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会员年费99元,是救命符还是纯纯的智商税?
大家愿意为天气预报花钱吗?
2015年颁布的《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气象预报实施统一发布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应当按照职责通过气象预报发布渠道向社会发布,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发布气象预报。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在规定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重点:
1. 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是有关机构的法定职责;
2. 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可以在手机应用商城中随手找到成百上千个看天气的App,但他们源头的数据其实都来源于各级主管部门所发布的数据。而在绝大多数时候,大多数数据都是免费发布的。
图片来源:雷科技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气象数据的源头是免费发布的,所谓的天气App在核心业务上只不过是“二道贩子”,那这些天气App又凭什么向我们收费呢:2022年9月底,知名天气信息软件墨迹天气的付费会员服务就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墨迹天气凭什么收费?
毫无疑问,其中大多数评论对墨迹天气来说都呈负面,并以“看天气凭什么要付费”为核心论点。此外,墨迹天气粗暴的收费规则也引发了部分争论,毕竟这个会员服务并未在明显处提供按月订阅的选项,只在连续包季的页面中以浅灰色小字标注“10元/月”,简单来说就是“吃相太急”。
但在我看来,只要能把互联网的讨论中心转移到“收费方式是否合理”这件事上,对墨迹天气来说就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公关事件了。毕竟收费方式随时都可以改,但“天气应该收费”这个概念已经随着讨论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大家的脑海中。
只不过天气软件凭什么收费?
平心而论,在最核心的天气播报和预测上,墨迹天气并没有收费,“看看有没有下雨”这项功能依旧是免费提供的。下载墨迹天气,先不讨论为什么每次打开软件后墨迹天气都要尝试读取剪切板、是否想根据后台的淘口令记录我想买什么的这个问题,找到墨卡会员VIP界面。可以看到墨卡VIP提供的服务确实不属于常规天气信息的范畴。
简单来说,墨卡VIP的权益可以分为三大类:
1. 专业气象类:台风登陆信息、降水积水信息、灾害地图等;
2. 增值服务类:天气其实没多大关系的信息,比如“桃花预报”、中暑预报等;
3. 软件服务类:免广告权益、会员皮肤、亲亲短信等。
虽然在大多数会员服务中,墨迹天气扮演的角色依旧是信息的整合者,但从“信息聚合”的角度,墨迹天气依旧为用户提供了经过他们自己分析整合过后的信息。用自媒体的话来说就有足够的信息增量,可以“投原创”。就像某些评论说的那样:“会员服务不过是个可选项目,不喜欢不开不就可以了。”更有人拿出了代入法,代入到墨迹天气的角色中,说出了那句经典的“毕竟人家服务器也要花钱”。
不对啊,觉得做天气软件不赚钱那就不要做啊,为什么要“勉为其难”地在一个公共服务已经覆盖的领域做“赔钱买卖”呢?
天气软件盈利的方式
如果那位喜欢代入的评论者真的是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那我倒真没什么可以说的,“挣钱嘛,生意,不寒碜”。但如果它像我们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天气软件的用户,那我建议你大可不必“共情”一个多次冲击上市、既做天气又做社群还做过垂直电商的企业。
早在墨迹天气诞生的第三年,墨迹天气就成功“商业化”,接到了来自老虎地图的引流合作,开始为当时地图领域小有名气的老虎地图引流。一回生二回熟,有了老虎地图的成功例子后,墨迹天气光是在2012年就承接了过百位客户,实现了1800万营收。
高昂的广告营收让墨迹天气有了冲击上市的勇气,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高度单一的广告营收其实也成为了墨迹天气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大多数情况下,广告业务看重的指标有三个:曝光量、有效转化以及无形的品牌形象提升。而广告主看中墨迹天气,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其中的曝光量。
2012年,墨迹天气就拥有了1亿用户。考虑到当时国内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有限,从某种意义上看,墨迹天气3年一亿的成绩比微信3年四亿更出色。海量的用户数为墨迹天气的广告主带来了海量的广告曝光量,当年以论坛为核心的智能手机应用分发渠道也为墨迹天气带来了更多的潜在用户
但随着国家对气象数据的严格管控,墨迹天气“独家”的竞争力还是下降。对用户来说,反正天气数据来源都一样,当然是广告越少的越好用。对广告主来说,既然天气软件能给到的竞争力都差不多,那当然是综合曝光量和成本,找性价比最高的投放。天眼查数据显示,2017年墨迹天气广告服务收入占比高达98.86%。可以说离开了广告,墨迹天气将失去立足之地。
作为对比,我们不妨看看其他市场的天气软件是怎么赚钱的。以美国的AccuWeather为例,该公司气象信息来自其自有气象站的数据,通过海量的第一手独家气象数据,AccuWeather拥有了巨大且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虽然在一般用户一侧,AccuWeather依旧有广告,但对AccuWeather来说,面向一般消费者的toC业务只不过是“赚赚零花钱”,真正带来巨大收入的其实是AccuWeather的toB与toG业务。由于拥有准确的第一手数据,AccuWeather已经是不少政企客户的天气数据提供商,而舍得花钱的政企客户,也贡献了保守估计每年一亿美元起步的巨额收入。
转型是唯一的希望?
转为toB客户服务商的想法墨迹天气其实也考虑过。可能是察觉到了toC的潜在危机,墨迹天气在2019年前后就开始自己的企业转型,2019年其企业端营收已经突破千万。只不过和庞大的toC收入相比,企业服务依旧无法成为墨迹天气的后备方案。
这也是墨迹天气会在App Store上线高达10种不同收费方案的原因。一边是无法触及的政务市场,一边是沧海一粟的企业服务,很显然对墨迹天气来说来钱快的个人服务才是维持收入的最好选择。
只不过墨迹天气越是放弃企业转型,墨迹天气对个人业务的依赖只会更重。当墨迹天气无法再用用户手中获得收入时,很可能需要在裁员、被收购或被用户彻底淡忘这三个结局中做选择。
当然了,这也可能是所有没有气象数据“二道贩子”的共同结局。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