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变”的华丽转身——信丰县生态修复成效显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千千 刘滨
挥锹铲土、挖坑植苗、灌溉浇水……4月12日,记者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桥镇中塅村村背矿山公园,看到当地群众正带着锄头、铁锹、手套、水桶等栽种工具,分工协作,干劲十足。一排排新苗整齐栽下,传递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村子真是大变样,跟‘世外桃源’一样。”中塅村村民谢路花在老家生活了十几年,她对废弃矿山的变化,有着切身体会。曾经的中塅,因煤炭资源丰富而“十分辉煌”,但随着资源开采枯竭后,留下的却是“严重灾难”,当地人总结了有“三多”:矿坑矿渣多、荒田闲人多、洪涝灾害多。据信丰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塅村曾是“十三五”贫困村,该村废弃矿山治理被列入该县首个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项目,整个项目投资达862万元,进行了修整道路、植树、铺设草皮、修建护栏、坐凳和观景亭的工程。高标蔬菜产业园的建设,不但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村民们带来一条稳定的致富路。2018年,村干部带头种菜,蔬菜专家到田间地头传授技术,在外务工村民陆续回乡,村民曹宗泉就是其中之一。村民曹宗泉感慨:“往年受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响,周边地表干涸,田地沉陷,难以耕种。而今矿山公园中的池塘不仅是景观湖,还可灌溉周边田地,这些荒废多年的土地恢复了生机。”曹宗泉领种了4个蔬菜大棚,共16亩,亩产可达12800斤,年收入逾40万元,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现在好啊,日子越过越红火!”而今,大桥镇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培养返乡创业青年投身农业,80后代表袁丽明、90后代表黄绍有等均成为村里的农业种植大户。推出中塅山水田园理念——“三山、三水、两田园”,建成粮食基地1000亩、露天高标准蔬菜(莲子)示范基地100亩,以及连片油菜示范基地300亩,“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正是梳枝施肥的好时节,今年的收入就看它了。”日前,信丰县小江镇芫坝村村民何春明来到山上给脐橙整理枝条,望着眼前长势喜人的脐橙树,他越干越有劲。何春明说,前些年,这片披绿的脐橙林还是座千疮百孔的矿山。“我家与这座矿山仅有数米之隔,以前白天家里根本不敢开门窗,灰尘太大了,大雨天晚上连觉都睡不踏实,就怕出现山体坍塌。”回忆起曾经矿山的模样,何春明感慨道,现在矿山复绿,空气清新了,政府还将这里打造成了脐橙种植示范点,他也在这承包了果园,有了致富的新路子。据了解,信丰县小江镇煤矸石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高峰期这里相关采矿企业60余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是名副其实的煤矿重镇。丰富的煤矸石资源供应辐射周边县(市)区及广东省。但因矿山开采、矿区废弃导致的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小江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将该镇民顺煤矸石矿山打造成脐橙种植示范点。该矿山面积300多亩,种植脐橙12000多株,按照每株丰产期平均300元产值计算,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300多万元。园内以30亩左右为一个种植小区,各小区之间种植杉树等树种隔离,园内主路、支路均铺石子,道路两旁种植美化彩化树。同时,对矿区内的深坑改造成天然蓄水塘,解决果园灌溉问题。还探索利用废弃矿坑蓄水发展养殖业,目前已投放部分鱼苗,并规划了家禽养殖区域。如今,民顺煤矸石矿山,不仅是风景独好的“绿水青山”,还是蕴藏着生态致富秘诀的“金山银山”。近年来,信丰县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了矿区变景区、闲人变能人、水患变水利、废地变宝地的“四变”华丽转身。同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煤矸石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开发利用,打好生态治理、产业转型、乡村建设“组合拳”,探索出一条资源型乡镇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