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百万财产为啥不留给子女?78岁老校长说……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15 阅读数:人阅读

 

来源:中国新闻社(ID:CNS1952)

作者:郑莹莹 李秋莹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多年来支助困境学生,在社会公益慈善领域做出贡献,被称为上海“慈善校长”。近日,他获评民政部第十届“中华慈善楷模”。

有人笑他“杨德憨”,他却说,自己收获的快乐“无与伦比”:千金难买我愿意,千金更难买我明白。

杨德广任职校长时,制定“约法10章”,出差不乘软卧、不到外宾楼吃饭、不要专车接送等,上下班“不顾形象”地骑自行车,被人亲切的称之为“平民校长”。

为何不把钱留给儿女?“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杨德广任职校长时,制定“约法10章”,出差不乘软卧、不到外宾楼吃饭、不要专车接送等,上下班“不顾形象”地骑自行车,被人亲切的称之为“平民校长”。

他还有个习惯,每回外出讲课所得,都要在一个笔记本上记下金额。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受邀到讲课几千场,讲课费也从几十元涨到几百乃至几千元。

不过,这样的累积,他早就想好要捐。

他说“人是社会的人,没有工人农民,我哪有吃穿?没有老师,我哪来知识?没有学生,我又怎么当得了校长?”既然受之社会,就要回馈社会。

这样的道理,是在杨德广退休后越想越透彻的。

他说,“睡觉只占一张床,房子多了也没用。金山银山,一天只吃3顿饭。半斤面条我就能吃3顿,放点鸡毛菜、番茄,很美味了,我要那么多钱干嘛呢?”

曾经也有人问他,为何不把自己的钱留给子女?对此杨德广说,多余的财富,留给子女不过锦上添花,但是送给贫困的优秀孩子,却是雪中送炭

“二者相比,当然是雪中送炭更有价值。我留给子女的是‘助人为乐’的精神财产,而不是金钱房子等物质财产。”

更让他开心的是,儿子、女儿不仅支持卖房,而且还参加了他的阳光慈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老爸的决定。

平民校长的“慈善账”

今年已78岁高龄的他,2004至今,每年元旦后上班第一天和植树节,都向上海师大教育发展基金会和“爱心基金”、绿化科捐款。

2018年1月2日,杨德广分别向学校爱心基金和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2018元/图:上海师范大学工会

2010年2月5日,杨德广70岁生日。

这一天,上海市高教学会和上师大召开了“杨德广从教45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高教学会、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厦大等教育界人士前来祝贺。

也是这一天,杨德广在会上宣布:“我决定,将自己积余的100万元书稿费和讲课费,以及卖掉一套房子所得,共300万元设立“杨德广帮困奖学金”,分别捐赠给我的3所母校:南京上坊小学、南京九中和华东师范大学,(每校每年5万元),帮助贫困生、奖励优秀生。

果然,是平民校长的一个特别的生日。

现在,三所母校每年有200多名学生受助。每次颁发奖学金、助学金时,他都亲自去三所母校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图片说明:杨德广与受捐助孩子合影  /校方供图

2012年在慈善企业家的帮助下,他筹资200万元,用于资助甘肃、四川地区小学生营养午餐。70多岁的他连续数年跋山涉水、送上善款,前后共有3000多名贫困生受益。

2013年,他发起了从小学一直资助至大学毕业的“西部地区‘一对一’帮困助学”,32名各界人士纷纷加入,筹集150万元,资助了32名各年级的优秀贫困生。

2014年他建立了“阳光慈善专项基金”挂靠“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3年来,200多位爱心人士筹集了200多万元,用于资助新疆、西藏、青海、广西、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的优秀贫困高中生(每生奖励2000元)。

2015年他采购6000棵竹柳苗,赠给奉贤地区的3所大学,种植在学校的盐碱地上。

2016和2017年,他又捐资6万元购树苗,带领1000多人次在宝山、青浦、崇明等地进行8次植树,种植10万多株竹柳。

现在他资助的学生中考上大学的已经有36名,最优秀的已经进入同济大学继续深造,他们每年都会向杨爷爷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杨德广在沪接受媒体采访。 郑莹莹 摄

他曾经,也是一名“贫困学生”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德广说,“我非常平凡,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以前也是贫困学生。

杨德广1940年初出生于江苏农村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文盲,小时候生活异常艰苦。

出生不足百天,一家人便被迫迁往农村,每年三四月,家中断粮,只能靠挖野菜充饥,“可碰上邻居来讨饭,母亲总要刮出半瓢米,因为她说,邻居家更加揭不开锅。

”这是杨德广为数不多关于童年的记忆。

求学时的艰辛和周围人的帮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学6年,他靠哥哥接济,每月10元的生活费。

他从不买水果、零食,买不起热水瓶,就用冷水洗脸,冬天没水,就用雪来洗脸。直到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他才拥有人生第一套厚实的棉衣裤和棉被。

初中时,班主任看见杨德广一家挤在几平方米的屋子内,亲自帮他搬到集体宿舍居住;高中时,同学每月至少2次带他去饭店“开小灶”,高三时还给他订了一整年牛奶。

母亲的言传身教和身边人的帮助,让杨德广时时不忘报答。

高中时,他已是南京最年轻的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同学中有学习困难者,他上门辅导。

大学时,每人的饭票是定量的,考虑到高个子的男士消耗量更大,他每月省出几斤饭票,留给他们,每次都是悄悄塞在同学的枕头底下。这个谜底,直到前些年大学同学聚会时才揭晓。

走在路上,他看见工人拉板车,拖得很吃力时,总会停下来,帮着一起推。

20岁时,他背上装满书和旧衣服的破麻袋,带上家中仅有的三块钱,来到华东师范大学读书。

毕业后,他先后任上海高教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高教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等。

“无为何入世,入世有所为”慈善让他活明白了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有的人出去旅游很开心,有的人养宠物很开心,有的人买个名牌很开心,而杨德广认为最开心的事是能帮助他人。

“我不愿意把钱花在买名牌、吃穿旅游上,虽然这些也蛮好,但我认为最开心的事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说,慈善确实给他带来了健康、快乐。

“最近去开会,人家说,‘杨老师,你怎么看上去像60岁的人,还有人说像50岁’。我要说的是,做慈善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而且我快80岁了,还能为社会做些贡献,还能帮助别人,非常开心,动力就在此。”杨德广憨憨地笑了。

他在《活明白了》一文中写道:“我明白我多余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它来自于社会和人民,因此应该回归社会和人民,用于需要帮助的人。在我有生之年全力以赴地投入慈善公益事业,‘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小新推荐

下班后“工作微信”该不该回?答案来了!

九一八!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原标题:《为啥不把百万财产留给子女?78岁老校长这样说……》

编辑:杨硕

责编:何颖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