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医生的职业指数将迎来大涨
医生的职业前景是光明的,但不是坐享其成,需要大家一起来改变!股市有起落,医生的职业指数会随着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实现,和医生价值的回归——大涨!
正值考生要报志愿的时候了,大家都想起我曾经有过“要尊严,别学医”的愤慨之语,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当然也影响了当年考生报医的思考。而随后是一年,我有发出“要改变现状,请勇敢报医”,然而大部分考生都陷入踟蹰中。而在随后的多年,每当高考,媒体总来采访我这个话题。
下面我在论医生的职业前景,看看5年前的预判,今天会有什么改变。
从我的女儿开始:一位80后的女生考取了中山大学医学院却没学医。
那一年,我女儿以近700分考取了中山大学医学院。不过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依然想报考电脑专业。
在填写志愿的时候,独立思考能力颇强的她还是在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依然是一种“放飞”的心态告诉她:“这个得你自己决定,我们希望你学医,但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过家里有那么多书可以看,有那么多老师可以辅导你。你老爸我都会用电脑,你学了医一样可以‘打’电脑,但是你学会了电脑就不能做医生。”
最终,女儿还是听从了我们的建议。开始的一年,女儿对学医还是有挺兴趣的。可是随着课程不断增加,接触到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解剖课程,她开始厌倦甚至害怕逃学了……。一年之后,她告诉我太辛苦了,没有培养出一点兴趣。我说这是你选择的,但她坚决不读了,要求转去了传媒与设计专业。
最终,作为独生女儿的父母,我们的后代(包括我妹妹的后代)在没有人没有学医了。显然,影响我女儿学医的不是因为医闹、不是医生待遇,2004年医闹没有那么猖獗,而且经过非典,大家都比较尊重医生。她不学医,是因为没兴趣,学医太辛苦。
大家对如何做医生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仅仅以“医德”绑架医生似乎有点苍白,当然我非常认同“无德不医”的说法,但是我仅从一个职业的角度来看,我简述学医需要具备的四种特质。
首要的条件就是兴趣。不能只是把医生这个职业单纯地当成铁饭碗,一个谋生的工具。没有兴趣,你对医学上的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技巧,都会产生“抵触”情绪。
除此之外,第二就是有悟性,尤其是现在知识爆发的年代,老师在课堂讲的只是画龙点睛,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去悟。有兴趣而没有悟性,学医是很困难的。毕竟“学”医都是从书本上去“学”,之后就是经验的积累,“学”与“习”之间,“悟”就是较量,就是高速公路。就会事半功倍。
再有就是钻研精神,医学本来就是一个未知的学科,老师教的是概率性问题。有些病会有一些常见症状,不过也会出现特别状况。但疾病发生很复杂,受各种因素影响。有些症状是很多病都会出现的,即使加上鉴别诊断辅助也不能马上确定哪种病。所以,即便是今天的精准医学,也难以杜绝误诊。误诊永远会存在,只是多还是少,对医生来讲关键是减少误诊、漏诊,医生是在日常的诊断中不断学习成长起来的。如果要使自己傲立学术潮头,这种钻研就是“着迷”。
第四,医生必须要有仁爱心。仁心常常伴随着耐心。医生面对的求医的病人,正是他们不能自治,不懂治才来求你。(不要忌讳一个“求”子——求医问药就是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因此,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你就会理解患者的难处,才能为病人解决心理和生理的问题。
直至现在,作为一个医生,你要面“破相丧命”的威胁,你可以承受这种压力吗?
具备以上基础条件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在市场环境下,医生的价值还不是真正的个人的技术价值和经验价值,很多医生,尤其是刚出道的医生不可脱离现行的运行机制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以上所说的“四种特质”有时候仍处于理想状态。也正是体质与机制的问题,使本来和谐、一致的医患关系,变得如此的不理性和不人性,患者和医生矛盾不断加深。现在的医生不得不面对轻则破相,重则丧命的威胁,你说纠结不纠结?所以我觉得医生后代不愿意学医,是源自医生的亲身感受,也是悲哀的劝导,无可奈何。而考生的选择,也许对未来充满信心。
说医生是一种“危险”的职业,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改变,同时还是医生对这个执业本身的敬畏。这种“危险”感,更多是源于医生朴实的责任感。医生一直应该对每一个症状,每一片药,每一个手术都很谨慎,越是经验的积累,越是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毕竟学医不易,一有差池,轻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重者断送了患者的生命。
我曾经为医生呐喊过!也经常一有伤医事件就即刻奔赴案发现场。“要尊严,别学医”是我的一种愤怒的迸发,更源于社会一些人的喝倒彩——“杀得好”、“砍得好”。如果社会不纠正这种不尊医的风气,不是人人学不学医的问题,而是社会有没有医生的问题。
医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应该因为没人报读就降低分数,那是对医学的亵渎,对医生的侮辱。面对这种现状,呼吁有志改变现状的精英学子们勇敢报医。
当我发出“要改变,请勇敢报医!”的呼吁后,我们医生里也出现一种悲观的想法,“鼓动别孩子学医是不道德”。如果我们永远都这样悲观失望,或者对这种弃医思潮都推波助澜,还有谁来学医?如果精英都不学医,那将来的医生队伍素质可想而知。我始终认为,医护人员受到的委屈、误解都只是暂时的,从长远发展来看,医生始终是个崇高的职业。
医患关系紧张的症结除了制度结构上的偏差,也有医学人文上的缺陷。看病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医生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来解决一些问题,需要有素养的医生用智慧和技巧服务好病人,避免一些极端情况的产生。“人文的差异”并不是这不是道德问题,这个词语太严重了,会对医生是一种伤害。
医生的职业前景是光明的,但不是坐享其成,需要大家一起来改变!股市有起落,医生的职业指数会随着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实现,和医生价值的回归——大涨!(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