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医疗,国内骨科植入耗材龙头(中)
竞争对手概况
一、强生(Johnson & Johnson)
这是一家为消费品、制药以及医疗器材和诊断产品的市场提供全面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强生公司2016 年度销售收入为 718.90亿美元,其中医疗器械的销售收入为 251.19 亿美元,其中骨科医疗器械的销售收入为 93.34 亿美元。
强生旗下的骨科医疗器械主要是辛迪斯品牌(Synthes),辛迪斯是世界上最大的骨科医疗器械设备商,被强生于 2011 年收购。二、史赛克(Stryker)及旗下创生医疗
史赛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骨科及医疗科技公司之一,在全球有 14 个生产研发及销售分部,员工超过两万七千多人。
2016 年度销售收入为 113.25 亿美元,其中骨科医疗器械(不含脊柱及神经技术类)销售占比达 39%,脊柱及神经技术类器械占比为18%。
2013 年,史赛克收购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创生医疗前身为武进县牛塘镇常州第三医疗器械厂,始建于 1986年,总部位于江苏常州。
在被史赛克收购之前,是中国骨科行业的主要企业之一,拥有创生及奥斯迈两个品牌。创生医疗拥有 1,200 多名员工,销售网络包括 460 多家经销商,覆盖全国 3,000余家医院。
三、美敦力(Medtronic)及旗下康辉医疗
美敦力公司 2016 财年的销售收入为 288.33 亿美元。
2012 年,美敦力公司收购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康辉医疗是一个集研究、设计、加工、制造、经营销售二、三类矫形(骨科)手术器械的专业化企业,总部位于江苏常州。
在被美敦力收购之前,康辉医疗是中国骨科行业的主要企业之一,拥有康辉及理贝尔两个品牌。
四,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威海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骨科板块公司,是国内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2015 年销售收入为6.70 亿元。
五,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纳通医疗集团旗下专业从事骨科医疗器械的公司。成立于 1995 年。
六,江苏艾迪尔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05年,在2013 年,艾迪尔已经被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Z:300326)收购。
七,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HK:1858)是中国领先的骨科医疗器械公司之一,以中国为主要市场,并以海外经销商或ODM 及 OEM 模式出口产品至海外市场。
公司优势
一,行业龙头。
公司是国内骨科植入类医用耗材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在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领域全产品线覆盖的企业。
根据 CFDA 下属南方医药研究所数据统计, 2015 年公司骨科创伤类植入耗材的市场份额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骨科脊柱类植入耗材的市场份额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三。
在国内市场,公司的产品覆盖全国 3,000 多家医院,与 500 余家经销商建立了稳定、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公司部分产品也通过了美国FDA、欧盟CE认证许可,产品远销至澳大利亚、瑞士、俄罗斯、乌克兰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行业进入壁垒高。
在政策方面,骨科植入类耗材的特征是价格高且为一次性使用,并且植入性耗材需要贴合人体的组织结构和长期停留在人体内,国家对其研发、生产、流通等全环节都进行严格监控。
对于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来说,获得行业准入及产品许可的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难以在短期内与已有企业产生竞争。
在工艺和技术方面,骨科耗材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产品综合了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力学、测试分析、表面技术、机械制造等多种学科及技术。产品专有技术积累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形成。
因此本行业对生产环境、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设备都有极高的要求,生产和加工工艺将直接决定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并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
一个成熟产品从设计到检测再到临床通过并获得注册,往往需要长达 5 年以上时间。
在人才方面,本行业需要大量具有高水平、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要医学、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力学、机械制造学等多学科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协同工作。
一个成熟产品从设计到检测再到临床通过并获得注册,往往需要长达 5 年以上时间,而高端核心技术研发人员的成长往往需要 2-3 个成熟产品的研发经验。医用高值耗材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高校及各研究机构中缺乏配套的科研条件,面对有可能发展成为数百亿产值的产业,中国严重缺乏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人员,特别是具有国际性行业经验的高水平技术研发人员和管理人才。对于一个新进入行业的厂商,很难在短时间招聘及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生产及营销团队
三,产品粘性强。
与一般药品不同,医用高值耗材的销售粘性很高。以骨科植入性耗材为例,完成一次骨科手术,需要的骨科植入性耗材的零部件非常多且细碎,并且均需使用厂商配套的手术工具,因此通常手术都是配套使用同一个厂家或品牌的产品和工具,以避免零件与零件之间不匹配或匹配度不高给手术带来负面风险。
由于每个厂家的产品都稍有差异, 医生必须受过相应培训后才能适应一个品牌的产品,经过长期的教育推广和临床应用,临床专家及医生对特定品牌的产品应用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另一方面,由于新进入行业者的产品缺乏长期临床应用的评价资料,产品质量尚未得到临床验证,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医院和医生的认可,在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生工作超负荷的大环境下,医院和医生一旦选择了一个品牌的产品,就不会轻易转换同级别的其他品牌。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