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声明:《中国土地》所刊载文章皆为原创。严禁媒体(包括公众号)未经授权刊用和转载本刊原创内容。如有违者,本刊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请联系电话:010-6804873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提出明确的目标。但从现状看,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这一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
我国土地管理和使用的现状
笔者认为,这些年来的实际利用现状中,主要存在以下“五种博弈”:一是城市与乡村的博弈,实质是土地利用边界的博弈。二是地方与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博弈。主要表现在土地计划指标配给与争取上。从下级政府的角度讲,争取到建设用地指标就意味着地方争到了“发展权”。三是工业与农业的博弈。主要表现为各级各类工业开发区与农业、农民争地。农业作为弱势产业,这种博弈的结果往往直接导致农用地甚至优质耕地的减少,或间接导致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的减少。四是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未利用地的博弈。建设用地增加必然导致耕地、生态用地(含未利用地)的减少,五是耕地与林地的博弈。至少在“多规合一”实现之前,这两套管理体系会一直在政策和用地面积上“打架”,要么是耕地在悄悄地侵占林地,要么就是退耕还林,耕地甚至是已经上图入库的永久基本农田转为林地。
原因分析
一是对中央政策精神领会上存在“层层递减”现象,导致一些地方实际工作目标的模糊与秩序的混乱。二是发展理念上的“新旧转换”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仍处在依赖传统模式的阶段,人们对“金山银山”的渴望往往会胜过对“绿水青山”的追求,这种新旧发展理念的转换难以一蹴而就。三是存在忽视自然规律的现象。经济社会发展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自然规律,不仅影响土地的有效利用,而且也会从根本上阻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策思考
加强中央政策精神的宣传贯彻。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减少地方在政策掌握和执行上的落差和偏差。二是告别“一提土地资源管理就是建设用地和耕地管理”的固有思维,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大国土”理念,既要考虑城市建设要有足够的建设用地作支撑,又要考虑生态文明要有足够的生态用地来支撑。
切实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龙头管控作用。“多规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尽快结束原有各类规划打架、图斑和面积重叠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划编制与用途管制是互相促进的。规划编好了,各种功能区在图斑和坐标上固定下来了,各市场主体在各自的功能区和规划区范围内活动,土地资源利用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强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遏制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的势头。具体的思路应该是:在生态用地上坚持自然恢复为主,适当加以人工干预(如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在农业生产领域,要坚持间作套种和循环利用,切实保护耕地表土层;在城市规划圈内,尽量减少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遏制无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无限扩张。
抓督察监督和执法监督,确保政策落实落地。督察机构的使命,就是落实横向上的“三严”制度和纵向上的“三严”方针。其中,横向上“三严”制度就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纵向上的“三严”方针就是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作者供职于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沈阳局)
全文敬请阅读2020年《中国土地》第8期
《中国土地》杂志《中国土地》是一份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来稿邮箱zgtdzz@163.com
图片库邮箱zgtd512@163.com
长按二维码可添加关注
i自然·中国土地公众号:zgtdzz
本微信公众号由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协办
编辑:李孟然;李颖 审定:叶红玲
中国土地
《中国土地》(月刊)
——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启迪读者思想智慧
● 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主办的全国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一本力图探析土地、海洋、林草等重要自然资源政策及理论、着力指导自然资源系统基层实践的工作月刊
● 注重对自然资源重大法规、政策进行权威解读,对相关政策与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对土地、海洋、林草等自然资源管理实践探索经验给以积极推介,力图打造一份自然资源和国土综合管理的精品读物
● 承30余年的办刊厚重积淀,《中国土地》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将不断创新,挑战自我
欢迎订阅《中国土地》杂志
发行热线:010-68047627(7643)、68019465
杂志全年定价:174元
扫码了解更多自然资源报刊发行内容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