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埃博拉病毒:比新冠厉害,致死率是SARS病毒的9倍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4 阅读数:人阅读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把我们所有人都困在了家里,同时也让我们见识到了病毒的厉害。我们对病毒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病毒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它是由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RNA。它们借由感染的机制,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是却无法独立的生长和复制。

大家还记得2002年到2003年范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吗?它也属于病毒。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既不是新型冠状病毒,也不是SARS病毒,而是一种更加可怕的,可以称之为病毒之王,只要感染上基本就会被判定为死亡的病毒——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埃博拉病毒的可怕程度:

埃博拉病毒也称作伊波拉病毒,当年的SARS病毒已经非常可怕了,致死率达到11%。而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竟然高达90%,只要感染上基本上就没有存活的可能了。

艾布拉病毒在进入人体之后,首先攻击的就是免疫系统。然后操纵着免疫系统,控制其生产更多的病毒并将这些病毒运输到身体各处。感染后的主要表现首先是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症状与病毒性感冒很相似。紧接着就会出现皮下出血和内出血,坏死的血液传遍全身,整个身体像融化一样腐烂,一般病人在24小时之内就会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

埃博拉病毒由野生动物传播到人体,第一例埃博拉病毒的传染者已经无从考证,法国的科学家在疫情的传播区捕捉了上千种动物对这些动物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29种蝙蝠体内都发现了艾博拉病毒的痕迹,所以一般人们认为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极有可能是当地的人们误食了带有病毒的果蝠,导致了病毒的感染。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存在首先发现了埃博拉病毒的存在,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1976年,埃博拉病毒悄无声息地出现了,高烧、体外出血、体内出血,最终整个人像融化了一样,第一个患病的人就在这种痛苦中死去。人们还没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出来,紧接着他们发现,只要是当初接触过患者的人也都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惊恐、无助、痛苦笼罩着这群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们。

由于当时的科技不发达,没有相对应的疫苗,人们对这种病毒的危害也是知之甚少。就这样,埃博拉河附近的55个村庄的村民,在这种病毒的疯狂虐杀之下,没有几个人能够活下来,恐惧也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来。

病毒行踪不定:

埃博拉病毒就像是一个心情阴晴不定的孩子,在屠戮完村民之后,埃博拉消失了,剩下的人们原以为逃过了一劫。可谁知三年之后,1979年埃博拉又重新席卷了苏丹,他的出现就像第一次一样突然,一时之间尸横遍野。随后,埃博拉病毒就销声匿迹了15年。

就在人们快要忘却他的时候,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再次暴发流行,2001到2003年加蓬及刚果暴发埃博拉出血热。

经过几次艾布拉病毒大规模的爆发,专家们研究发现:艾博拉病毒分为好几个亚型,有的会危及人类的生命,而有一些是只作用于猴子和猩猩这类灵长类动物的,并不会危及人类自身。

埃博拉病毒的分类:

埃博拉病毒并不像我们以为的只有一种类型,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

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埃博拉病毒没有在中国境内出现,因为中国并没有携带病毒的果蝠的分布,但是,随着国际之间交流的繁荣,通过携带病毒或者通过病人传入我国的可能还是有的,所以还是要感谢我国如此强大的国防,保护着我们民众的安危。

举报/反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