解释下,目前多数车企采用的是后融合算法,也就是不同传感器会输出不同的感知结果,最后综合感知结果进行决策。而前融合则是对传感器的感知结果进行实时融合,特斯拉就是采用前融合方案。
那么全融合呢,是将前后融合两个过程同步进行,并在领航功能中综合高精地图信息、环境信息进行融合,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信息的精准判断,从而实现精度和效率更高的感知能力。全融合算法也正是飞凡通过 500 多人的智驾团队,自研两年多的最新成果。
除了感知能力和优秀的硬件属性,飞凡还推出了自主可调的 MY PILOT 功能,用户可自行选择舒适、标准、运动等多种智能驾驶风格。例如在城市快速路场景中你可以选择舒适风格来减少变道行为,提升舒适度。而在万里无云的高速场景中,可以选择运动模式,提升通行效率。
此外,在驾驶员疲劳监测上,飞凡 R7 采用电容式方向盘,这也意味着在长途旅行时,手搭在方向盘上即可,不用每隔一段时间按键或晃动一次方向盘,提升智能驾驶带来的便捷体验。
飞凡 R7 这次将上汽多年累积的技术和飞凡自身特点进行结合,推出一套让人耳目一新的智能化方案,并且飞凡官方表示这套智能驾驶方案,「交付即可用」。不做期货,飞凡试图以更用户思维的姿态来定义自己的新一代产品。
与此同时,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补能体系,又诠释了飞凡站在用户角度的另一种思考。
换电新玩家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现阶段补能体验依然是纯电车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多年以来,C 端只有蔚来一个玩家在换电领域深耕,这一次飞凡带着上汽集团为换电领域注入一剂新鲜血液。看看飞凡作为排头兵是怎样定义换电的?
首先是换电体系对于消费者的直接让利,飞凡 R7 支持换电后可以直接享受到 12600 元的国家补贴,当然这个补贴将在明年取消,所以小伙伴们要抓紧了。
其次是换电体系带来的自身优势,换电相比充电带来的效率优势就不必多说了。电池「可大可小」更是换电最主要的优势之一,日常使用小电池满足城市通勤,降低使用成本。出游时可换一块大电池,减少补能频次,满足长途需求。
现阶段飞凡提供 77 kWh 和 90 kWh 两种电池,随着电池技术不断发展,未来肯定会提供更大容量的电池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换电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常常被大家忽略,就是电池安全。通过换电体系,可将电池衰减、电池养护、问题预警等等多方面进行随时检测。也就是说,从换电站换到你车里的电池,安全性几乎不会存在问题。
最后自然是大家最关心的换电站布局,飞凡的方案或许可以让你心中这块石头落地了。飞凡将携手上海捷能智电公司共同推动面向用户端换电生态发展。该合资公司是由中石油、中石化、上汽集团和宁德时代等公司共同成立。推动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全国超过 5 万个加油点,向可充电、可换电的综合补能站升级转型。
据了解,今年将投建 40 座综合服务能源站,2023 年将达到 300 座,2025 年将超过 3000 座。而飞凡 R7 也将率先成为支持加油站换电的车型。试想一下,随着加油站逐渐普及换电补能方式,飞凡 R7 未来无拘无束的长途旅行也指日可待。
综上,飞凡作为换电的新玩家,对自家用户来说,更低的购车门槛、更加灵活便捷的补能体验、更贴心的用户理念来提升综合用车体验。当然,大量综合服务能源设施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更是好事一桩,每一个自建补能体系的企业都值得点个赞。
「大树下好乘凉」
说到飞凡,自然逃不开上汽集团。
其实我们总是忽略了类似上汽这种国内大厂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储备。只不过大厂内部错综复杂的组织架构,让每一座大厂在新能源转型时都困难重重。
相较之下,飞凡汽车在 2021 年 11 月独立以来,通过整合上汽多年积累的资源技术,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
在上汽这棵大树的庇护下,飞凡相较于其他品牌可以拿到更优质的硬件资源,这次能够在国内首发采埃孚的 4D 成像雷达就是最好的例子。显然,不可忽视上汽多年积累的供应链关系。
拿技术、拿资源的同时,飞凡可以脱离上汽独立运营。不受组织架构限制,与用户的距离更加亲近,用户反馈也更快。所以如果把飞凡 R7 的标拿掉,你甚至会以为这是一台新势力造的车,而 Ta 还拥有着上汽集团多年积累的造车经验与技术。
飞凡 R7 将利器集于一身,从软件到硬件焕然一新,恰好也是对上汽多年累积的全新一代新能源技术进行充分验证。
正如飞凡汽车 CEO 吴冰所说「中国新能源市场还是产品定义品牌的阶段」,飞凡 R7 的产品力毋庸置疑,而接下来品牌的认可度和价格同样是消费者关注的。
飞凡引入换电体系可以快速拉低产品入门价格,拉近与更多消费者的距离。或许飞凡 R7 的单车毛利率不会太高,但对于飞凡来说,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了解到,树立一个强产品力的品牌形象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也期待飞凡 R7 的到来,能够让飞凡品牌完成一次飞跃。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下一篇:飞凡R7,究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