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温百老汇音乐剧旧梦
即使你对《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部音乐剧一无所知,只看它的海报也会为它深深着迷:在蔚蓝的星河之下,一男一女相互依偎的背影,以及远处的埃菲尔铁塔,“浪漫”“唯美”等众多形容词呼之欲出。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海报。
电影版由吉恩·凯利领衔主演,曾在五十年代拿下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奥斯卡大奖,并成为当时米高梅最卖座的电影。而后,由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编舞Christopher Wheeldon重新编导的音乐剧版在2014、2015、2017年先后于巴黎、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首演,拿下托尼奖最佳编舞在内的四项大奖,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它来到了中国,近期在保利剧院上演。
在电影版的剧情中,落魄而有绘画天分的退伍士兵邂逅年轻的售货员,坠入爱河后发现对方与歌手好友已有婚约,最终好友放手成全、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故事我们听了太多。
电影版海报,充满了复古的时代气息。
音乐剧版《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设定相较电影版则稍有不同。故事背景被放在了二战刚刚结束之时,全剧在卐字旗的坠落、法国国旗的升起中拉开帷幕,紧接着几场群舞的戏勾勒出社会的面貌:比比皆是的斗殴、争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抑或离索的悲痛,“爱”便成为了解救民众精神世界的良方。在人物设定与情节上,女主角Lise成了渴望登上芭蕾舞台的丑小鸭,三位主要的男性角色,画家Jerry、歌手Henri以及作曲家Adam都爱上了她。故事仍围绕核心三人组的感情纠葛展开,而在感情上稍处下风的Adam则更多承担了讲述者推进情节的作用。
此外,音乐剧版还建立了一层新的人物联结——Lise面试希望出演的芭蕾舞剧,恰巧由仰慕男主的女二号Milo出资,而后又吸纳了Jerry、Adam作为舞台设计与作曲。这样的设计融入了家族愿望与个人理想间如何选择、对梦想的执着这些新的主题,也让整部作品的脉络清晰起来。
本次音乐剧演出图,还原了当时的巴黎街头。
从大银幕到舞台之上,繁多场景的切换成了一大挑战,对此音乐剧版《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也交出了极为令人满意的答卷。从巴黎街头初遇的酒吧、百货商店,到暗生情愫的舞蹈教室、艺术沙龙,再到最终定情的塞纳河畔,简洁而不失质感的舞美设计勾勒出剧中的十余个场景,在群舞的配合下它们在舞台上自如切换,也让那份浪漫之都专属的美自然流转,令人应接不暇。电影版中选用的天才作曲家格什温创作的音乐也在音乐剧版中得到了保留,无论是拉近三位男主关系的《I Got Rhythm》,抑或两位爱情中配角独自感伤时唱起的《But Not For Me》,则把一份专属上世纪百老汇的风味绵延至今。
音乐剧版的最大闪光之处则在于Wheeldon技惊四座的编舞,很多段落甚至令人恍惚这更应被称为一部芭蕾舞剧。并非一味地追求场面的宏大或是技术动作的高超,在剧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Wheeldon用舞蹈设计对情节的推动以及细腻情绪的捕捉,无论是酒馆中人群的山呼海啸,抑或坐立难安时的扭捏姿态,都被巧妙而有机地融合进演员们的舞步之中,这样的设计,也无形中平添了一分诙谐与新意。出演本剧的大多是唱跳俱佳的优秀演员,特别是饰演女主角的Leanne Cope曾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芭蕾明星。她很好地把握了Lise面对感情时的彷徨,很多语言不及的心意则通过肢体的表达很好地传达出来,并在最终的戏中戏部分驾驭了这场精彩绝伦的芭蕾大秀。
美轮美奂的舞台。
在剧中伊始,Lise曾对Jerry说,“生活可不像你们美国的电影。”这句台词其实也在暗示着观众,那代表着乐观、浪漫的美国精神,与正处于战后重建的巴黎所代表的现实之间的难平沟壑。然而,最终浪漫战胜了现实,塞纳河畔的相拥一吻,依旧令我们心驰神往。作为观众,我们大可不必过分苛责《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剧情上的千篇一律,面对这份对百老汇曾经辉煌的最好追忆,那些舞步之间流淌着的炽热情感,值得我们敞开心扉去细细品味。
□崔颢(戏剧工作者)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翟永军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