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还上小红书“种草”? 虚假评测敲响互联网治理警钟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7 阅读数:人阅读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买东西之前去小红书APP浏览“种草笔记”,已经成为当下很多年轻女性的购物习惯。但是,这些“种草笔记”是真的达人推荐,还是商家的套路?前不久,小红书被曝“刷量”“刷粉”和笔记代写,引发热议。

虚假“种草笔记”真相

书写和发布虚假“种草笔记”,本质就是通过编造使用体验等评价、介绍产品,蒙蔽用户。这些软文信息多以“测评”“推荐”的方式展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较难辨别。这些看起来不像广告的“种草”,相比常规的广告反而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关注。

事实上,随着小红书代写代发、刷量、提升搜索排名等现象的曝光,虚假“种草笔记”背后的灰色产业链也浮出水面。这个广告产业链包括创作者(网络大V或普通写手等)、发布平台或媒介(诸如小红书APP之类的互联网平台)、广告主(相关产品的经营者)。

我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是虚假广告。显然,广告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都应该实事求是,但是为了利益,一些软文写作者、相关经营者等以虚假甚至根本不存在的试用经历等介绍产品和感受,然后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种草笔记”诱导消费者。这种行为既违反了诚信经营原则,更会涉及到虚假广告等违法情况。

虚假“种草笔记”再揭互联网内容审核漏洞

第一,互联网代写刷量乱象治理问题。事实上,不只小红书,在微博、B站、快手等平台也会有专业写手做的相关“业务”,甚至还可以做到广告投放以及刷量,在这背后,俨然是一个网络代写刷量的“江湖”。近年来,代写刷量行为屡见不鲜,似乎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这颗行业毒瘤活跃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视频网站等均是入侵重灾区,已成为互联网领域长期打击治理的对象。

第二,互联网平台内容审核环节漏洞。小红书被曝存在“种草笔记”造假,不禁让人对其内容审核环节打上一个问号。小红书对这些违规“种草笔记”的发布是没有审核把关,还是审核标准存在漏洞?小红书客服人员曾表示,目前平台发布出来的均是审核认定为分享笔记的内容,至于审核标准,其表示不便透露。由此可见,小红书是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了“审核”,但这番说辞恐怕很难让人相信其公正与科学。而小红书也绝不是个例,此次事件映射出互联网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内容审核难题。诸如,谁负责审核、以什么标准进行审核、事前审核有何困难、采用哪种审核机制更有效等。

类似的虚假“种草笔记”、虚假软文欺骗消费者行为,并不是才被曝光的新现象。但时至今日这样的现象还继续存在,甚至已经形成灰色利益链,原因也许很多,显然,执法严管力度不够、企业自我监管缺位,是无法忽视的一条。

法治经济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守卫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互联网亦非法外之地。电商市场同样如此,打造并维护法治经济秩序不仅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也需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配合。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平台作为市场的搭建者,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矩。换言之,互联网平台方对于虚假内容、违规信息应坚决零容忍,对于代写刷量行为,应严厉打击防范。尽快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尝试采取事先审核与事后惩治相结合的机制。及时弥补事前审核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惩治方案,通过严厉的处罚,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应对互联网平台进行严格管理,提高互联网虚假违规内容传播的违法成本,倒逼互联网平台落实对信息的审核职责;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应推动建立反网络作弊机构,专门打击网络灰产这颗行业毒瘤。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朱美娟)

更多新闻:

新版第五套人民币来了!

乌牛山“开膛破肚”,重拳之下的舆情如何化解?

政务新媒体告别“僵尸”账号和庸俗化 走向高质量发展

编辑:邱越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