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百廿东南,与锡携手向未来!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9 阅读数:人阅读

 

无锡市滨湖区状元道5号,这条颇有韵味的路上伫立着一所特别的高等学府,堪称无锡的一所宝藏高校:东南大学无锡校区

原本坐落在南京的东南大学与无锡有着不解之缘,早在30多年前,就在无锡开办分校,在全国开启了校企联合办学的先河。

百又廿年的时间长度,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一所高等学府来说,足以书写属于她的传奇。一直低调但实力非凡的东南大学,6月6日就要过120岁生日了。

东南大学与无锡之间的点点滴滴再次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校区发展蒸蒸日上,东南大学校长黄如,曾在无锡市第一中学求学;在无锡各个领域发光发热的东大人,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校地携手,成就今日佳话

联系校友、部署无锡校区各项校庆事宜……连日来,东南大学无锡校区管委会主任张继文为庆祝建校120周年忙碌着。

他也是东南大学的毕业生,在无锡长驻已有7年,在这里扎下了根。

东南大学在无锡扎根的时间更久。

早在1985年,那时东南大学还叫南京工学院。

东南大学牵手无锡的故事,还要从无锡发力集成电路产业说起。

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全链条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无锡就有了国营742厂等具有代表性的半导体企业。

上世纪80年代,无锡运河之畔的华晶集团,被誉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黄埔军校”。

产业勇攀高峰,对人才需求量大增,亟需组织实施前瞻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1985年,当国家决定在无锡建设微电子基地时,无锡、华晶集团与南京工学院,果断开启政校企共建联合体创办南京工学院无锡分院的大胆尝试。

1988年,南京工学院无锡分院正式成立,同年6月南京工学院无锡分院更名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是全国首批三所重点大学分校之一,率先探索科、产、教融合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时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顾冠群出任无锡分院首任院长。

这些年,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累计承担集成电路领域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项目50余项,其中,16项获国家、省部级奖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500余件;服务地方企业330多家,帮助4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办学34年来,这里累计培养了电子信息领域人才12000余名,成就了校地合作办学的佳话。

这些年来,东南大学见证了无锡奋力奔跑,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封测全流程贯通的拼搏历程。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不断转化为无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张继文说,随着东大无锡校区发展壮大,将吸引更多高端教育科研人才留在无锡、服务无锡。

勇攀产业高峰,他们是见证者、参与者

1992年,毛成烈、汤大勇,东南大学无锡校区开办后的首届毕业生,他们凭借自身努力进入位于无锡的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工作。

那时,两位年轻人的职业梦想是努力成为优秀的工程师。但是他们的成长轨迹远远超出起初预期。

作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优等生,无锡逐渐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热土,该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学校、企业和地方良性互动。多年来,无锡众多集成电路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集成电路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封装测试规模全球第一,晶圆产业规模全国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乘着无锡集成电路蓬勃发展的东风。2002年,袁敏民、毛成烈、汤大勇等一批东南大学校友创办了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毛成烈与汤大勇作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开办后的首届毕业生,职务分别是副总经理与总工程师。该公司8名创始人中,有5位毕业于东南大学,一路稳健发展,去年成功上市。

高校在人才、技术方面的积累,为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智慧和力量。

“公司的高管层里,东南大学校友占了半壁江山。”另一家集成电路企业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立新说。

东南大学2015届博士祝靖,就是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管理者。

“2009年读硕士研究生时,因校企合作项目研究需要,我常往返于无锡、南京,逐渐喜欢上了宜居、宜业的无锡,2014年定居了。”祝靖说,公司近年来积聚了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公司每年都招聘上百名研发人员在无锡就业。”

近年来,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由2012年的51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783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共有A股上市企业11家、形成了“集成电路无锡板块”。

无锡勇攀产业高峰,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提供的智力支持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校,是值得回味一生的美丽记忆

前不久,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东南大学捐赠1200万元设立“芯朋创新基金”,支持东南大学功率半导体前沿研究工作。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张立新,正是东南大学1988届校友。东南大学双甲子生日之际,大手笔捐赠助力母校发展的校友不在少数。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优秀的人,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百廿年来,从东南大学走出的优秀人才无数。

无锡,因他们而改变。

城市华丽蜕变,有他们的巧思设计。从摩登的商场、饭店,到古色古香的崇安寺步行街、拈花湾禅意小镇……无锡不少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出自东南大学1984届土木工程专业校友,无锡市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承明秋之手。

战“疫”中,也有他们冲锋一线的身影。东南大学医学院2003届硕士、无锡校友许红阳,自毕业后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至今,目前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于2020年带队支援武汉,2021年支援过扬州,今年坚守无锡抗疫一线。

东南大学1996届校友、东南大学无锡校友会会长,协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湘华,仍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探索。

……

母校,对毕业生来说,是值得回味一生的美丽记忆,给了他们受益终生的宝藏。

许红阳仍记得,20多年前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老校长用校训激励他们的那番话,让他做每一件事时都竭尽全力。承明秋把从母校习得的务实作风刻进了骨子里。张立新、徐湘华等人带领团队发展的历程,正是东南大学学子“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和“止于至善”的品格的真实写照。

对东南大学来说,无锡校友们的这番深情,值得寄托。

东大人的无锡缘钱锺韩

钱锺韩(1911-2002),钱锺书堂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伦敦大学读研,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大、中央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长期担任南京工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东南大学名誉校长。

黄如

黄如,东南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祖籍福建南安的黄如出生在江苏南京,在无锡度过她的大部分小学和中学时光,和燕园里无数的“天之骄子”们一样,她的学习经历顺风顺水。成绩优异的黄如从当时无锡最好的无锡市一中初中部保送到高中部,后来由于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到南京中华中学,再后来高考也没有参加,被保送到时称南京工学院的东南大学。

周锡生

新华社原副社长、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周锡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留学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系。1978年进入新华社工作,曾任新华社环球杂志总编辑、国际部副主任、华盛顿分社副社长、联合国分社社长,中国记协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立新

张立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1984级本科、微电子学院2004级硕士校友,毕业后分配至位于无锡的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参与了国家908重点工程建设;并曾先后在上华半导体、智芯科技任职;2005年回锡创立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高新能功率集成电路芯片的开发,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功率集成电路的重要供应商,公司于科创板上市,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集成电路企业。

张立新现任芯朋微电子董事长,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曾获得无锡市优秀人才贡献奖,无锡市百名锡商人物称号;并担任东大无锡校友会副会长及企业家俱乐部会长。

袁敏民

袁敏民,高级工程师,1989年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中央研究所,1996年7月至1997年4月在新加坡朗讯贝尔实验室接受为期九个月的cell-based design培训,担任908国家重点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团队负责人。从事国内MOS电路设计工作,历任设计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研究室副主任、MOS设计所负责人、无锡华晶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无锡力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2001年荣获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称号。

2002年袁敏民等八位公司创始人一起创业,共同创办了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袁敏民带领着公司的研发团队潜心钻研新产品的开发及不断开拓市场和客户,同时带领管理团队积极探索更适合公司的商业模式、管理制度,制定长短期发展战略并积极推动实施。公司于2021年6月28日成功登陆科创板,开启了新的发展里程。

许红阳

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科主任许红阳,2020年2月被任命为江苏省无锡市援助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率队整建制负责E1-8病区重症新冠患者救治工作,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江苏省人社厅记大功。202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8月受江苏省卫健委指派作为省级专家赴扬州支援当地新冠肺炎治疗工作。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无锡发布工作室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