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蔡昉:不必对人口负增长过于悲观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11 阅读数:人阅读

 

近61年来,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需要担心吗?

2月26日,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社科院原副院长蔡昉表示,要关注人口负增长,但并不需要过于悲观,核心是创造条件,让其他因素也发生变化,用质量替代数量,用生产力替代要素投入。

面对人口负增长和中国的“额外挑战”,我们不必悲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2021年减少85万人。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由于出生人口减少,我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这背后的原因是育龄妇女持续减少,以及受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中国总人口(1949-2022)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科院原副院长、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2月26日表示,当前的人口负增长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是不可逆的,“从此之后,我国人口就是每年都会减少,或许个别年份会出现一点小波动,但这一趋势不可改变。”

蔡昉特别强调,我国已不是走向老龄,而是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人口负增长,一个是老龄化跨越了关键的节点。此外,我国有未富先老的过程,生育率下降、老龄化、人口转入负增长都来得比人均收入水平阶段早一些,同时也比此前预期要早。

“未富先老和不期而至两者叠加带来了额外的挑战,需要高度重视。”

中国人口负增长,需要理性看待

蔡昉指出,更深度的老龄化带来的一个新的冲击——需求侧冲击,特别是消费需求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常态化制约,不是周期性,国际称之为“长期停滞”,其标志性表现是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负债率。这些因素或许因疫情、通货膨胀有所改变,但最终还有可能回到本身发展线,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当然,中国会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而我们的应对策略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供给侧,我们的目标是挖掘生产要素的供给,让劳动力更充分,资本使用得更有效率,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高;而需求侧,最核心的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蔡昉认为,未来的生产力的提高更多地靠创造性破坏。而创造性破坏可以破坏落后产业,可以破坏没有生产力的企业、过剩的产能,甚至一些不再应该存在的岗位,但是不能破坏人。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全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社会福利体系,它可以从社会层面保护住所有的人,让微观层面不再需要保护落后。

工人与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协同工作 新华社图

在蔡昉看来,人口存量可以提供更多的机遇。9亿多的劳动年龄人口等既是劳动力供给的源泉,也是消费市场的基础,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提高了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国内大循环也就更具有可持续的动力与可靠性。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曾指出,需要客观看待人口负增长,它带来了劳动适龄人口数量的减少,但这不一定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

“按照15~65岁人口均属于劳动人口的计算标准,中国有9~10亿劳动力,即使将范围缩小至15~60岁,中国也有8亿左右劳动力。因此,在中长期阶段,中国基本不面临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虽然2022年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但我国仍有14亿多人口,人口规模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

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人才红利逐步显现。“2022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3年,比2021年提高0.11年,比2020年提高0.18年。”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