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聚焦」拯救
韩城传媒网
民生/社会/时讯/热点
关注
拯 救
韩城日报记者 侯永超 孙忱
6月24日,雨后的天气透着清爽。韩城市强制戒毒所大院内,正在进行文艺演出,再过两天就是国际禁毒日。院里坐满了人,两边是统一着装的戒毒人员,中间是邀请的部分家属和戒毒委员会成员单位。
今年的6月26日是第32个国际禁毒日,戒毒所提前开展“戒断毒瘾,重塑人生”主题文艺演出,所有节目都是戒毒人员自编自演。声乐响起,一只燕子掠过大院飞走。这注定是场悲伤和希望交织的演出。
70后的柳絮是这场文艺演出的“导演”,在“外边”的时候,她就是“科班”出身的文艺工作者。她有幸福的家庭、爱她的丈夫、疼她的婆婆、牵挂她的姐姐和她爱的儿子。那时,她在台上只有歌声不会有哭声。而在这次表演中,她不敢抬头,独唱时,她声音哽咽,停顿了片刻。台下,她的姐姐从演出一开始就掩面轻泣。其实,在整场演出中,很多戒毒人员都会被某个节目和某句话触到痛点,总会有人悄悄拭去眼泪。“上台时,我本想告诉大家一定要活出个人样,但目光触到姐姐时,心突然揪了起来,痛蔓延全身。”演出后的柳絮,在接受采访时声音依旧哽咽。在女戒毒人员里,她的年龄最长,人生和情感最为丰富,心中的羁绊也最多。她的家人每月都来看她,她年过八旬的婆婆,在去年春节期间,冒着风寒,踏雪前来。“我真不希望见到婆婆,惶恐、害怕、愧疚。我觉得愧对家人,面对他们,我无法摆脱这种心情。你知道我婆婆看我时告诉我什么吗?她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柳絮突然哭出声来。
1987年出生的萧子非唱的是一首《拯救》,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在别人危难时要给与帮助,让他脱离苦难。这首由梁芒作词、周笛作曲、孙楠演唱的歌曲曾流行一时,网上很多人说,这首歌唱的是自己的痛。萧子非为什么会选这首歌,他缄口不言。但他的母亲却从儿子的歌声中听到了痛:“他进来后,他父亲没有看过他,对他也是绝口不提,他想不通儿子怎么会走上这条路。可上个月,得知我要来看儿子,他却到街上买来儿子最爱吃的夹肉馍和一堆零食。他竟然一直都知道儿子爱吃什么。”因为制度问题,萧子非没让母亲带父亲买的东西,但他认为,这份心意就是最珍贵的礼物,他一直希望得到父亲的原谅。
冯飞是戒毒所里最年轻的小伙,今年22岁。在家里,他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到戒毒所后,父母每月10号都会来看他,这是雷打不动的。对于外边的人来说,每月10号的10分钟探视是最期盼的;对于里边的人而言,这10分钟也异常珍贵,每次临近探视,他们都会忐忑不安,却又十分渴求。进了戒毒所之后,冯飞想的最多的就是“出去怎么办?”他害怕外边的世界再也不会拥抱他。“这是一辈子最大的错误,有时候真不敢想,进到这里对于外边人来说是个悲剧,对于我们来说却很可能是件幸事,这下能彻底戒掉毒瘾。如果出去就学门技术,过好以后的生活。”冯飞望着院墙外的高空。
戒毒所所长孙亚武站在后边,每个节目表演完,他都会鼓掌。他们把戒毒人员叫学员,他觉得这样叫,戒毒人员会好受点。孙亚武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娱乐,为了这场演出,他们和学员们付出了很多,对于这里的每个人来说,这场演出弥足珍贵。在戒毒所,民警和学员间总有感人的故事。学员杨忠去年进入戒毒所,临近冬天时,他的脸上多了些许焦虑,民警看了出来,问他:“有心事?”杨忠说:“天气渐冷,担心儿子的过冬。”原来,杨忠和妻子离了婚,家中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后来,民警接来杨忠的儿子,在戒毒所的食堂里,杨忠抱着儿子嚎啕大哭,饭桌上他频频给儿子夹菜。再后来,民警给他儿子买了过冬衣服,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其实,孙亚武的心里藏着一个小愿望,他希望,学员出去后能和他们经常联系。“相处了两年,彼此有了感情。我们希望他们以后的生活幸福,也希望他们续写的精彩人生会感染这里的每个人。”
文艺演出的最后一首歌曲是《明天会更好》,台上和台下所有人和着曲子一起唱,声音越过院墙,传向远方。歌曲的最后一句“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像是这场文艺演出的结束语,更像是这些学员崭新人生的开始。
(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本期编辑:马丽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