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没有一部车上市,奇点沈海寅“互联网造车”梦碎?
“互联网造车”圈又起波澜。一则看似很普通的新闻再次将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拉入公众的视线。这一次,沈海寅给人留下了诸多的疑点与猜测。
据《时代财经》报道,2021年6月15日,名不见经传的智点汽车宣布已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智点汽车的创始人则是沈海寅。吊诡的是,沈海寅在2020年8月就退出了智点汽车。智点汽车2018年由沈海寅在湖南株洲成立。报道称,在沈海寅大手笔的前期投入下,智点汽车已经颇具规模,后者如今完成10亿元A轮融资后,甚至已经接近实现量产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一直就声称有“造车梦”的沈海寅为什么要在“接近实现量产”的时候退出智点汽车?他旗下的智车优行运作的奇点汽车做得咋样了?财视传媒6月22日通过微信向沈海寅求证,截止发稿,他本人一直没做出回应。
沈海寅是谁?他是与蔚来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理想汽车李想等人同时期进入造车赛道的“互联网精英”,在IT圈子颇有些声名。1974年出生的沈海寅,毕业于上海交大,在日本工作了13年,期间先后创办了三家互联网公司。他自称和360周鸿祎与小米雷军“亦师亦兄”,是对其“人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有趣的是,雷军与周鸿祎已先后表态要造车,沈海寅的老东家360则已牵手哪吒汽车。
据百度百科,沈海寅2000年创办JWord INC.该公司后成为日本领先搜索公司,2005年被Yahoo Japan和GMO Inc收购。2005年在360创始人周鸿祎的介绍下,结识了金山总经理雷军,并说服雷军成立了日本金山软件公司,横扫日本杀毒软件市场。在进入互联网行业之前,沈海寅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工作过。他认为自己一直有很深的“汽车情结”。
让沈海寅名声鹊起的是在2015年,他辞去360副总裁一职,并在朋友圈高调宣布要用“互联网思维”造车,决意用“互联网改造汽车”,同年启动运作奇点汽车,引来无数媒体与业界的关注、追逐。媒体对他的印象是思维缜密,温和中又有着坚定的立场。他的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14年。
沈海寅自称一直有一个“造车梦”。2018年开年之际,沈海寅在自己撰写的一篇名为《男人四十,精诚所至》中提及:他的确离走进“良梦”很远。
他当时在文中列举了几点成果:1、创立奇点,首款车型iS6谋划2018年量产;2、产能20万辆的奇点落户安徽铜陵,牵手东风设计院打造环保智慧工厂;3、牵手李德毅院士,联合东方网力成立万象人工智能研究院,采用英伟达高性能计算平台开发自动驾驶。从其表述看,离梦想不是远了,而是更近了才对。
事易时移,转眼3年又过去了。到了2021年,沈海寅在上海的奇点汽车展厅中仍只有一部工程车和一部概念车。据媒体称,这部工程车竟然还不能体验,展厅工作人员称是“该系统正在升级,无法进入”。
让人唏嘘的是,离沈海寅放言要做汽车行业“颠覆者”已过去了6年,同时期同是做互联网起家的李斌、何小鹏与李想等人早在汽车行业玩得风生水起。“起了个大早”的沈海寅,仍在赶往造车的路上。是什么导致沈海寅七年都没一部车上市?他的“互联网造车”之梦真的要破碎了吗?
一、融到了多少钱,资金问题导致止步不前?
惊闻这一消息,沈海寅的一位早期投资人大惊失色。几年前,这位投资人曾对他推崇有加。
“在日本多次成功创业,奇点汽车是我第四次创业,也是把我前半生的声誉都搭到后半生去了,一定要造好车。”几年前的2017年10月9日,沈海寅在微博上写道。
这话听起来很耳熟。没错,雷军在宣布斥资100亿美元造车时说过类似的话。不过,与雷军不同的是,沈海寅在最初造车时的钱,大部分是融资借来的。那么,他到底融到了多钱,又花到了哪?是否是资金的问题造成其造车止步不前?
融到了多少钱?170亿人民币这是公开报道的一个数据。据腾讯汽车高端访谈中沈海寅的自述:奇点汽车30亿C轮融资+100亿奇点基金,再加上6亿美元的B轮融资,总共合计融资 170亿。
2016年11月9日,沈海寅在奇点品牌对外发布会上称,B轮融资的6亿美元来自铜陵市政府,这笔钱是否到位了?有意思的是,2020年5月29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友问:铜陵奇点汽车什么时候能投产。铜陵市经开区管委公开回复上提到,项目单位融资滞后,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进展较为缓慢。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援》援引奇点汽车一位高管消息称,100亿元是苏州产业园的产业基金,这意味着项目开工后才能拿到钱。据了解,苏州项目目前没有任何进展。那么,沈海寅应当只融到70亿?
2018年4月奇点汽车对外宣称,获得上海博雍30亿元C轮融资。但据《中国经营报》报道,30亿元C轮融资存在“注水”现象。博雍相关负责人称,“没有这回事,我们投的时候是公司估值30亿元,没有投30亿元,我投了多少不方便告知。”这笔投资注了多水?不得而知。但据企查查显示,上海博雍投资的深圳博雍在智车优行持股比例为5.8%(对应工商注册金额514.1879万元)。
目前统计的除了东方网力提供的1000万天使基金、A轮本见投资、光信资本、INTEL capital 的投资,B轮以奇虎360、嘉兴大马等还有三花的战略投资,这三次的融资金额均未透露。
总体来说,奇点汽车融资资金到位的情况很不理想。奇点汽车宣称融资170亿,实际到位的可能严重缩水。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10月以后,奇点汽车就没有拿到新投资了。
从一些迹象也可以看出端倪。据媒体披露,早在2018年末,奇点汽车已被曝出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有报道称,奇点汽车拖欠了员工三个月工资,甚至出现向员工借贷、分期付工资的行为。据称后来融资到位,拖欠的工资才补上。
另据报道,就在今年6月初,沈海寅还收到了两则限制消费令,相关案号分别为(2021)皖07执39号、(2021)皖0705执591号,涉及标的金额共计近790万元。不过两则“限高”很快就被撤销,钱紧的窘境,由此可见一斑。
二、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沈海寅融来的钱,大头都花在哪了?从公开资料显示,奇点汽车在全国至少投资了三个生产基地。
第一个是奇点铜陵产业基地。2016年开建,总投资额80亿元,占地1000亩,年产能达20万辆,附有测试基地和体验场,主要投产中大型智能新能源汽车。
不过,沈海寅在2021年向媒体透露,“铜陵工厂本来是要建的,后来发现行业已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没必要再建,走代工模式更好一些。”
第二个是奇点苏州相城产业基地。2018年开建,占地1000亩,一期生产基地占地600亩,年产能5万辆,总产能可达20万辆,未来计划投产小型智能新能源汽车,目标瞄准年轻人群和分时租赁市场。这个基地目前也已搁浅。
第三个是奇点汽车株洲基地。总投资50亿元,占地500余亩、预计2020年竣工后年产能可达5万辆,主要用于生产智能电动商用车。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奇点汽车2018年以前分别在北京、上海、安徽铜陵、美国硅谷、日本宇都宫等地完成研发中心的建设,加上苏州全球研发中心,奇点汽车已经在全球完成“三国六地”的研发布局。不过,这些研发中心的分工却有所不同。据沈海寅介绍,北京是智能系统研发中心、上海是整车研究院、安徽铜陵是三电及新材料研发中心、美国硅谷则是研究与创新中心。
有分析认为,这样庞大的布局,就算170亿全部投入,都不一定够。
据“界面”报道,2019年5月30日,奇点汽车增资扩股,奇点汽车新增包括安徽金通新能源汽车一期基金合伙企业在内的三家投资公司,注册资本新增633万元达到7686.88万元。查阅资料后发现,安徽金通新能源汽车一期基金合伙企业,其背后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并且安徽省国资委已经向奇点汽车派驻董事、监事以及相关财务人员。
2021年6月15日,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一则消息,智点汽车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基本已经完工,其80%的生产线已经进场,预计6月底实现整车下线。
请注意,这里的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株洲基地,而这个基地的归属方是智点汽车。虽然智点汽车的创始人也是沈海寅,但他目前已经完全退出,目前尚不知他从退出这个基地的交易中拿到了多少钱。
总体上看,沈海寅一开始就用了“重资产模式”建基地、造汽车。他最初是否想得过于简单?或是与其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工作的经历有关?鉴于深陷泥潭的沈海寅保持沉默,一切都不得而知。
沈海寅后来意识到要用“代工”模式才是的正确出路,他曾向媒体披露,与北汽的合作使奇点曲线解决了生产资质问题。如同海马-小鹏、江淮-蔚来一样,奇点汽车的车身上将标识北汽-奇点。
三、造的是什么车,为何七年没有一部车上市?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梦,梦想应当在岁月里燃烧咆哮。”
6年前,沈海寅曾引述令其有共鸣的英国诗人迪兰·托马斯的名句,并对外宣告:他要造车了,他的追梦之旅开始了。
有意思的是,沈海寅曾将车子不能上市的原因归结于代工厂。“代工模式意味着很多事情自己不一定完全可控,而这些调整会影响到我们的进程。”不过,媒体报道,这个说法遭到代工厂的否定,称是奇点汽车“资金不到位”导致进度暂缓。
奇点不是没有高光时刻。2018年的北京车展,奇点在新能源车上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有人称其概念车车型简直“帅到没朋友”。据奇点当时的描述,奇点iS6的电池续航达到400公里,内饰也够酷,整车的智能化水平很高。
三年过去了,奇点的iS6没有量产,而它所描绘的各种性能,我们在蔚来和小鹏等各种新能源车型上都可以看到了。而且,蔚来和小鹏的续航里程数更高。
回看2014年。时年6月,特斯拉宣布将对外开放所有专利,鼓励其他企业开发先进的电动汽车,随即,造车热席卷而来,而这股潮流率先从IT圈蔓延开。
再看沈海寅刚刚推动奇点汽车的时候,沈海寅曾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想用互联网的模式来造车,“向软件的360模式和硬件的小米模式致敬。”
他所理解的“互联网模式”,能复制到汽车产业链上吗?目前看来,不灵。汽车的产业链之长,可以说,能进入所有工业产品产业链长度的前三。整车的零部件就有一万多个。用做手机的思维做汽车,这种轻视必然是要交“学费”的。
现在能解救奇点汽车的,除非有大资本、大资金介入,让奇点汽车从外观到性能提升,再快速量产,回归制造业的本质才是一条出路。但如何寻找大资金?“白衣骑士”什么时候能到来呢?
2018年时,沈海寅讲了一个故事,他选择离开“舒适区”,辞职选择造车,并称“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汽车是他唯一的选择。”2021年,如果让他重新选择做什么,他还有选择吗?
“从来就没有离场的赢家”。好在,沈海寅还在场上。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