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大学老师兼职又出“新政”,是机会但也有隐患,过犹不及
前段时间,安徽某市发布“举措”,表示:鼓励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对年度绩效评估为良好等次以上的“科技副总”,给予相应补助。
该“举措”一出台,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大家对这种激励措施褒贬不一,有人说,大学老师去兼职,把实验室成果转为企业效率,同时把企业里的实战理念带回校园,既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战水平;也有人说,大学老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去企业兼职教学工作肯定就会受到影响,对高校的发展无益,对学生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1)是机会但也有隐患
早在几年前,安徽就公开鼓励科研人员公益性兼职,并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也就是讲,部分城市鼓励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是有政策依据的。
众所周知,大学不仅是一流人才的聚集地,也在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它是“卧虎藏龙”的地方,是一个知识和科技的“宝库”。可是,我们对这些“宝库”的利用率并不高,高校里的很多研究成果没有社会化、产业化,而是在校内、学术圈内“兜兜转转”。
鼓励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就是希望把科技和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种做法,效果肯定是有的,对高校教师来讲也是一次重大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去企业兼职的方式为自己谋得收益,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事实上,的确有一些大学教师把握了这些机会,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市场化了,甚至在某些大型企业中担任重要管理人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得到改善,社会地位因此得到提升。如果相关部门不给这种机会,高校教师无论多厉害,都只能靠工资过日子,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挫伤。
不过,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去民营企业当“科技副总”,可能会存在一些隐患。
高校教师拿着国家的薪水,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教育教学中,而兼职会分散他们的时间,还会影响他们的对教学的态度。比如有些教师,本来教学认真负责,但因为去企业兼职,大量的时间被消耗掉了,于是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另外,大学教师到企业兼职,会对整个高校的学风、教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之前我们就听过有的导师把自己带的硕士生、博士生安排到企业当“免费工”,这可能就是跟导师在企业兼职有关。
2)适度支持,过犹不及
高校教师长期待在象牙塔里,他们需要接触企业、了解市场,他们不能把自己圈在一个狭窄的时空里,这样自己的思想会僵化、理念会脱离实际、学习能力会大大下降。
从这点看,教师到企业兼职,不只能帮助企业成长、促进社会进步,也可以让自己更有能力、更有水平。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那些不支持高校教师去企业兼职的人们,是太短视了。
再者,我们支持大学教师去企业兼职,不代表所有的大学教师都有能力去企业兼职。企业看重的是经济效益,是市场价值。一个大学教师,不管他资历有多深、职称有多高,不能创造价值,就不会有企业聘用他(她)。
为什么有些年轻的大学讲师与企业合作得很愉快,而一些颇有地位的老教授,却无法与企业开展合作?就是因为这些年轻的讲师更有市场价值。
我们身边有许多老教授,一辈子呆在大学里,他们的想法已经固化,脑子里的知识也很陈旧;他们不了解市场,不关注行业动态,没有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他们只适合搞一些文字方面的理论研究。
但是,支持大学教师去企业兼职,鼓励大学教师走出去,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凡事过犹不及。我们不能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高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强调“大学教师的兼职”是为了推动企业和地方高质量发展,以及个人的成长,不要把“兼职赚钱”放在第一位。
过分强调个人经济利益,就违背了初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变得不可控。
其实任何决策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只要好的一面多一点,我们就可以试一试。
今日话题:你支持大学教师去企业兼职并获得收入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轶老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下一篇:成语故事: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