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春节回乡手记|家乡的年集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4 阅读数:人阅读

 

家乡的年集

文|姜普明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转眼间距离我们最传统的盛大节日——春节,已渐浓渐近。节前置办年货是我们乡下家家户户所必须的,年集给我们提供了丰厚的机会,这热烈的氛围,早已让我望眼欲穿,迫切的急于一睹为快。

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赶过年集了,因为接连三年的疫情,一切生活秩序都发生了不可预知的变化。但是打自心底里,我还是十分坚信,乡下集市一定还会一如既往,一如传承下去。

沿着我家前面的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水源自丘陵地带蜿蜒下行,缓缓流行约十多华里,顺着这沿河的乡村小路,一起来到镇驻地——-筵宾镇。中间另有两条河流也一并汇聚而至,这时河面平缓变宽。小桥流水,凉亭相依,即便是冬天可也毫不逊色,仍别有一番风情。集市就设在这片杨柳成荫的河两岸。春天里那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境,夏天里那烟雨缥缈中混杂的土腥味道,秋天里那土特产带着新鲜泥土的丰收余香,冬天里那风吹雪飘烟火升腾的扑鼻气息,那散发着香味浓郁的大锅肉汤,那各具特色的花样美食,早已经吸引着无数的乡下人不约而同的赴约相逢。

乡下大集,就像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更像是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诠释着乡村的幸福光景,集市就这么淳朴实在的徐徐展开。走进集市,一股古朴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犹如久违的一见如故,热烈、亲切。而每当恋恋不舍的随集市散去,会让你感到相处不厌,且流连忘返。

这时的树林里,货主们按照货类分市,布匹市、杂货市、粮食市、果蔬市、鱼肉市、牲畜市等约定俗称分类布设,一辆辆货车、三轮车早已经停靠妥当,货架子开始支起来,各种商品一样样的铺展开来,大约上午九点之后,熙熙攘攘的人群便陆陆续续拥了上来,集市顿时热闹非凡,时有个别路段被堵的水泄不通。

小吃摊前,最是动人心,这时早就有孩子和小姑娘光顾,凉粉、年糕、糖葫芦,各色小吃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让你食欲大开,不知不觉的将肚子填满,但是心里还是嘴饱眼不饱。如今,集市上的特色食品琳琅满目,丰富的让你眼花缭乱,让你由过去的奢求变成一种挑剔。

杂货摊上,坐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汉,印象中,在此摆摊也有许多年了,老人一直辛苦的坚守着,依靠着这个杂货摊挣点零碎钱,起码日常花销不用再向孩子们伸手。地摊上别看没有几件像样和值钱的物品,但是日常生活中常用或不常用的小物件,在别的商店买不到的,在这里一应俱全。

理发摊前,是只有老爷们才去光顾的地方,年长的老人到理发馆人家一般不愿接待,再说,老人也不舍得多花那个钱,还是到集市摊点比较习惯,常理发的都是熟人,不用客套。快过年了,把凌乱的头发、胡子全部干干净净的清理一遍,也显得年轻和精神了许多,以新面貌迎接新年。

老徐的牛肉汤锅,业已四十年,如今成了网红的打卡地,声名远扬。一同来赶集的两个伙计围着大锅转了又转,看着摊位上一位老汉领着孙子在大口的开吃,实在眼馋。开汤锅几十年的老徐看透了他俩的心思,热情搭话,“哈哈,哥俩别看了,坐下尝尝吧!”,两人不好意思的坐下,问多少钱一碗?“少的10块,多的20元”,“那就来两碗15元的”。一会的工夫,两大碗肉汤端来了,两人开吃,品尝了几口,感觉味道尚可,但是大不如从前少时那么浓烈。其实说白了,应该是如今生活水平变好的缘故吧。

赶年集还有必看的两个亮点,一是新添的春联,二是鞭炮市场,来到春联摊前,看那红红火火的春联、过门钱子、窗花、灶王年画、中国结、大红灯笼,连成了一大片,让人久看眼花。这时侯还真是巧了,县文联带着本县的一帮书画名家也来赶大集了,他们支下摊子,纷纷开始蘸墨挥毫,各自书写出不同寓意的新春祝福和美好画卷,给老百姓送来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这时候,最热闹的鞭炮市场也开始了,考虑到安全,鞭炮市场设在一处偏僻的树林里,过去我们这个地方素有鞭炮之乡之称,鞭炮品种很多,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都是最好的看点。这时,鞭炮商开始陆续放几个单响,目的是先吸引一下人群,待人群聚多后,便开始整盘的拖着遛放,鞭炮声震耳欲聋,地灯、钻天追、二踢脚、飞天鼠,让人群一阵紧张和惊恐,“你不放、我不放,一会憋的躁得慌;你也放、我也放,看看谁的更响亮”,烟花小贩争相比试,显得你不负我,我不负你。看这人间烟花气,才更代表着年味。

过去,传统的集市还有一些看点,例如听评书和看杂技表演,如今已被新生事物所替代,正如商品的千变万化一样,需要迎合大众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集市用包容的心态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新的文化元素被吸纳。买卖双方由传统的现金结算,改为微信、支付宝等工具,方便快捷。还有的开始注重品牌的打造,围绕本地的红薯、板栗、瓜果、煎饼、杂粮、肉禽等土特产品,创新自己的农产品特色品牌。同时,注重销售的灵活多变,室外地摊、室内展厅、线下逢集、线上直播,畅销到全国各地。这些新元素的注入,使乡村市场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赶年集,不光老年人喜欢,年轻的姑娘和小伙更爱凑热闹,走南闯北的他们,借着回家过年,三三两两的几个好友相约,个个打扮的精致漂亮,站到百花争艳的花卉市场,让集市显得更加靓丽多姿,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我也经常缠着母亲赶集,其实就是为了盼着买点好吃的,到集市买点零食是一种奢望,老娘往外掏钱的时候总是犹豫半天,一分钱攥出汗来,恨不能一分钱掰开花,有时还把烂苹果买回家,其实这都是让穷给逼的。父亲倒是大气一点,为了盼着赶集,一早便替父亲把大金鹿自行车拉了出来,坐到后座上,生怕父亲自己遛了。来到镇上,父亲开他的会,我便自由玩耍,待到十点多钟父亲散会,领上我到集市逛上一圈。接近中午的时候,来到供销社饭店,老远的,就已经嗅到大饼和大锅菜的香味。每人打上一碗烩菜,一块大饼,大堂的圆桌缺少凳子,只好站着食用,一阵狼吞虎咽,小肚子撑的饱饱的。当时心里那个高兴劲呀,心想怎样才算是幸福?此时填饱肚子最幸福。后来就像我的一位老酒友所说,幸福就在酒盅里。

现在,虽然城乡社区驻地大小商店鳞次栉比,但是传统的乡村集市,依然是乡下人情景交融不能割舍的一部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看着这一幕幕的带满温情的交易情景,所有的辛苦也算不了什么,带来的是一天里心满意足的收获,待到夜幕回家,老伴早已经炒上两个小菜,温上二两热酒,慢慢品味着家里的温暖,一下子消去了一天的疲惫。明天,另一个集市又将开始,期待有新的收获。

自古以来,原始的物资交易其实就是人们相互之间物的等价交换,公平公道,即使到现代,在一些偏僻的乡下,人们之间的物资交易还继续传承着这一传统互信。延续至今,正是因为这些淳朴的乡下人一代代的坚守和付出,保持了乡集的长盛不衰,无论外界发生多大变化,而它那浓浓的集聚氛围,历史经久形成的人气,不正是广大农村年年岁岁日益兴旺的体现吗?

2023年元月

作者简介:姜普明,笔名大江流影,山东莒南人,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及公众号。第二届青未了金融散文三等奖。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