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一司机因这样吹空调,不幸离世!99%的人不知道↓↓
平常大家遇到塞车的时候,肯定是开着空调的!此外,99%的车主都喜欢停着车开着空调小憩一会儿!小编要提醒大家,这样做其实很危险!
最近,广州就有一位司机在因为积水塞车,吹着吹着空调,不知不觉就没了!而他的车没有问题,空调也没问题,他的身体也应该是健康的……
戳视频,看详情↓
在广州增城,一名男性司机疑因等待通过凤凰城大道积水路段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离世。
真是塞车塞“死”人?有知情人士透露,这名司机可能是熄火时在车上吹空调,最终导致缺氧中毒。
类似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去年6月份,湖南湘潭一对夫妇将4岁儿子遗忘在车内6小时,导致其缺氧窒息死亡。
13年7月,湖南长沙一小区车库内,发现一男一女在车内死亡。
为什么停车吹空调很危险?等人或者塞车的时候,在车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到底对人好不好呢?安全预防专家表示,汽车空调的空气从车外吸入,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空气流通快,所以车内乘客不会受到影响。但如果汽车在一个密闭环境,或者周围的空气积聚较多一氧化碳,这时就需要注意了。
专家称:怠速(车辆原地停车不踩油门)时空燃比为较浓空燃比(简单来说为了弥补发动机低转速时活塞对混合气吸入不足)。这种情况下燃油(碳氢化合物)和空气中氧气反应后燃油有剩余,继续同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这就导致怠速时更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在无风天气时,低洼地带(空气很少流动,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快速扩散)大堵车(怠速车辆密度很高),车内司机很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
其实长时间怠速不光增大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同时也会因为发动机空燃比长期过浓导致发动机积碳等其他不良影响。
实测:数据惊人!《潇湘晨报》记者做了模拟实验。实验人员将一辆小车停在车行烤漆房内,将汽车空调打开并保持外循环状态,车门窗关闭,用一氧化碳检测仪检测不同时间车内的一氧化碳含量。
专家:内循环二氧化碳也会中毒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职业病科、浙江省中毒急救与防治中心主任姚耿东说:“汽车空间狭小,如果车内空气设置在内循环,人体呼吸,导致车内的氧气会越来越少,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高。当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人就会出现昏迷及脑缺氧情况。一般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人即有轻度中毒反应;当超过3%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夏天的时候,有人喜欢开着空调在车里睡觉。专家提醒,即使在室外,在车内开着空调睡觉,特别是几个人一起时更要当心,应将车窗留一条两三厘米宽的缝隙,且每小时通一次风。
车内空调的正确打开方式
特别是在夏天,不要一上车就开空调,因为车内车内温度较高,车上的很多配饰容易散发有毒气体。应先开窗通风,再开外循环,等车内温度控制在比较凉爽的温度后再开内循环。
注意事项
1.启动时不要带着空调启动,长期下来容易损伤发动机。
2.准备到达目的地前几分钟应该关闭空调,继续吹风,干燥空调出风口,防止空调内潮湿、滋生细菌。
3.开车不要一直是内循环模式,要交替使用外循环,在空气比较好的地方外循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天气越来越热!小编提醒各位司机,一定要时不时打开车窗通风,将驾驶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排走。大家保重身体!
夏天哪些物品不宜放在车内?
除了车载香水,一次性打火机、发胶、老花镜、电池等物品,在高温的暴晒下都很可能引起爆炸,不适合放在车内,尤其是太阳能直晒的中控台顶部,以及后排和玻璃窗之间的置物架上。
一次性打火机中填充有气体,经过长时间的暴晒后,打火机中的气体就会受热膨胀,达到一定程度后,塑料壳体就会因受热而发生爆炸。一旦车内遗留有一些油料、易燃物质等,则很可能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各种碳酸饮料、发胶等都属于罐装压缩气体的物品,里面也填充有大量的气体,经过高温烘晒之后,容易膨胀变形或受外力影响发生爆裂。
老花镜属于凸透镜,很容易将光线聚在一起,如果长时间聚焦光线,导致车内温度过高,除了会加快内饰的老化程度外,严重的还会烤坏车内的塑料饰板,甚至导致车辆自燃。类似的还有放大镜等。提醒车主,能聚焦光线的物品,切记都不要放置在车子的中控台、仪表台等容易被阳光暴晒的地方。
电池时间用久了,里面会产生气体,如果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放置,就会加速气体的膨胀程度。当气体集聚在电池某一部位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出现鼓包甚至爆炸。提醒车主不要把电池,包括手机、数码相机等放在车内易受太阳直射的地方。
你会喜欢▶【注意】警察查身份证如何应对?这10大内容你必须知道!
▶【提醒】最新诈骗术来了:"我换号了,敬请惠存"!你中枪了没?
来源:人民日报(ID:rmrbwx)综合珠江时报(ID:prtimes)、每日经济新闻以及网络
本文编辑:姜美羊
觉得不错↓↓↓欢迎分享和点赞~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