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们跑去当外卖小哥:疫情下的上交,给全国高校上了一课
3 月初,新冠疫情在上海再现。3 月 12 日起,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严格实施「足不出户」政策。疫情的第 3 个年头,高校封闭式管理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往往都伴随着后勤供应短缺等一系列乱象。而这次,上海交通大学现身说法,结结实实给国内高校上了一课。送个饭,咋还卷起来了?高校封闭式管理,首当其冲的就是里面几万名学生的吃喝问题。交大的压力可不小。闵行校区占地面积 4600 多亩,有将近 100 栋学生宿舍楼,东西两个区域合计住宿的本科生、研究生多达近 3 万人。3 万张嘴的吃饭难题,可全都指望志愿者们了。图片来源:作者提供交大封校的这 1 周时间里,虽然前期有过一些短暂的混乱,但迅速恢复了秩序。为了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在饭点准时吃上热乎饭,交大也是变着花样地卷,以至于有网友惊呼:「 再送几天,学术论文都要出来了!」送餐 1.0 版本承担起为 3 万名学生送餐任务的,是交大的「外卖天团」,这群「外卖小哥」可不简单:有平常站在讲台、实验室里的老师们,有传道授业、鬓已斑白的专家教授们,甚至优青杰青长江学者乃至院士都闪亮登场......
图片来源:朋友圈截图上海交大智能车实验室负责人杨明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他所在的学院里,5 位老师一共负责了 4 栋宿舍楼、1000 多名学生的餐饭配送,而他们送餐的载具,就是自己的私家车。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老师们第一次尝试配餐员的工作都不熟练,加上私家车一次只能装几十份饭,所以 1.0 版本的送餐效率并不高。杨明教授送完最后一份饭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花了 3 个多小时时间。饭送到学生们手上时,也已经有点凉了。于是为了提高送餐效率,交大的老师们就开始捣鼓起配送工具的优化了。送餐 2.0 版本交大的老师们先是盯上了可以在校园里穿梭自如的三蹦子——三轮车加上一些固定盒饭用的箱子,一次可以装 400 份,送餐效率大大提升。这个方法很快就普及到了全校,交大南京校友会甚至还很有针对性地提供了 10 辆三轮车。这些车一到学校,立马被一抢而空,教授们争先恐后地开着它为学生们送饭。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剧情发展到这里还很正常,可后面的画风就开始突变了。可能是嫌弃三轮车还不够,交大机动学院带头搞内卷,直接开大巴给学生们送餐,这画面相当感人了!
图片来源:微博 @ 狸角兽看到机动学院的大巴出山,电院坐不住了,风头可不能让你一个院抢了!他们干脆把自动化系自研的无人车给开了出来,一辆小型无人车一趟下来可以运 780 份餐。之后,还有装货量更大的无人小巴上场。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通过这波操作,运输方式经过四种车型不停迭代,送餐效率大大提高,基本一个小时以内就可以搞定一餐饭的配送。
送餐 3.0 版本你以为这就完了?交大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的老师们,还从优化方案上下手了,在送餐中形成了快递优化模型。在配送问题上,有的老师经过模拟计算,得出轻松又高效的方案,最后总结为:一个简单的有边界条件的运输优化模型;在送餐车最高送餐量问题上,有的老师经过严密测量,考虑到种种问题后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他将此称为:一个有约束的装箱问题......讲真,这群人不去发几篇论文真可惜了。还真挺令人意外的。
送餐这一件小事上,交大就整了 3 次版本迭代,果然很符合「亦可赛艇」的作风。实验室有人帮照料,科研汪落泪!除了吃喝问题,科研汪们还要操心实验材料们的安危。相信不少人还记得 2020 年初无法返校,实验材料无人照料的惨痛经历吧...... 那一年在家盼星星,盼月亮,也没盼来学校的返校通知,从二月等到了三月,从春天熬到了夏天,最后只等到实验材料损失惨重的噩耗。交大对这个问题也十分走心。环境学院的实验室里,饲养着 500 条模式水生生物斑马鱼,这些「宝贝」平时都是由研究生负责照料。疫情来临,学生按照规定足不出户,导师又不能入校,学院便协调物业阿姨承担下了这份工作。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有人评价说,「最近的上海交大越来越像民国时开火车去请愿的交大了」,这种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了下去。相信困难的寒冬是暂时的,终将迎来春暖花开。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生医领域头部大号。最新科研资讯+满满科研干货,欢迎关注!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