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真慌了!官方首次宣布:全国总人口开始进入负增长,多省份已经腰斩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7 阅读数:人阅读

 

2022年8月1日,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刊文指出:

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虽然这已然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但这是首次官方予以公开确认,足见生育形势极其严峻。

人口低迷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少子化+老龄化,这是我国面临的双重困局。

2021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仅为千分之7.52;

创下了历年数据的历史新低。

约为2012年时的一半,不到1987年时的三分之一;

而近4年的跌幅更是夸张,

到底有多厉害呢?

2017年全国新生儿为1700万,而去年跌至近1000万;

这4年的降幅是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幅度。

即便是古代的战乱时期想要达到这种人口降幅,也起码要兵荒马乱数十年;

号称人间地狱的三国时期,用了将近80年才勉强接近这个幅度。

然而,少子化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老龄化的压力同样迫在眉睫。

2021年,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首次突破2亿,占比达14.2%。

人口老龄化之下,每年正常死亡率也在不断攀升;

自然就导致了全国人口进一步萎缩。

去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死亡1014万,净增48万,创下60年来的新低。

要知道我国可是个14亿人口体量的国家;

净增48万是什么概念呢?

好比你开着车去加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说没油了,我帮你蹭点脸油加进去吧……

死亡率持续高位,出生率不断下滑;

一旦二者出现死亡交叉,也就是负增长到来之时。

关于我国人口负增长的预测,

联合国专家最早预测的时间是在2030年之后,

后来经过进一步修正,将数据提前到了2027年,

可就在前几日的建军节,官方宣布:

在十四五时期,也就是2025年之前,我国人口将正式进入负增长时期。

随着人口进入负增长,我国或将丢掉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

在2016年,我国开放了二孩政策,

随后生育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但是,政策效应终究难以持续,

如今,连一孩的生育需求都在大幅锐减。

也正是2016年,我国的房地产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棚改去库存

全国房价由此以来开启自98年之后,最大的一波上涨浪潮;

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并非虚言。

另一个影响在于,

育龄妇女的人数开始持续收缩,叠加生育意愿的下滑;

出生率自然节节下降。

一般来说,20~35岁为生育最为旺盛的年龄,

对应的正好是85-90后的群体。

而根据数据来看,2020年的育龄妇女和2010年相比,

足足减少了4591万人,

这个体量放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几乎都要亡国灭种了。

更严重的是,生育意愿走低之猛,远远超出我国专家的预期;

2021年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平均意愿为1.64个。

远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

而同样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和00后,

他们的生育意愿仅为1.54个,和1.48个。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冲击;

许多年轻人推迟,乃至取消了结婚和生育的计划,进一步拖累了生育形势。

近期也有专家悲观的预测,

未来疫情即使不存在,生育也难有很大的反弹。

在内地31个省市中,有超过10个省份已经出现了自然负增长。

在已公布的29省数据中,

广东以118万的出生数,排在全国之首;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过百万的省份。

然后在所有经济大省中,只有广东相对较高;

江苏,上海则双双低于千分之6,与东北处于同一水平。

而作为全国生育最低的省份,黑龙江以千分之3.59夺得了低生育的冠军,甚至超过了隔壁的日本。

而这还不是最严峻的,

人口大省山东,河南的出生人口在短短几年就出现了大幅腰斩;

山东从2017年的175万下滑至2021年的75万,降幅57%;

河南从2017年的140万下滑至2021年的79.3万,降幅43.4%;

其他省份也紧随其后。

与2017年相比,

湖南下降47.9%,

江西下降40.6%,

安徽下降47.5%,

黑龙江下降46.9%。

我认为,现在面临的早已不是考虑如何松绑生育的问题,

而是鼓励乃至刺激的政策并没有发生应有的作用。

如果不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

未来我们恐将面临一个难以置信的人口危机。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