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听桂林这几对“好婆媳”的生活故事
编者按
媳妇和婆婆,是女性一生中两个重要角色。而婆媳关系,也是一种相对特殊也较难处理的人际关系。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桂林的几对婆媳,带大家来听听“好婆媳”的生活故事,感悟“好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体会融洽背后女性的细腻、体贴、勤劳与包容。
史桂莲和李曲合影。记者谭熙 摄
受访人:婆婆史桂莲 儿媳李曲
所在社区:解东社区
推荐人:秀峰区妇联主席欧云建
史桂莲:嘴甜的“女儿”很暖心
我记得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曾看到主持人这样说,处理好婆媳关系要保持两点,第一点是做长辈的要懂得保持距离;第二点是做晚辈的始终要保持礼貌。
这些年我和儿媳李曲一直都是同屋住,这个“女儿”就特别“嘴甜”。在儿子刚刚把李曲介绍给我们认识的时候,李曲喊人时就很“甜”。现在他们结婚这么多年了,每次下班回家,她都会很甜地喊“爸爸”、“妈妈”,让我们心里特别舒服,不像有的晚辈看到长辈都不喊人,或者只是应付。
这样嘴甜的“女儿”能不讨我们喜欢吗?而且,这个“女儿”也是行动派。平时他们两口子工作忙,家里的事情我们能帮就帮。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李曲就很有眼力见,抢着做家务,让我们好好休息。虽然我们也喊她好好休息,家务放着等我们来干,但她总是趁着我们不注意就把活都干完了。
不仅如此,我们老人的衣服、鞋子不少都是李曲买的。有时候让她别乱花钱,她总是说,看这件衣服适合我们就买了,“您看穿在您身上就是好看”。每次李曲回娘家,也不忘给我带当地的土特产。
其实,对于我们老人来说,想要的不多,儿子、儿媳生活幸福,孙女们健康成长,我们多做些、辛苦点,也心甘情愿。一家子住在一起就是要和和美美,那样才能开开心心。
要说“女儿”的好,几句话是说不完的。让我对这个“女儿”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她把我们真正地放在了心上。
如今,只要周末、节假日天气好,我就会跟着他们一起出去散心。这些年,我们一起去了不少地方。而以前,我连桂林都很少出,除了工作就是在家。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周末喊我出去玩,我总是拒绝的,觉得还不如在家休息。每次李曲都找各种理由,劝我们跟他们一起去。她说:“只有爸妈跟着我们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旅行。”
她次次喊,我们跟他们同行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有时候还是几家亲戚老老少少一起出游。现在,每次看到一家人齐齐整整在外面拍的合照,就感觉特别幸福,充满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而这些,都离不开“女儿”的努力。
李曲:婆婆就是自己的榜样
都说相见容易相处难,但我算是非常幸运的。我和老公结婚这些年,一起跟婆婆、公公,以及九十多岁的奶奶住在解放东路,从三代同堂到现在一家七口四世同堂,家里每天都是欢笑声。
这两三年,我和老公因为都在社区工作,平时比较忙,加班也是常事,家里基本上是靠婆婆和公公在操持。平时两个女儿上下学,都是她在帮我接送照顾,让我能安心工作。可以说,因为婆婆的帮忙,我省了不少事,是她在我背后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这些年,婆婆待我跟亲生女儿一样。我曾听她和亲戚朋友这样说:“媳妇虽不是亲骨肉,但她是来家里和儿子过一辈子的,就应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相处,该理解要理解,该包容要包容,让她找到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有时候,我和老公会因为一些事情起争执,婆婆从不偏袒老公,我有什么委屈可以向她说,有什么不对她会包容和劝导。
这些年婆婆让我感动的事情有很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两个女儿出生前的时候。那些天,虽然老公一直陪在我左右,但婆婆比他陪得更多。特别是临产前,我身体不太舒服,婆婆整夜在我身边,陪我聊天疏解心情,帮我按摩缓解我的不适。那时,婆婆比老公更让我安心。
每次跟婆婆聊起,她都说,那是跟她的婆婆学的。当初她生我老公时,奶奶也是这样精心照顾她的。婆婆自从结婚后就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平时相处很融洽,等到她成了婆婆,她也像奶奶对待她一样跟我相处。
在婆婆看来,奶奶是她学习的一面镜子,在我看来,婆婆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奶奶在做白内障复明手术失败的时候,心情不太好,婆婆每天把早餐端到老人手里,午餐为奶奶准备爱吃的菜,晚餐尽量挑选容易消化、闻起来特别香的食物。婆婆的悉心照顾让奶奶走出了失意。
奶奶已经九十高龄,去年年底病了一场,婆婆对奶奶的照顾可谓是周到又细致。定时给奶奶翻身,每天擦身、按摩,给她端屎端尿。如今,奶奶的身体正慢慢地恢复。有时候我想帮忙一起照顾奶奶,婆婆都说她自己能行,让我在家就好好休息,别太累了。
婆婆照顾奶奶的点点滴滴,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虽然这些年都是婆婆在照顾着家,但我会努力向她学习,以后就由我来照顾他们,像他们一样把这个家照顾好,向婆婆看齐。
朱桂琴跟蒋莉一起准备晚饭。 记者石艳红 摄
受访人:婆婆朱桂琴 儿媳蒋莉
所在社区:榕湖社区
推荐人:榕湖社区妇联主席陈丽红
朱桂琴:真心实意赢得幸福美满
我们家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没有吵吵闹闹,也不会急赤白脸。邻居都问我们是怎么和气相处的,我总觉得只要真心实意对待儿媳,就没有处不好的。我儿媳平时也对我特别好,我们都相互了解,相互包容。
她经常往家里添置东西,日常用品快用完了,她就会及时买回来。平时有什么好玩的好用的,她也会带回来给我。她还经常带我出去玩。有时候看我心情不是很好,就说:“妈,今天有空,我们出去玩吧。”然后就拉着我出去了,在外面吃到什么好吃的,一有空就带着我一起去吃。
有时候我不想跟她出去,因为每次出去,她都要给我花钱,不是给我买点这个就是买点那个。现在正是换季的时候,她就总找理由带我出去逛街,一猜就知道是要给我买新衣服。她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我都习惯了她对我的好。她还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人,逢年过节,她都会准备礼物或者一起出去吃餐饭。妇女节还没到,她就做好了出行计划,去逛逛街,吃一顿好吃的,我只需要跟着去就行了。
她真的特别孝顺,舍不得我累着,一回家就来帮我洗菜、洗碗。哪怕搬出去住了,也经常开半小时车回来看看,实在没有空回来也会打电话问问有什么需要做的,叮嘱我不要太操劳。
有时候,她可能会有一点小脾气,回来后就直接进房间去了,跟她讲话她也不理,也不吃饭。外人看起来,好像她脾气很不好,但恰恰相反,她脾气很好。等过了那股劲,她就会笑嘻嘻出来跟我说话聊天。意见不一致时,她也会跟我商量,不留隔夜问题。
我婆婆以前也像对待亲女儿一样对待我,因为感受到婆媳间友好相处的好处,在当了婆婆以后,我也用这种方式跟儿媳相处。所以我们俩一致觉得,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融洽。如果婆媳间吵架,影响最深的就是婆婆的儿子、儿媳的老公,夹在中间比较为难。二十多年来,我们没有吵过一次,所以我们的家庭幸福感是满满的。
蒋莉:言传身教传承好家风
街坊邻居都羡慕我有这样一个好婆婆。二十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更多的是相互包容。她对我就像亲女儿一样,包容着我的小性子。有时候上班累了,或者是心情不好,可能说话语气和动作会重一点,她也理解我、包容我。
我跟小姑子只相差几岁,我们也相处得跟亲姐妹一样。婆婆总说她有两个女儿,一个是自己生的女儿,还有一个是嫁进来的。在平时生活上,她对我们也是一视同仁,没有偏爱谁。有时候,婆婆做的饭菜不合胃口,我们就跟婆婆打趣说,“今天炒菜水平降低了”。婆婆不生气,反倒是给钱让我们俩出去吃。这并不是赌气,而是真的不想委屈了我们。
婆婆体谅我上班辛苦,让我回家就好好休息,不舍得让我多做家务。每次下班,还没进家门就能闻到饭菜香。以前,我们一家八口在一起住,吃饭的人多,但她还是会询问我们的喜好来决定每天的菜品,用心做好每顿饭。现在为了孩子读书方便,我们搬出去住了,但每周都会抽时间回来看看,她知道我们回来,就会提前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菜品,给我们做顿好吃的。
婆婆总闲不住。以前为了让我们安心工作,她把年幼的孙女、外孙接到家里照顾。现在孩子上初中住校了,她又精心照顾生病的公公,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出谋划策,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她平时还积极参与榕湖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和集体活动,每次都认真完成任务。她说,虽然累但都是值得的。这种闲不住的劲头,给晚辈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婆婆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有时候我们赶时间出门来不及收拾衣服、鞋子,她都会帮我们整理放好,经常把我们的被子和毯子拿出来晾晒。只要她在家,我很多事情可以不用操心。她平时对邻居们也很好,家里做了好吃的就送给邻居尝鲜,楼道灯、门锁坏了她找人来修,变天下雨了就帮邻居收被子,得到邻居们的一致点赞。
她还是一个很“时髦”的人,空闲的时间会跟姐妹一起去散步逛街,还积极尝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跟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完全没有长辈的架子,更像是朋友一样。她不会过多干预我和丈夫的事情,哪怕我们闹别扭,她也会让我们自己解决。她总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媳妇跟儿子一样亲近”,真正让我感觉到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杨晓丽全家福。(受访者供图)
受访人:婆婆吴羽 儿媳杨晓丽
所在社区:三里店社区
推荐单位:七星街道办事处
吴羽:她是儿媳也是“女儿”
我今年69岁了。我和晓丽的婆媳缘分始于19年前。2004年,晓丽与我的儿子步入婚姻殿堂。那时候,本以为婆媳关系难处,但通过后面的相处,却让我觉得我们亲如母女。时至今日,我也觉得晓丽是一位贤良淑德、秀外慧中、温柔可亲的知识女性,她既孝顺又勤奋,她的好说不尽、道不完。
在生活中,她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每逢酷暑严寒季节和节日,她都会给我带来祝福和仪式感,前段时间天冷,她也会叮嘱我说:“妈,你在家冷就开空调,不要怕费电,身体健康最重要。”在母亲节的时候,她的一句“母亲节快乐”也能让我倍感温暖。
2010年,我性格开朗、富有艺术才华的老伴因病去世了。以前习惯了两个人,突然间觉得屋子里空荡荡的,让人难以应对,当时我真的痛不欲生。那段时间,我每天基本上都闷闷不乐,半夜独自掉眼泪。儿媳细心地发现后,就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每天陪我聊天、对我进行开导、带我出去散心、交朋友,还让小朋友陪我睡觉,让我心里有了寄托,陪伴我度过了饱受煎熬的伤心沮丧期。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至今我记忆犹新,在那段漫长艰难的日子里,孩子们成了我最强大、最可靠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他们,我真的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
孩子们的孝不仅见于言语,也在于行动。因为儿子相对儿媳工作更忙,家里的大部分家务基本都由儿媳妇承担,她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下班回到家不管多晚,她都会把可口的饭菜做好,把家里打理得干净整洁。家中的一些家用小电器和孩子的玩具坏了,她也能自己捣鼓好。做饭刷锅洗碗的活只要她在,也都不让我动手。
我退休后,儿媳妇也经常鼓励我多参加社区活动、多出去交朋友,在她和儿子的支持下,我现在已经参加了三四个老年人兴趣班,偶尔有时间还跟朋友们出去旅游,感觉晚年生活特别的幸福。
在工作上,晓丽积极认真,经常加班加点,看到她忙里忙外,夜里也休息不好,有时候我也很心疼。
记得前两年创城工作攻坚的时候,儿媳每天都和社区工作人员清洁无物业小区、刷墙、铲小广告、划停车线等等,连轴转脏活累活足足干了几个月,每天早出晚归,为桂林顺利拿下“文明城市”光荣称号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虽然忽略了我们老小,但是却为社会出了一份力,对此,曾经作为公职人员的我,深知荣誉得来的不容易,换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下去,我真心地为她感到自豪和骄傲!
同样是女人,我深知边工作边带孩子的艰辛和不易。生活中凡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都随手做好,尽量减轻一点儿媳的负担。我没有女儿,因此也是把儿媳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有这样的儿媳,我很满足!
杨晓丽:亦师亦友的好婆婆
我的婆婆,真的就是其他人口中“别人的婆婆”。她今年已经69岁,但看起来还很年轻。她的思想前卫,生活丰富多彩,热爱唱歌、跳舞,热心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最近还爱上了练书法,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自2004年结婚以来,我就一直跟我的婆婆生活在一起,19年来,我们没红过一次脸。我们的家庭生活一直都很和睦、平常且温馨。每每和同事朋友提起来,我都觉得特别骄傲。
我觉得,婆婆除了是我的亲人外,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正是因为她,我才会走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到街道办担任财务工作,她就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指路明灯。
婆婆退休前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而我则在一家酒店任职前台。那时候,婆婆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鼓励我去考了会计资格证,并指导我应聘到现在的岗位。
刚接触财务工作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那时的我每天都要面对许多账目,因为是第一次做会计,我生怕算错每一笔账。婆婆看到我当时的愁容后,主动上前关心我的工作情况,询问我工作中是否遇到困难和不理解的地方,以她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导我。在她的帮助下,我在繁琐的工作中找到了方法,面对工作也更加从容。
除了交流工作上的问题,平时和婆婆相处,我们就像朋友一样。闲来无事时会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谈一谈社区八卦、聊一聊如何相夫教子。
在小孩的教育问题上,婆婆思想同样前卫,从来不会溺爱小孩,这一教育理念和我们夫妻不谋而合。现在儿女都乖巧懂事、聪明好学,老人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时,总喜欢拉着女儿一块参加,说要让孩子多吸收点正能量。在我们夫妻双方产生矛盾的时候,婆婆也总是会帮理不帮亲,大多数时候站在我这一边,成为我最坚强的后盾。
疫情这几年,我作为街道办的一员,也像其他同志一样下沉到社区、到基层一线去做防疫工作。有时候几天几夜都没能回家,吃住基本都在办公室里,接连几个月都是五加二、白加黑的上班模式。加上老公的工作同样也比较忙,我们夫妻二人基本没时间照顾家里。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婆婆没有一句怨言,主动挑起家里的大小事,无论是家务还是孩子,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这让我们感到很安心,因为她说:帮你们也算是我为国家出了一份力,我内心感到很自豪!
正是因为我们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才有了这样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每当工作上遇到困难,或是我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婆婆对我的期许,我把这份期许当成我前进的动力。所以那么多年来,我非常感谢婆婆的支持,因为有了她的支持和鼓励,我能够在工作时摒弃掉我生活中的杂念,一心一意地扑到我的工作上,使工作做得更好。
眼看妇女节要到了,我想借节日感谢婆婆,因为有了她,我的家庭更加和睦,她就像一个黏合剂一样,把我们一家人紧紧地黏在一起。
我想对她说,感谢你,我的婆婆,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做您的女儿。
周翠香(左一)与郭德英(右一)。受访者供图
受访人:婆婆郭德英 儿媳周翠香
所在小区:彰泰新城
推荐人:七星区社山桥社区党委书记周翠花
郭德英:南方儿媳的细心照顾让我倍感温暖
我来桂林断断续续加起来已经有三年多了,2015年时,过来两年多帮忙带孙子,2022年10月份儿媳怀上了二胎,所以我又从东北来到桂林。儿子和儿媳妇平时上班都比较忙,我自然也会帮忙多照看一下家里的事情。
说实话,桂林很多南方的特点我都不习惯,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南风天。2015年我刚到桂林的时候,那个潮湿的天气真是折腾得我浑身难受,窗户每天都是一层水雾,洗的衣服也干不了,睡觉的褥子也经常感觉冷飕飕的,但是我拿这潮湿的天气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还是儿媳妇教我怎么看天气,什么时候要开始转南风了应该关窗,什么时候转北风了赶紧通风,后来知道我睡觉觉得褥子潮了,又专门给我准备了可以烘被褥的电热毯,晚上睡觉再也没觉得不舒服了。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餐桌上最能体现出家人的互相理解与包容。我自己是更习惯吃面食的,所以我经常会自己和面做些包子、馒头,有时我就按照自己的老习惯准备些饭菜,但是儿媳妇的“南方胃”就是吃不习惯。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冷战”后,我跟儿媳妇在吃饭这件事上也好好谈了一番。每天早上,我都会提前问他们两口子想吃什么,这个问题在我们这个“南北混搭”的餐桌上特别重要。一家人在同一个饭桌上吃饭,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人的习惯,这样的询问虽然琐碎,但是体现了对家人的尊重。
不光是我尊重儿媳妇的选择,儿媳妇也在体谅我的饮食习惯。在我过来住以前,厨房里的调味料就那么几样,酱油也因为用得少只是小小的一瓶。但是我住下来没几个礼拜,我就发现厨房里多出了很多调味料,豆瓣酱、韭菜花酱还有一些我自己都没见过的瓶瓶罐罐。我儿子告诉我,这是儿媳妇为了照顾我的重口味,特意从超市里把所有东北调料都带了一份回来,自此以后,我们再也没因为口味问题出现过矛盾。
我知道我脾气有时不太好,一些话刚说完自己就觉得有些过了,我儿子是从小熟悉我这个脾气倒也没啥,但是儿媳妇却依旧愿意包容,让我很感动。即使偶尔争吵几句,事后再找她商量她也愿意跟我沟通,从不耍脾气。事情讲通透了,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这几年下来,我们婆媳俩几乎没有再吵过嘴,反倒是我会在他们两口子拌嘴的时候帮着她一起教育我儿子。可以说,我跟儿媳妇之间的亲密,都是来自互相理解和包容。
周翠香:直爽的东北婆婆是我的榜样
我的婆婆郭德英是黑龙江大庆人,今年62岁,她就是一个典型的直爽东北人,有些时候心直口快,磕磕绊绊从来不往心里去。可能也是受到婆婆这样性格的影响,我们婆媳之间从来没有藏着掖着的疙瘩。我婆婆已经在桂林跟我们生活了好几年,也不知道是我逐渐沾上了东北味,还是婆婆开始被桂林同化,现在我们一家已经开始呈现“南北融合”的架势了。
2015年,婆婆过来帮忙带孙子,在桂林呆了两年。那时候,这个家里真的到处都是“南北矛盾”。就拿最简单的一日三餐来说,我的口味比较淡,但是婆婆的东北口味满是酱菜、炖菜,我煮的菜她觉得“没滋味”,她煮的菜我觉得“齁得慌”,以至于婆婆刚住下的那几天,我们家的餐桌上总得多放两只碗。我的碗里是凉白开,夹菜吃的时候涮一涮;婆婆的碗里就是酱,吃啥都要先蘸一蘸。那时候的饭桌上虽然很安静,但是气氛着实是很紧张,我老公被我俩这架势吓得不敢说话。
不只是口味,像买菜习惯、年夜饭怎么吃、冬天该不该开窗通风……这些生活中的分歧就没停过。但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哪能没有磕磕绊绊?重要的是怎样沟通和解决问题。我婆婆就给我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虽然发生矛盾时,她的表现也有些“倔”,但等我俩都消气了,她经常会主动再找我谈谈。也正是婆婆这样直爽真诚的性格,让我也愿意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少一些埋怨,多一些主动沟通。本来这些都是地域差异造成的分歧,只要互相讲清楚缘由,尊重理解对方的习惯,哪还有解决不了的呢?我们婆媳俩就这样谈着谈着,距离越来越近。
不得不说,我的婆婆就是一个实在人,讲清楚缘由之后生活习惯说改就改。
她以前的观念里,买菜就是得一次买够,出门一趟总得带回来十几二十斤的菜肉,把冰箱放得满满当当,十多天都吃不完。后来我跟她商量,南方买蔬菜比北方便利很多,随时都能买到新鲜的时蔬,没有必要再像东北那样“囤菜”,蔬菜吃新鲜的更健康。我婆婆听完也同意了我的意见,也开始跟桂林人一样每天悠闲地逛起了菜市场,当天吃多少买多少,她时不时还感叹说桂林的摊主也太热心了,择菜、剥皮啥都帮准备。
婆婆在向我们的生活习惯靠拢,我也在主动接纳婆婆的东北习俗。今年春节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吃了一顿东北风味的年夜饭。除夕当天我们一家人下午四点钟就吃完了年夜饭,跟着婆婆一起开始和面,就着电视节目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在大年初一零点的时候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跨年。南方和北方生活习惯固然有不同,但是一家人互相照顾理解总能找到平衡。
来源:桂林晚报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