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正为主线 以人民为中心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以公正为主线 以人民为中心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贺小荣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图为直播现场。李林涛 摄3月8日上午,2022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第一场开启。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贺小荣为广大网友在线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贺小荣表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领先,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成绩斐然,生态文明持续向好。在此背景下,全国各级法院以公正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实现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提供了良好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贺小荣用“维护安全”“促进发展”“保障民生”“深化改革”这四个关键词概括人民法院去年的工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贺小荣说:“正如周强院长在报告中讲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2021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25.6万件,判处罪犯171.5万人。除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犯罪外,还健全了常态化扫黑除恶机制,依法整治‘村霸’‘沙霸’‘菜霸’,严惩电信网络犯罪,严惩专坑老年人的医保骗保犯罪,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贺小荣表示,2021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1574.6万件、行政案件29.8万件。民商事案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社会资源通过市场来配置,而市场配置需要通过合同来实现。去年以来,人民法院在加大对产权司法保护的同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改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推动市场主体的有序退出和有效救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贺小荣介绍说,2021年,各级法院以民法典的实施为契机,审结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等案件154万件,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明确权利义务的边界,树立全体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审理了一大批贯彻民法典、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案件。这些经典判例在今年报告中均有呈现。“改革是人民法院工作进步的不竭动力。”贺小荣表示,2021年,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是繁简分流、快慢分道。二是启动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三是互联网司法完成了由实践探索到制度构建。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填补了在线解决纠纷的制度空白,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调解纠纷突破1000万件,在线立案1143.9万件,在线开庭127.5万场。四是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类案检索、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三者联动,既可以有效解决分歧,又可以凝聚集体智慧。《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贺小荣表示,人民法院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明确裁判规则以及审理相关案件、树立行为标杆等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贺小荣介绍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保护人民群众‘人脸’安全;加上之前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织就了一张‘司法立体保护网’。”此外,他还介绍了“人脸识别”民事第一案、“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个人信息刑事案、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作出人格权侵害禁令案。“这些典型案例的审判,为维护公民人格权益树立了标杆,也是人民法院加强公民人格尊严司法保护的生动实践。”贺小荣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依法严惩施暴者,会同全国妇联推动人身安全保护令落地见效,发出保护令3356份,全面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贺小荣表示,人民法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高度重视妇女权益保护。他详细介绍了3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全国妇联、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贺小荣说,该意见明确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人民法院应当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受理“绿色通道”;二是加大依职权调取证据力度,依法及时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三是提高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意识,指导受害人依法及时保存、提交证据;四是推动建立各部门协同的反家暴工作机制。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指南,是判断是非曲直的评判标准。2021年是民法典实施元年。一年多来,人民法院积极、稳妥、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通过审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案件,推动民法典真正走入人们视野,飞入寻常百姓家,涌现出一大批经典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强行啃老无居住权案”“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好意同乘减轻责任案”“曝光高铁霸铺免责案”“号贩子逃跑摔伤索赔案”等一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些典型案例。贺小荣从案情、判决结果、判决意义等方面对这些报告中提到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出台网络消费司法解释,对直播带货、外卖餐饮作出规范,让网上购物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贺小荣介绍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对网络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一给出回应。“我举几个司法解释规定的亮点”,贺小荣说:“例如,对于网购后签收商品是否视为质量合格的问题,我们明确,对于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的格式条款中有“签收商品即视为认可质量合格”等内容的,应当依法认定无效。又如,对于网络商家因提供的奖品、赠品、换购商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我们认为此种情形下电子商务经营者也应承担赔偿责任,不得以奖品、赠品属于免费提供或者商品属于换购为由主张免责。又如,对于常见的网络商家为提高网络商铺知名度进行的虚假宣传,我们在第九条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与他人签订的以虚构交易、虚构点击量、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合同,应当依法认定无效。又如,针对有些网购商家以商品已拆封为由拒不退货的,我们明确,消费者因检查商品需要对商品进行拆封查验,不影响商品完好的,电子商务经营者一般应适用无理由退货制度。此外,对于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外卖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实践中存在部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没有任何餐饮卫生资格证,却利用外卖平台的审核漏洞违法经营问题,我们明确,此种情形下外卖平台要承担连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审理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贺小荣介绍说,“绿孔雀案”又叫“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在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上,该案被外方评为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案例之首。贺小荣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21年,全国法院共审理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6.5万件,彰显司法守护美丽中国的责任担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审理平台二选一、刷单炒信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严惩妨碍公平竞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对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对于这类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行为,贺小荣表示:“人民法院的态度非常鲜明:就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坚决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和普通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扎牢民生司法保障网,完善处理新就业形态纠纷司法政策,依法治理欠薪问题,加强劳动权益保障。贺小荣说:“近年来,平台经济和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各种灵活就业模式吸纳了许多劳动力就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一些平台外卖骑手达到400多万;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比上年增加近3倍。去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八部门印发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指导意见,出台19条举措,填补了规范空白,对支持和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义重大。”贺小荣表示,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双保护”原则,一方面持续推进涉新就业形态用工司法政策的制定工作,另一方面指导全国法院审理和发布部分典型案例,明确一些亟待解决的法律适用规则。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还将继续广泛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推进相关工作。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作者:丁珈丨编辑:陶羽黛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