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爱》阅读体会
原文如下: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做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阅读体会
《爱》是张爱玲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被收录在其散文集《流言》中,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这篇散文的语言洗净铅华、单纯干净,与张爱玲一贯华丽的文风甚是不同。初读这篇散文,我只感觉到一股莫名的伤感,不知为何而起,于是遍寻了不少的文献资料,在文献对这篇散文的解读中慢慢明了何为“爱的苍茫”,写下来这篇阅读体会,主要从内容、艺术、叙述几个方面来展开,和大家分享。
在内容上,这是张爱玲在其散文中极少涉及的爱情题材的文篇。在她的小说里尽演沪港男女婚恋的悲喜剧,但在散文中的婚姻爱情话语几近销声匿迹,而这篇仅有几百字的散文中演绎了一个美中透着无奈、神秘乃至式微的爱情故事,据说是其丈夫胡兰成讲给她听的一个故事,当时的她处于热恋之中,可这篇散文却透漏出一种悲凉之感。全文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就这么淡淡的道来,平平淡淡是生活。张爱玲曾在《自己的文章》里阐述她的创作理念:“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在张爱玲看来,悲剧是本质,荒凉是底色,人生的小趣味只是漂在海面上的浮冰。她于现世的安稳中看透生命的“苍凉”,于日常生活的审美性把握和享乐性体味中流露出对人类生存价值的悲悯[1]。
“ 张爱玲的散文多以俗世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但并没有停留在生活的表层,沉溺其中,凭着一双独具的慧眼,找出藏于现象之下的生活本真。[2]”她的散文虽多以身边的琐碎小事、世俗人情入笔,但往往到最后又会得到升华 。在《爱》一文中,描写的也是个日常之事,但她用独具的慧心、才华卓绝的心思察觉到其中的真意,最后一段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字里行间仍旧是满满的孤独与苍凉,爱来的时候恰好,但是美好就常常在一瞬之间,更多的是错失,是相遇而不再见,苍凉之感铺满生命的每一寸土地,这是生命的底色。
张爱玲常常以一个生活的旁观者的姿态,静看着红尘俗世中所上演的一幕幕或精彩或平庸的人间话剧,冷静理性的品评个中是非,进而达到对现实人生的“哲理层面”的认识。《爱》一文,便仿佛是以一个非常冷静的口吻进行述说的,并没有过多的感情的渲染。“就这样就完了。”他们两个人的故事就这样就完了,剩下的只有女人一个回忆,他们两个人的故事就这样完了,给人无限遐想与遗憾。
在艺术上,首先,她的散文语言本色率直,不加掩饰。“就这样就完了”该写的东西写好了,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出来便足够了,不加再多累赘的修饰,真诚而直率。其次,,她的散文语言亦真亦幻,亦雅亦俗。散文最码要求是真实,但这散文如真似幻,让人很难判断真假,她在开篇便说“这是真的”,但这是真的吗?但这样的事情似乎真的会存在,然而这种真实又带了点距离和虚幻,这仿佛就是一个听来的故事,故事的真假无从去判断,半真半假,而在阅读感受上,让人感觉好像看懂了这个故事,又好像不懂她想要表达的东西[2]。
在叙述上,全文以 “她”为主的单线索式的展开,除却了一般爱情双向化叙述的繁复[3]。只是以“她”的一方面展开,并未再多的提到男方的故事,他还记得她吗?他还记得他们曾经的相逢吗?让人忍不住遐想,文章中,张爱玲忽地从故事的高潮 “就这样就完了”,一下子跨越到故事的结尾,文中的男女相逢于桃花树下,桃树向来就是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景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天那美丽的桃花,给人以青春、美丽之感,再有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那样的美好的相遇,寥寥几笔,却营造出了美好的意境,但紧接着一切就戛然而止,或许正是这种残缺的情爱之美,调动起读者的心理共鸣,从而拓展出我们解读荒凉、填补空白的无限可能性。
这篇散文非常短小,却仿佛包含了这个女子的一生,短的是岁月,长的是真情。这一生中,她遇到的最值得怀念的人便是那个男子,其他的一切痛苦的经过只是人生的一个经过,一切的一切,于千万人的相遇中,值得记住的可能很少很少,而这个人可能还会与之错过,可这就是生命,浸透着无奈又苍凉的美,到底是“人面不知何处去”,只余“桃花依旧笑春风”。
参考文献:
[1]刘青怡.距离审美中的戏剧化人生——张爱玲散文的别一种读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02):29-33.
[2]高杨杨.论张爱玲散文的雅俗共赏[J].文学界(理论版),2013,(01):11-12.
[3]冉芳;高卫华.体悟爱的荒凉——解读张爱玲的散文《爱》[J].名作欣赏,2006,(17):94-96.
[4]龚政豪.谈张爱玲散文的语言特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2):34+36.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