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卡百年谜案: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互殴不止的根源
封面图为9月在纳卡地区受训的女兵,旁边那位是亚美尼亚现任总理夫人。本文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比特熵。
前天早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又又打起来了,之前半个月时间双方在俄罗斯主持下调停了两次,停火协议也签了,回头照打一通,然后互相指责。
目前看来两边都感觉差那么点意思,俄罗斯这个场子有些看不住。10月23号,两国外长准备共同赴美拜访美国国务卿蓬佩奥。
发生冲突的纳卡地区首府shusha的文化宫那这两国究竟是怎么回事,有多大仇多大恨,我们准备开一期高加索专题连载,从地区冲突的历史根源开始讲个较为全面的故事,今天说第一期:高加索情仇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与纳卡(上):百年谜案。
先剧透一个,为什么叫百年谜案呢,因为这两国百年来的冲突与恩怨情仇,都源于差不多一百年前的1921年7月4日这一晚,一个人的决定,这个人的决定至今仍然是个迷,本文将尝试根据史实做出一个场景化的解迷答案。
一.外高加索
很多人听过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这两个国家的名字,这俩国家之前是苏联加盟共和国。
除这两国外外高加索地区还有另外一个国家格鲁吉亚,在中国人这边知名度更大一些,因为格鲁吉亚赶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普京过来参加开幕式当天,主动找争议地区南奥赛梯(图中所示蓝色地区)开打干了一仗。
南奥赛梯在苏联时期是格鲁吉亚管理下的一个自治州,目前是被俄国承认的南奥赛梯共和国、有驻军,格鲁吉亚主动进攻,普京飞了回去,格鲁吉亚指望的西方援助连个影子都没有,被反过来吊打了一顿。
外高加索地区高加索地区,粉红的区域为亚美尼亚国土,亚美尼亚西南角红色区域为阿塞拜疆飞地纳希切万,绿色部分为90年代战争后、亚美尼亚支持下的纳卡地区实控土地,这两者之间的亚美尼亚领土是赞格祖尔,这几个关键地理名词,现在没注意也没关系,下边还会有一张中文地图。
这三国并称外高加索三国,又称南高加索三国,高山与大海(湖)、景色绮丽,和中国关系都挺友好,签证免签或有条件免签。
高加索风光,今年之前去旅游的国人不少最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俄国的见证下签订和平协议了,然后亚美尼亚又用导弹袭击了,然后阿塞拜疆又又用上坦克了……。
这次战争,因为两边对内民族主义与对西方宣传公关的共同需要,均通过各种渠道放出了一大批图像、视频资料。一个字,惨。
即使是相对不那么惨的无人机导弹轰炸的视频,依然可以让人感到战争的无情,坐在后方基地里的操纵人员一个瞄准按钮,几人数十人在显示画面上被炸的破碎,看着像游戏,却是最残酷的现实。
阿塞拜疆方面无人机画面截图,注意画面正上方顶部,那是一个人这俩的持续冲突主要是因为一个叫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的地方。
说个结论,纳卡问题的冲突有没有解呢?
再有几代人的时间也看不到解决的可能性。
纳卡之前出现的频率不高,这很正常,纳卡这个问题产生虽说有100年了,真正的引爆点是30年前,那时候别说我国舆论,连西方舆论都关注甚少,因为90年代国际舆论主要关注点都在这个海湾小霸王伊拉克和欧洲火药桶巴尔干身上,这两国干了几年的仗也被苏联解体、一片混乱给盖了过去。
二.亚美尼亚与山
亚美尼亚这个国家悠久,悠久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之前有篇文章讲智人进化的信息和编码:人与文明的进化,提到智人离开西奈半岛,被沙漠阻挡,一部分北上、一部分往南沿海岸线迂回,那么往北的这一支有一部分肯定进入了高加索山区,因为山区更适宜人类寻求生存资源,所以一说亚美尼亚是高加索人种也就是现在白种人的起源地。
又一说这里是雅利安人的起源地,对就是那个现在伊朗人公认的祖先,印度高种姓婆罗门、刹帝利的祖宗,二战中被希特勒大加利用甚至派人跑到我国藏区考察的那个雅利安人。当然,现在人种这个话题被希特勒玩臭了,不再时髦了。
另一重历史悠久可就厉害了,亚美尼亚有个外号,“诺亚之地”,就是诺亚方舟的这个诺亚。
这个也被专家研究出了可能的依据,大概距今8000多年前,黑海本来是个淡水湖,周边围了一圈人类辛勤耕作、幸福生活。那一轮全球气候变暖,北大西洋现在北美洲那块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
结果地中海就漫了过来,把黑海给带成了咸水,这一下子这一圈人类生存就艰难了,诺亚方舟的故事正是那时候发生,这个方舟据说最终停在了亚拉拉特山,这个山后边还会提及。
诺亚方舟的故事记载于圣经之中,亚美尼亚人自称诺亚后裔,这如同中国人都要自称炎黄子孙一样,逼格立马彰显。
亚拉拉特山说到圣经和这个亚美尼亚宗教,那更是牛皮哄哄,亚美尼亚定基督教为国教的这个时间是公元301年,那时候基督教在罗马还在被打压迫害,20多年后才成被罗马定为国教,因此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
不仅如此,亚美尼亚因为教义问题在之后和罗马教廷分道扬镳,亚美尼亚使徒教会自此独立于主流基督教派之外,并延绵发展千余年,叫既非天主、也非东正、更非新教。
之后一千大几百年的亚美尼亚历史不细提,基本是被亚欧大陆各大强权铁骑反复虐的历史,大家熟悉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东罗马帝国)、蒙古人、奥斯曼土耳其人,都是和亚美尼亚人干过大仗的,亚美尼亚反复被统治,偶尔能自己当个小霸王。
从这个角度,亚美尼亚人是生生不息的。山地有山地的好处,不至于像楼兰等等数不清的西域小国,被一波推平;
民族历史与共同认同感厚重,不至于像夜郎国那么浅薄和分分钟被教做人;
强势一神宗教自带buff与牺牲精神,更是决定性因素,否则早在千年多前就被阿拉伯人带着改宗一统了。
这时光一晃到了亚美尼亚倒数第二任宗主,奥斯曼土耳其,作为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现在埃尔多安等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奥斯曼帝国是手段突出的。
和常人想象的,上来就什么民族压迫政策不同,帝国民族政策运行良好,要知道多民族大帝国,在国运上升繁盛期,民族政策大抵是可以的,亚美尼亚人也因此放开了膀子做贸易做生意,得了一个“高加索犹太人”的称号。
之后西方势力进入,和满清同病相怜,奥斯曼帝国成了西亚病夫,治下地盘被英法俄拆的不成样子。
这时为了让帝国再次伟大,内部就兴起了一种思想、一股势力,那就是泛突厥主义。帝国在蒸蒸日上、平稳运作之时,蛋糕一大块还越吃越多,各得其所、其乐融融,一旦国势开始走下坡路,那就只有缩小利益圈子、团体,因为蛋糕越来越小了,怎么也得先分给自己人。
啥,其他人还想吃,还可能分走一大块?先把其他人给砍了。嗯,说的不是美国。
上边思想凝结成了青年土耳其党,这个土青党最早是学生搞起来的,学生啊学生,1909年土青党控制了奥斯曼政权,土青党本身就倾向德国。
奥斯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站队史非常迷,1914年奥斯曼政府贷款买了艘二手战列舰“苏丹奥斯曼土耳其一世号”,海军精华年轻军官过去了不少,学习操练嘛,结果连人带舰被急于打赢对德海战的英国扣留,操刀手正是彼时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
建造中的苏丹一号战列舰刚好那时候德国有两艘战列巡洋舰被英国人从亚得里亚海一路逼进了伊斯坦布尔,德国人顺水推舟,将这两艘战舰直接送给奥斯曼,当然也就是德国原班人马换了一身土耳其海军军服,即使如此,和英国人明火执仗一比,土耳其人民族情绪是如火山喷涌,自此彻底投入了同盟国德国人的怀抱中。
丘吉尔后来深感自己智障了,因为光一个为打通伊斯坦布尔海峡的达达尼尔战役,英国带着自己一帮小弟尤其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为主力的澳新军团,就打成了持久战,最终伤亡十五万人,土军伤亡仅仅两万多。此战也成就了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丘吉尔就此下岗。
说回一战开局,奥斯曼人出师不利,上来就打了败仗,被俄军围歼了。
吃了败仗的土青党回头就一记“里通外国”钉耙打在了亚美尼亚人身上,刚提了,种族宗教特征明显、挺有钱,又不是自己人(突厥人),在土耳其境内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地区生活的大约两百多万亚美尼亚人就倒了血霉。
之前亚美尼亚人虽然被虐过,倒也习惯了,哪想这回土青党是留地不留人,全体亚美尼亚人赶着往叙利亚方向沙漠里走,连原始人都要绕道的地方哪里准备留活口,最终死亡约150万人,太惨不再细表,和土鸡这个血海深仇是结下了。
亚美尼亚海外族群能量是非常强的,百多年的欧美流亡史,光美国就有150万人,加起来流落世界的超过了亚美尼亚本国300万人口。
民族认同、宗教等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与凝聚力,比如金·卡戴珊,她父亲的祖籍是亚美尼亚,她出生在美国,一直自认是亚美尼亚裔。
这些海外族群一直在西方世界摇旗呐喊,使得土耳其、阿塞拜疆这些在西方世界和联合国相关问题上很是被动,土耳其至今仍在上述提到的历史旋涡中挣扎。
话说沙俄这边,早在1829年就从奥斯曼手中拆下了东亚美尼亚,那么亚美尼亚人在同是基督教的俄国人手里生存怎么样呢,不怎么样。
俄国乃是自认东罗马帝国正统传承,东正教岂能认你什么亚美尼亚教宗。不过一战初期沙俄还挺硬,后边是越打身子越虚,到1917年被接连两场内部革命彻底干垮了。
十月革命后,苏俄草创之初,被白军这些四面围攻,连日本都想在远东插上一腿,不得已在1918年和德国签了个《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全面收缩。
这个“丧权辱国条约”基本意思就是割地赔款,换取和德国及其盟友全面停战,后边德国扛不住挂了,巨款也没赔。
这个条约在高加索的影响就是苏俄承认格鲁吉亚独立,从卡尔斯、阿尔达汉、巴统地区撤军,实际上就是让给了土耳其。
上边提到的亚美尼亚人心中的亚拉拉特神山就在卡尔斯、阿尔达汉一带,就此被土耳其控制,几年后又通过《卡尔斯条约》确认,再加上这个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基本被土青党给弄没了,现在神山对亚美尼亚人是可望不可即,成为了心中永远的痛。
趁着外高加索地区出现了百年罕见的大国权力真空,土耳其非常兴奋,觉得条约这点地还不够,集结兵力,准备一波把亚美尼亚推平灭国,剑指巴库油田、打通突厥脉络,大奥斯曼重现昨日辉煌有望。
深绿箭头为奥斯曼军进攻路线此时亚美尼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仗要是打不赢,那按有作家的说法是“亚美尼亚将自此永久成为一个历史地理名词”。
全境教堂钟声响起,全民总动员,成年男子不分职业齐上阵,剩下妇幼老搞后勤,打了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最终亚美尼亚军队在萨达拉巴一带也就是萨达拉巴战役中击溃了奥斯曼军队,第二天亚美尼亚国民议会就在格鲁吉亚首都提夫利斯(今第比利斯)宣布建国,自由旗帜高高飘扬。
今亚美尼亚萨达拉巴战役纪念雕塑三.阿塞拜疆与火
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有什么区别呢,从人种上讲,千年前就是一家子。
上文提到了亚美尼亚发源地的雅利安人,那时候雅利安人科技树点的好,别人还是青铜,雅利安人已经开始玩铁器,接着王者出山一路往波斯和印度往扫荡。
那基本理清,雅利安人被认为是波斯人祖先,而阿塞拜疆人大抵等于波斯人+游牧民族突厥人这些。
阿塞拜疆这个名字来自阿特罗巴特斯,这个人本是波斯帝国派到此地的总督,差不多在我国战国后期的时候,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路东征,波斯帝国大流士三世被灭了。
亚历山大征战根本停不下来,地盘就只能交给这些老贵族管,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王国,阿特罗帕特尼这个词演化出阿塞拜疆这个名字,意思是“火之守护地”。
大家知道伊朗那块是高原,大量油气自然汇聚到了北边的里海周边,千年前巴库一带地下就自己冒火,产生波斯拜火教和金庸小昭圣火令的故事。
波斯和阿塞拜疆伊斯兰化是大致我国唐朝时期阿拉伯帝国兴起后。
上文有提到过,在沙俄从奥斯曼土耳其拆出东亚美尼亚的同时,1828-1829年,阿塞拜疆也被分了两半,沙俄拿了一半,波斯(当时还不叫伊朗)拿了一半。
1917年沙俄内崩,南高加索地区权力真空时,阿塞拜疆也独立搞了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
1920年苏俄红军在解决了国内一档子破事后,迅速南下高加索地区,首当其冲的必然是今天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1918年8月的巴库Binagardy油田开采基地到了192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然成熟,原油成了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巴库一地此时的原油产量占了全世界的一半还多,甚至直到1940年,还占苏联石油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此不难理解二战为什么希特勒一定要分兵南下进攻高加索。
苏俄和后来苏联搞了一系列民族划分,阿塞拜疆及周边山地一些本来完全不同的民族,被打包划分为阿塞拜疆人。
为啥这么干,苏联看中了伊朗境内的那一部分阿塞拜疆人和地盘,准备瞅着机会微操继续扩大版图。
这是后来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这三角的微妙关系之所在。是按人种思想来呢、还是按逊尼什叶派别来呢,最后想想可能还是实事求是好,阿塞拜疆在苏联解体后,其国家政治力量基本保持了世俗化的倾向,这是后话。
四.纳卡问题的起源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纳卡问题的起源。
苏维埃政权首先在阿塞拜疆建立,当时为了有利于亚美尼亚内部苏维埃势力夺取政权,苏俄早早确认了三个地方归属亚美尼亚:纳希切万、卡拉巴赫(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也就是纳卡自治州于1923年7月成立,此时争议地区为卡拉巴赫)和赞格祖尔。
防止地名混淆,再汉字标记一张图,中间走廊大体是现归属亚美尼亚的赞格祖尔,切割开的红色部分为现阿塞拜疆飞地纳希切万,注意与纳希切万小小接壤了一下的土耳其。虚线部分内大体为现争议冲突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
亚美尼亚苏维埃成立时,彼时的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把手纳里曼·纳里曼诺夫也发表声明:“赞格祖尔和纳希切万的领土是苏维埃亚美尼亚不可分割的领土,在卡拉巴赫山区,亚美尼亚人应该通过公民投票来决定自己的政治命运。”
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居多,这意思自然要发扬革命主义精神,把这三块地统统给亚美尼亚。
巴库的纳里曼·纳里曼诺夫塑像为啥会这样,首先要考虑到苏俄年代的主题,阶级斗争的矛盾是第一位的,民族问题是要让位于阶级矛盾的,纳里曼诺夫此举受到了苏俄的压力,同时是以极高的阶级觉悟向亚美尼亚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工人阶级表示祝贺。
但很快,形势起了变化,首先是纳里曼诺夫这边,土耳其和国内民族主义的压力过来了。
土耳其的关注焦点在于纳希切万,这么一块地给亚美尼亚意味着亚美尼亚与波斯全面接壤。国内民族主义是全都要,这三块地,一个都不能放。
纳里曼诺夫不久就迫于形势,对这几块地的归属问题改了口。
此时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就绕不开了,斯大林。钢铁同志本是高加索格鲁吉亚人士,对民族问题是从小感同身受,革命时期主活动基地就在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做革命资金筹集(dajie)工作,坚持布尔什维克闹革命九死一生,在这期间,也没停止琢磨思考民族问题,1913年拿出了大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斯大林在巴库警察局的留影纪念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斯大林第一个职务是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等于我国统战+民族事务委员会一把手,又是高加索人,自然领衔成立苏俄高加索局处理相应民族事务。
说到底,斯大林对民族问题是一个词专业,他的思考和实践直接影响后来苏联至其他社会主义大国民族政策。
那苏俄或者说斯大林为什么会同意呢?
斯大林自己对这些地方的问题是门清,他在后来不止一次会议上谈过这事,如在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说:“有同志讲,亚美尼人在阿塞拜疆压迫阿塞拜疆人,或者反过来,阿塞拜疆人在亚美尼亚可能压迫亚美尼亚人。我必须说,全天下根本不会有这种事,相反的现象倒是有的:在阿塞拜疆占多数的阿塞拜疆人压迫和屠杀亚美尼亚人,像在纳希切万所发生的那样,那里的亚美尼亚人几乎全被杀光;而亚美尼亚人在他们的亚美尼亚也几乎把所有的鞑靼人都杀光了,这样的事在赞格祖尔就发生过。”
大家看到了,一笔互砍的乱账,总体而言,此时纳希切万阿塞拜疆人已占绝对优势,当时是70个多个点;
而在赞格祖尔,亚美尼亚人有35万人,阿塞拜疆人有18万人,亚美尼亚人66个点占优,这瓜再强扭也不甜,两地归属按人口比例确认。
矛盾集中到了卡拉巴赫问题上,首先明确一点,卡拉巴赫地区现在在谁的实际控制下呢?阿塞拜疆。阿塞拜疆苏维埃成立的早,红军进军亚美尼亚途中,先控制了卡拉巴赫地区。
终于在1921年7月4日,决定纳卡命运的一天来临了。卡拉巴赫问题被提交到了俄共产党(布)中央高加索局全体会议上讨论,会上经过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卡拉巴赫继续留在阿塞拜疆;全民公决应该由所有亚美尼亚人和穆斯林群体参与。总之,按阿塞拜疆意愿来。
第二种,卡拉巴赫划入亚美尼亚;全民公决由在卡拉巴赫的亚美尼亚人参与。总之,按亚美尼亚想法干。
7月4日当天的会议结果,第二种方案得到多数人投票支持,卡拉巴赫按会议表决划入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对卡拉巴赫的主张获胜。
那么这是否是最终的结果呢。
五.两国命运的历史决议
仅仅时隔一夜,风向逆转。
纳里曼诺夫没有就此罢休,他提出要将此问题转交到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讨论决定。最终纳里曼诺夫的意见被部分采纳,也就是第二天高加索局继续开会讨论,但不往上提交到俄共(布)中央委员会。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1921年7月5日,高加索局会议在投票结果与前一天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作出了完全相反的最后决定:
(A) 从维护穆斯林和亚美尼亚人之间的民族和平以及上卡拉巴赫和下卡拉巴赫与阿塞拜疆之间的长期经济联系的需要出发,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应留在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边界内,享有广泛的区域自治,其行政中心设在Shusha镇。
(B)应指示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确定自治区的边界,并将结果提交苏俄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高加索局批准。
阿塞拜疆取得胜利。
赞格祖尔和纳希切万以民族人口决定,迄今没有太大争议与冲突,但此时已经是亚美尼亚人居多的卡拉巴赫被高加索局正式决定划入阿塞拜疆,导致了此后的百年冲突与恩怨情仇,到今天也没有看到化解的可能性。
那么1921年7月4日到7月5日这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笔者翻了不少中外文资料,可以得出的明确答案就是:这一天的反转原因迄今仍然是个迷、是历史悬案,因为人心和权力意志、爱与恨就在一瞬间。
六.一夜迷案
1921年7月5日纳里曼诺夫能在高加索局会议票数依然落后的情况下,逆风翻盘,唯一的变量就是全程参与了两次会议的,彼时苏俄民族事务最高负责人斯大林。那么斯大林究竟为何一夜拐了这种180度的大弯呢,我们提供以下思路:
1. 最可能的直接的原因,纳里曼诺夫的坚持乃至威胁,前边提到纳里曼诺夫在1920年12月份提出申明后,承受了内外多重压力。在21年6月,外高加索局做了卡拉巴赫属于亚美尼亚的申明后,纳里曼诺夫异常恼怒,并警告此种情况下阿塞拜疆可能会掀起反苏运动,同时威胁巴库将停止供应原油。
2. 恰恰在此时的7月,亚美尼亚国内从2月份掀起反苏运动(原因是苏俄对亚美尼亚国内旧势力改造下手过狠),并转到赞格祖尔山区打游击战的“山地亚美尼亚共和国”运动,在红军持续打击下,走上了失败流亡波斯的穷途末路。斯大林可能在这一晚阅读了战场的情报与相关资料。
绿色部分为1921年2月起义后短暂存在的山地亚美尼亚共和国3. 常见的说法:出于提防大亚美尼亚思潮、分而治之防止他俩合力对抗苏俄、拉拢土耳其的需要,如果是出于这种考虑,应当是较清晰的布局而不是一天的翻盘。因此这些说法不太可信,当然也可能构成了斯大林做出最终决策的综合助因。
场景解谜:
7月4号高加索局会议结束后,斯大林来到后花园漫步,纳里曼诺夫激昂的声调回荡在脑海中,他想了很多,“纳里曼诺夫这家伙,巴库老熟人了,平时写写东西、斯斯文文的[1],纳希切万也给他了,现在竟然如此激动、不讲组织规矩;
自己当年在巴库组织为革命筹集资金的岁月和孟什维克[2]这帮人打起嘴炮来,也是如此激情饱满,这帮人还想开除我党籍,哼;
他想把卡拉巴赫问题提交到中央全会,我高加索局处理不了么,嫌我在老对手托洛茨基那帮人那边的事还不够多吗,还敢拿停供石油威胁;
土耳其这个凯末尔近来很是能打啊,手伸的已经够长了,卡拉巴赫再给阿塞拜疆,让他们连起来,土耳其斯坦[3]那边以后会有大麻烦,得想个法子把纳里曼调走。”[4]
斯大林来回踱了几步,“且慢,也急不得,这个纳里曼不是省油的灯,还威胁可能引发反俄行动?
不管按列宁的还是我的想法[5],南高加索要快点有个结果了,格鲁吉亚反过、亚美尼亚反过···对,亚美尼亚!这个什么山寨‘山地亚美尼亚共和国’离彻底挂掉应该不远了!”
想到这里,斯大林快步返回自己的办公室,翻了翻红军在赞格祖尔的最新战报,更加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那就这样干!明天高加索局继续开内部会议,卡拉巴赫扔给纳里曼诺夫。
亚美尼亚这叛乱半年没到就快覆灭了,谅他们一时半会也不能有更多想法,先稳下来搞成南高加索联邦重要[6]。
到时候用赞格祖尔把纳希切万彻底切割成飞地[7],看土耳其怎么把手伸进来。嘿嘿,稳!”
高加索三剑客珍贵合影: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米高扬,后边将继续提到注释:
[1]:纳里曼诺夫彼时是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革命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在此之前他曾是一名作家,有较多历史、小说、剧本、翻译类作品。
[2]:俄语少数派的意思,区别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属于俄国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别。
[3]:土耳其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于1918年成立,1924年实施民族划界,分割成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今土库曼)、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今乌兹别克)、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今塔吉克)、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今吉尔吉斯)、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今卡拉卡尔帕克斯坦)。
[4]:纳里曼诺夫于1922年当选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盟委员会主席。1923年他与斯大林的亲密战友,高加索三剑客之一的奥尔忠尼启则发生冲突,被调往莫斯科。1925年3月因心脏病去世,时年54岁,托洛茨基称此为继列宁之后,东方世界的第二大损失。
[5]:斯大林与列宁在民族问题的观点上存在分歧。如上文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的谈话所示,他认为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独立建立自治共和国的想法,会导致此三国的主体民族压迫各自国内的其他族群,因此主张成立一个外高加索联邦共和国,之后的历史进程按斯大林的想法展开。今天外高加索的三个主要争议地区,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纳卡问题都与之息息相关。
[6]:南高加索联邦即外高加索联邦,成立于1922年3月12日到1936年12月5日。1922年12月31日的苏联第一次苏维埃大会,斯大林在会上做了苏联成立的报告,此时苏联由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与南高加索联邦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7]:此为打通思路的关键一环。纳希切万原本还不是完全的飞地,直到1929年,苏联将现在赞格祖尔的梅格里地区(Meghri district)地区划给了亚美尼亚,自此纳希切万彻底成为阿塞拜疆的飞地,阿塞拜疆与土耳其被隔开。
七.后话
小国史写作中的很多名词在中文系统中没有对应翻译与资料,如重要的事和人萨达拉巴战役、纳里曼诺夫,其中的脉络要综合多种语言的材料、论文。不追求那么严谨应该能加快速度,按华为最近对内卷的总结:对一个问题太过执着也是一种内卷。
大国的斗争有相对较多的闪光点可以发掘,如美苏冷战开启了人类的太空征程,相较之下,小国的争斗更多的是无奈与感慨。
亚美尼亚现今人口也就300万人,甚至不如我国一半的地级市人多,阿塞拜疆有千万人口,两者这些年的战斗规模都不算大。战争总是丑陋的,这段历史中的民族、宗教问题对我们的思考或许有所裨益。
本文9200余字,感谢读完。接下来将继续讲述苏联时期及苏联解体后围绕纳卡地区的冲突。
喜欢请扫码关注:
对应链接: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