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恐怖分子袭击为啥选择同归于尽?「中国科普博览」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3 阅读数:人阅读

 

图一 自杀式袭击

同归于尽的自杀式袭击古已有之,随着近几十年恐怖主义的发展而愈演愈烈。过去十几年的自杀式袭击越来越多,死伤也越来越大。2016年,全球28个国家发生过469起自杀式爆炸袭击,共有5650人因此丧生。当恐怖组织持续将魔爪伸向无辜者、不惜同归于尽时,善良的人们想不明白,是什么让这些人连自己的性命也不要了?

很多人认为,自杀式袭击者是疯子或者有病态人格。的确,有的自杀式袭击者有精神问题,但这远不是全部,没有研究支持心理变态或者某些人格是导致恐怖主义行为的主要原因。人们认为袭击者是疯子很可能出于基本归因偏向,相信别人做恶出于本身的原因,因此普通人更容易将恐怖分子妖魔化。

有些自杀式袭击者确实想自杀。对于自杀式恐怖主义者的研究综述指出,很多自杀式袭击者跟其他自杀者没有什么不同,都存在同样的导致自杀的高危因素,比如希望逃离自己现在生活的世界,想逃离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不能应对感到的危机,自我价值感低等等。以色列的研究者比较了自杀袭击前被捕的恐怖分子和其他恐怖分子发现,40%的自杀式袭击者有自杀倾向,13%尝试过自杀,但其他恐怖分子都没有过自杀念头。虽然如此,多数的自杀式袭击者不一定想自杀。

也有人认为,自杀式袭击者都贫困并且缺少教育。的确,有些自杀式袭击者来自贫民窟,自杀式袭击可能为他/她的家庭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因而有经济学家断言,自杀袭击是出于“机会成本”的理性计算。但是自杀式袭击者并非都出自寒门或无亲无故,不少人有着不错的教育背景,而用永恒的死亡换取有限的利益,这怎么看都不是划算的买卖。

图3 自杀式袭击现场

心理学家Ariel Merari的团队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过34个自杀式袭击者,绝大多数是20出头的未婚男性,这些袭击者在教育、社会经济地位、人格特征和社会交往上都很正常,并非一无所有或者没有选择。2006年,Brym和Araj采访了42名自杀式袭击者和他们的家人,最后得出结论,自杀式袭击者“总归还是普通人”。社会环境、恐怖组织影响和个人原因的交互作用才让普通人成了杀人犯。

从911之后,自杀式爆炸袭击案件呈现喷井式增长,恐怖组织也越来越多采用这样的恐怖袭击方式。之所以用的多,除了影响大、效率高之外,自杀式袭击还是恐怖组织间的竞争。为了荣誉是其中一个原因。研究者曾经计算过5000名德国空军飞行员的表现(每个月的胜利记录)和在军中的评价,结果发现一旦某名飞行员获得了公开表彰,他在之后的表现中也会更为出色。横向比较发现,优秀的飞行员,他的战友也很优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前战友受到嘉奖,自己也会更加拼命。为了荣誉,为了在竞争胜出,死亡似乎也不那么可怕。

在社会层面,虽然自杀式袭击者本人可能不穷也受过良好教育,甚至来自社会的中上层,但是“盛产”自杀式袭击者的社会往往更贫穷,失业率更高。在一个贫穷的社会里,恐怖组织可以招募到更为合格的自杀式袭击者,这可能是由于这些人更容易感到社会的不公平,进而变得更为极端。另外,自杀式袭击者往往通过复杂的社会网络进行招募,国际恐怖组织间的相互联系也使得自杀式袭击得以扩散。

在个人层面,大多数的自杀袭击是理性决定。这种决定部分来自于恐怖组织内部的压力和对恐怖组织的认同。洗脑和心理控制是恐怖组织对新成员的一贯手段。最近有人提出,“精神变态”虽然不是加入恐怖组织的原因,但可能是加入之后的结果。被狂热的宗教、政治和组织氛围所围绕,潜在的袭击者开始相信他们的死是为了更高的、更有意义的目标。之后几个同样被选为袭击者的几个人就会在恐怖组织领导的安排下组成小队,成员之间互相强化信念,让自杀袭击的念头更加巩固。最后是签订正式的社会契约,往往是通过录像的形式进行盟誓,让每个人在镜头前再次重申自己的信念和行动,让自杀袭击成为最终的选择。

自杀式爆炸袭击者做出了选择,却剥夺了无辜者的生命。愿世界和平。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授权信息:本文转载自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项目,转载请联系@中国科普博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