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郑成功铁人军始末:身披重甲血虐八旗铁骑,但最终全军覆没!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5 阅读数:人阅读

 

清顺治十六年(即南明永历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的深夜,一群头戴铁盔、脸罩铁面、身穿铁甲、脚蹬铁鞋,铠甲上还图画着“朱碧彪文”的南明军队,气势汹涌的逼近清军驻守的镇江银山栅栏。栅栏上驻防的清军,从没有见过这样怪异的军队,看到之后吓得不敢出来决战。

把气焰嚣张的清军,吓到不敢出来干仗的明军,就是国姓爷郑成功,一手打造的“铁人军”。

郑成功为何打造这只部队?这只部队战斗力有多彪悍?下场又是什么样的呢?

1、郑成功决意打造铁人军

顺治十五年二月的时候,郑成功率军驻扎在自己的大本营思明州,并且把手下大部分将领召集回来,总结以往的战斗经验。

其中提到顺治十三年的护国岭大捷(郑成功率军伏击并围歼数千清军)时,清军八旗极其剽悍的战斗力。就算是战局、地形极其不利,那些八旗兵也敢下马步战拼杀,他们到底是打了什么鸡血呢?

郑成功认为原因只有一个,这些八旗兵都是身披铁甲,所以不怕血战:

“先年护国岭杀败阿格商所拾衣甲,全身披挂是铁;所以敢下马打死仗者,恃有此耳。”(《从征实录》)

那么问题来了,清军穿上铁甲之后战斗力激增,那咱们的士兵身披铁甲的话,战斗力会怎样呢?你们都说说看法。

“今我亦用此披挂,剿杀丑虏(清军),诸将以为何如?”(《从征实录》)

众将都认为可行,但是有一个困难,那就是身披铁甲的话,士兵的承重能力必须极高。要不然别说走路厮杀了,连站都没办法站稳,正如部将王秀奇担忧的:

“今我兵欲以一人穿带三十斤步行,雄壮者步伐不难,痿小者未见其便。”(《从征实录》)

据此可见,郑军从清军缴获的铁甲,重量是在三十斤左右的;尔后郑军的铁甲重量,相比之下只高不低,不是虎背熊腰的话,属实穿不起来。

郑成功很认可王秀奇的担忧,所以新组建的铁甲军,必须是威武雄壮的士兵才能胜任。

为了试验铁甲的效果,郑成功找来部将王大雄,穿上缴获的清军铁甲,当着众将的面演练。因为王大雄武艺高超,力大过人,所以穿上铁甲之后,没有任何演练难度:

“雄手执战椇,步伐整齐,如赴敌状,动履如飞。”(《从征实录》)

郑成功对此番演练很满意,如果这能打造成一支铁甲军,必然能够“纵横天下矣”。众将也表示赞同,于是郑成功命令手下工官冯澄世,以及工匠陈启等,开炉打造铁甲以及铁面。同时下令给各部,挑选精壮士兵调入中军,着手组建铁甲兵。

2、成建制的铁人军什么样?

三月初一日的时候,郑成功提拔部将陈魁为亲军左骁卫镇总兵,陈鹏为亲军右骁卫镇总兵,让两人全权负责组建铁甲军的任务。随后骁卫镇改为虎卫镇,陈魁也就成了左虎卫镇总兵,铁甲军也就隶属于左虎卫了。

之后陈魁进入各部挑选士兵,武艺是否高强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个高、体大、有力气。但凡是陈魁挑选出的士兵,必须经过一个举重考试:把演武亭前三百斤的石头举起来,绕着演武亭走三圈。

“设一大石重三百斤于演武亭前,将选中者,藩(郑成功)亲阅,令其提石绕行三遍。”(《从征实录》)

整个过程都由郑成功亲自监考,如果能够完成科目,就可以进入铁甲兵;不行的话,哪来的就回哪去。不然进来也是白搭,身披重甲走不了两步路,就得累趴下。

在挑选完满意的士兵后,郑成功开始为铁甲兵组建编制:

每9人,包括班长在内为一班,其中包括士兵6员(带班长),伙夫3人。

6人士兵除身披铁甲之外,其中2人手执云南斩马刀,负责全班的近程火力输出;2人手执盾牌负责防御;其余2人手持弓箭,负责远程火力输出。其实6人都手持弓箭,但具体分工各不相同;伙夫三人除负责每班饮食外,都要携带铁甲、战裙、护臂等跟随在后;一旦遇上敌人,就要立马穿上铁甲参战;平时则可以不穿,毕竟伙头兵带的东西就够沉了。

每十班(90人)设一员副领管辖;

每两副领(180人)设一员正领管带;

每四正领(720人)设一员协管统领;

每四协管(2880人)设一员虎卫镇;

左右二虎卫镇共5760人;

外加火攻兵1200人;

郑成功的铁甲兵编制合计6960人。

但根据《小腆纪年》《海纪辑要》《厦门志》等载,铁甲兵的编制是8000人。

即异口同声的“铁人八千”。

荷兰人笔下的“铁人军”;但此铁人军非陈魁部

当然这些资料都是后世记载,而《从征实录》这本书,则是郑成功手下将领杨英所著;杨英跟随国姓爷南征北战,是郑成功极其信任的人;所以他的著录是一手资料。至于其他方面的记载,仅供参考,也可能加上其他辅助人员,共八千人。

其中铁人军归左虎卫镇总兵陈魁统帅;

陈魁以下统兵将领是:左协(管)林凤、右协(管)王俊、前协(管)郑仁、后协(管)陈蟒、火攻营倪正;

右虎卫镇总兵为陈鹏,其下主要统兵将领为:

左协(管)黄安、右协(管)赖兴、前协(管)万宏、后协(管)陈冲等。

左右虎卫镇都归陈魁管辖。

铁甲兵正式成军,同时也有了霸气的称呼:铁人军。

《小腆纪年》载:“号曰‘铁人’,望者以为神兵,左虎卫陈魁统之。”

但铁人军只是个俗称,郑军中很少这样称呼,仍然以左虎卫镇称之。

成军后的铁人军就开始了训练,郑成功命令陈魁带队,士兵们每天早晚穿铁甲两次,进行各种体能训练;直到他们适应这些重甲,能够轻易进行行军厮杀为止。每训练一日,隔天就会进行考试,主要考试项目就是射箭,射术高的士兵能获得奖赏。

尽管铁甲军很辛苦,但这是郑成功一手组建的精锐,所以他们的军饷极高:

“每员各给大粮月三、四两不等。”(《从征实录》)

这在郑成功的部队里,已经算是高薪待遇了。

3、血战清兵,短暂辉煌

四月初的时候,铁人军已经成军训练近一月了,郑成功就给了他们实战的机会。

与思明州邻近的梧州,盘踞着一伙降清的海寇,其首领叫许龙,郑成功决定捣其巢穴。

四月初十的时候,郑成功亲自率领,包括铁人军在内的大军,出其不意的征讨许龙。但许龙比较识时务,得知要挨揍之后,直接脚底抹油跑路了。此战,郑军大获全胜,“所得辎重米粟不计(《从征实录》)”,并将许龙巢穴付之一炬。

此战的主力部队是林胜带领的左武卫镇,所以铁人军并没有抢戏,但也是难得的实战机会。

算是小露了一脸。

铁人军的一战成名,则是在第二年的六月,郑成功率军北伐到南京,铁人军得以大放异彩。

顺治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郑成功亲自率领左虎卫铁人军为先锋,向驻守银山的清军发起进攻。其中铁人军尽200名,而且是步兵,他们要对战满汉八旗的800名骑兵,结果大获全胜。

铁人军迎战八旗铁骑的时候,排成三叠阵型防守;其中300八旗骑兵进攻铁人军正面,身处一叠铁人军选择铁头硬刚;任由骑兵往来冲突,铁人军丝毫不作躲避,摆成的阵型没有任何松动。反倒搞得骑兵们没有办法,就在清军骑兵无所发挥的时候,二叠的铁人军发动反击。

“我头叠之兵任其冲突,安然不动,被我二叠之兵并人马砍死。”(《从征实录》)

您还记得铁人军装备的武器吗?云南斩马刀!在一叠战友的防御下,二叠郑军出击,上砍人身,下断马腿,打得清军骑兵没有脾气。

没办法,清军骑兵的一波进攻失败后,只好回身拉枪线,远距离放箭,企图杀伤铁人军。结果呢?一阵箭雨下来,身着铁甲、头戴铁盔、脸罩铁面的铁人军,丝毫不受一点伤害。八旗铁骑引以为傲的骑射,到这里算是吃瘪了。

随后铁人军发动反击,清军的步兵前来应战,骑兵也下马加入战斗;两军搅作一团。但铁人军到底是重装步兵,所以一番血战之后,打得清军节节败退,几尽全军覆没:

“我师奋勇死战,无不一以当百。虏遂披靡,齐奔下山坡,连人带马,跌陷无数。”(《从征实录》)

铁人军一战成名。

荷兰人笔下的郑军铁甲军

到了夜里,铁人军在陈魁的率领下,又摸黑进攻银山的清军;清军白天就被铁人军血虐一场,晚上又看见这伙“不死战神”,所以惊恐不已,绝对不敢再出栅栏迎战。铁人军冒死强攻,清军只能放箭阻击;结果在铁甲面前,弓箭压根没有卵用,铁人军很快拿下银山。

“二十二日夜,令陈魁统铁人军逼栅。守兵见之骇然,不敢出战;射之,则箭不能入。铁人冒死进,栅遂破。”(《小腆纪年》)

其后郑成功挥师猛进,克复镇江,兵锋直指南京。其中铁人军战功卓著,给清军留下了极其恐怖的印象。

比如七月初一日,兵部中军杨嘉瑞给郑成功报告说,他派4名铁人军到芜湖巡哨,结果遇到200清军骑兵,双方展开对峙;随后又有4名铁人军加入,8名铁人军与200骑兵摆开阵势,结果愣生生吓跑了清军。

因为清军被铁人军打怂了,直接拍马开溜了,这8员铁人军也是硬气,直接追上去开打。最后竟然把芜湖给收复了。8个人就收复了一座城池,演义小说也不敢这么写:

“八人乘势追赶去南门,本县并防守虏兵(清军)繇(由)北门逃遁。本县士民迎接官兵八人入城镇守。”(《从征实录》)

清军属实是被铁人军打出阴影了。

七月初三日的时候,清军的增援部队在副都统噶褚哈、马尔赛等带领下,从荆江赶来,企图从水上解南京之围。郑成功令陈魁带铁人军迎战,陈魁正面冲击清军,在友军的协助,再次大胜清军。

“众以矛搠乘之,溺毙过半,水为之塞。”(《台湾郑氏始末》)

此战参战清军有万余人,陈魁的铁人军至少歼敌数千。

两天后,清军都统哈哈木再次率水陆大军会战,郑军也全力应战,“张英、林胜督铁人截攻(《台湾郑氏始末》)”。又是打的清军一脸懵逼,清军的箭射刀砍都没用,但铁人军却能砍的他们鬼哭狼嚎:

“矢刃不能伤,而斫足竞前莫却,骇避入壁。”(《台湾郑氏始末》)

七月十一日的时候,郑军抓获了清军的送信士兵,截获了总督管效忠的求援信。其中对铁人军的描述极其恐怖,足见清军确实被打出了心理阴影,而且这种畏惧情绪弥漫全军:

“俱全身是铁,箭射不透,刀斩不入,瓜、镇二战败回者魂魄尤惊,策战者鞠缩不前。”(《从征实录》)

就没法打嘛。

4、全军覆没,铁人军的悲壮落幕

但是此后郑军形势急转直下,由于郑成功指挥失误、昏招迭出,导致郑军被清军反攻。

北伐大业也就彻底画饼。铁人军也就葬身于此了。

七月二十二日,郑军被南京的清军反攻,前锋镇等郑军官兵全军覆没,其他各部郑军也损失惨重。但是郑成功没有及时收手,认为自己还有败中求胜的机会,所以还想和清军掰掰腕子。

这天夜里,郑成功对郑军进行统一部署,其中陈魁的左虎卫铁人军,奉命列阵在札大山下迎敌。结果当晚清军就趁胜出城,完成了对郑军新一轮的包围,郑军已经是危在旦夕了。

二十三日天刚亮,数万清军对郑军发起猛攻,尤其是重点进攻郑成功所在的中军营。其他各部也被清军分割包围,彼此之间失去依靠,要么就是全军覆没,要么就是马上全军覆没。

左虎卫的铁人军也陷入清军的包围,但毕竟战斗力极其彪悍,所以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左虎卫在山下整搠死敌。”(《从征实录》)

排成队形跟清军玩命,但郑军大势已去,左虎卫也孤立无援,尤其是军心动摇,所以很快就被歼灭:“但大势已溃,独力难支,亦在战没。”(《从征实录》)

同时期的郑成功的幕僚阮旻锡,在其所著的《海上见闻录》上也载:“陈魁在山下战败,全军俱殁。”

主帅陈魁据记载是被清军射死的:“陈魁见王师逼成功营,趋援之,中箭死,铁人军歼焉。”(《小腆纪年》)

据此可见,铁人军在被围攻的时候,不但要承受清军的肆虐,还想去玩命救援中军。但最后的结果都不理想,既没能搭救中军,也没能突围成功,全部丧身在札大山下。

其实可以想见,尽管铁人军全军覆没,但必定给清军造成重大杀伤。

关于铁人军如何被围歼的,《从征实录》没有过多记载,只能参考其他资料。

明末大儒黄宗羲,在其所著的,专门记录郑成功的传记《赐姓始末》中,记载了铁人军被歼灭的情形:

“陈魁力战于山下,败;魁领铁人,铠重不可砍,乃舆以去、或斧以斯之。”

也就是说陈魁在最后的血战中,因为铁人军的铠甲太厚重,所以清军的刀刃压根砍不动。于是就换了种打法,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其实就是用重斧劈砍,就算不能破防,也能当钝器进行重击,造成严重内伤。

荷兰人笔下的“铁人军”

“斧以斯之”,就是用斧子劈砍;出自《诗经》中的《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墓道门前长满酸枣枝,挥动起铁斧就可以铲除掉。)

至于“乃舆以去”是嘛意思,一种说是清军用战车冲撞碾压,一种说法是用铁链缠绕,也有说法认为是把铁人打倒后抬走;不一而论。

另外据《从征实录》载,战斗过程中清军是投入了众多火炮的,这可能也是铁人军被歼灭的重要原因:“虏攻具齐备,一齐下马打死仗,炮矢交击,无可容足。”

再对郑军的分割、包围、歼灭中,清军装备很充足的武器(“虏攻具齐备”),其中应该就包括针对铁人兵的斧子,或战车、铁链等工具。而且不断开炮轰击,别说是铁人兵,就算是穿防弹衣也不行,火力属实有点猛。

而此时距离铁人兵成军,已经过去了一年零四个多月,铁人兵也就昙花一现了。

最后以一首称赞铁人兵的诗结尾:

《台南谒郑延平祠(节选)》民国·吴锺善

“直捣金陵下楼船,铁人藤甲森戈铤。以一当十百当千,兵势嗟如夔与蚿。”

另外:至于后来荷兰人画笔下的“铁人军”,应该是郑军其他的重甲部队,绝非最早一批的陈魁左虎卫铁人军了。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