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谁知道大九州和小九州究竟指的是哪些?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7 阅读数:人阅读

 

一、中州

《三皇本纪》记载:(人皇)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

《华阳国志》记载:《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

大九州就是人皇九州。由九个兄弟分别管辖九个囿,其中中州管辖其它八个囿。显然,人皇所居中州是首都,是九囿之一。

华阳国志》记载: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

就是说人皇建立的古蜀国,是继承地皇的疆域,其中巴蜀同在一个囿,是九囿之一。那么中州这个囿就是处在其它八个囿的正中央。

河图括地象》:“正中冀州曰白土,【注】白犹素也。◇均谓:冀州,昆仑之山也。”

“地南北二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东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市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偏域也。”

广万里的昆仑山就是这个“中州”,从地形图看,大致是阿富汗至洞庭湖、河套地区至中南半岛之间。

《河图括地象》:“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其中有五山,帝王居之。”

《蜀都赋》:“于前则跨蹑犍牂,枕倚交趾。经途所亘,五千余里。。。于后。。。于东。。。。于西。。。”

所以蜀都(昆仑虚)是昆仑山东南一个“畿方五千里”的地方。今西南官话区。

二、《河图》

河图洛书中的“河图”不是九宫八卦图,按《河图括地象》记载的内容来看,它应该是地图。在朝鲜半岛的一些古籍书中的插页里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地图:

它是一种按照八卦方位压缩的地图。中央核心是四条河:河水、江水、赤水、黑水。应该因这四条河得名“河图”。这应该是当时最长的四条河,源头都集中在昆仑山一带,被认为是大地的中央:

河水:不要解释太多,大家都知道是黄河,这里只说一下黄河源头泑泽(即星宿海)是今若尔盖大草原。

江水:其实是古汉水,发源于汉中一带。

赤水:赤水源头五色水(即今九寨沟),经广元、绵阳、成都、乐山、汉源、安宁河谷,云南、湄公河,入海。这条河不断改道,先后并入过红河、珠江、长江等,因在四川泸州并入沱水,后人考证不到,就以泸州附近的一条小河命名为赤水。由于赤水的存在,成都龙泉山脉以西的河流未能越过龙泉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带,所以四川盆地中央缺水,不应该出现更早的人类聚落遗址。就是说四川盆地内的河流可能大多是人工开凿、导流形成的。早期遗址应该出现在环四川盆地的周围。

黑水:发源于青海玉树与若尔盖大草原之间,由多个湖泊组成的加湖,并行南流入印度洋的四条河合称为黑水,其中以金沙江为主,后来改道长江。

图中左边红圈内就是黑水,因形状象古文字“黑”,所以叫“黑水”。

按照八卦图,中央那片区域分成阴阳两部分,阳就是禹贡小九州,禹都阳城的“阳”可能因此得名。禹贡小九州的西边就是“阴”,也就是阴地。印第安是回译过来的音译:阴地安。古文字“阴”的符号就是星月,这个星月在西域还在用。星月+口=胡,口在古文字中代表城邑、居住地,在阴地居住的人称为“胡人”。

贵州发现的中国境内最早的日晷,上面有阴阳两个符号。各位可以比较一下三星堆方向盘,和伊斯兰国家的星月符号。

三、大九州

《河图括地象》:“东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正北曰玄州,东北曰咸州,正东曰阳州。”

根据这段记载,按照方位标出的各州位置。不同时期,可能区域范围有所变动,最初只是在昆仑山周围,逐步发展扩大。

人皇是继承地皇的疆域,地皇分九土,以下是九州与九土的对照:

《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河图》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四、三皇的年代

从一些记载来看,从开明王朝以上只分天皇、地皇、人皇三代:

《文选·蜀都赋》注引《蜀王本纪》云:"从开明以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太平御览》引《蜀王本纪》载:"自开明以上至蚕丛凡四千岁”。这个“四千岁”与上面那句“三万四千岁”为何有出入?有两个原因,一是:蚕=䘉=天+3个虫,蚕丛其实就是三皇,是3个人物。二是:三万四千岁应该是三万四千个月,因为那时候历法还没有年历,或者年历没有普及,结绳计数应该按月计的可能性更大。按照的这个算法换算下来,比较合理。如“人寿八百岁”,换算下来也就67岁左右,符合常理。

开明王朝建立约公元前700年,所以对《三皇本纪》记载的年代换算如下:

人皇“合四万五千六百年”,45600/12=3800年,距今3800+2700=6500年。

地皇“亦各万八千岁”,18000/12=1500年,距今1500+6500=8000年.

天皇“立各一万八千岁”,1800/12=1500年,距今1500+8000=9500年。

《三皇本纪》记载人皇时代分一百五十世,那么每世执政平均时间是:3800/150=25.3年

就是说炎黄大禹等都是这一百五十世中的其中一世。国号都是“蜀”。

太嗥是阴阳学的创始人,所以从桥头遗址出土阴阳爻来看,太嗥的年代不晚于距今9000年。

五、小九州

小九州即禹贡九州。禹贡九州没用多少年就废弃了,大禹疆域是流沙与大海之间的“四海”。

《河图括地象》因原文已失,通过一些收集整理的内容也是零星几句作为参考:

凡天下有九区,别有九州。中国九州,名赤县,即禹之九州也。上云九州八柱者,即大九州也,非禹贡小九州也。

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有君长之。州有九阻,中土之文德,及而不治。

《禹贡》描述了各州的范围。注意大禹是先分九州,治水完成后才写的《禹贡》。所以大禹九州是在颛顼的地盘上划分的,后来驱逐匈奴、三苗后的疆域扩大到流沙与大海之间。

《禹贡》最后一句:“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所以大禹真正的疆域是“四海”。陶寺考古给出的数据:南北二万六千里(合6500千米),东西二万八千里(合7000千米)。即《山海经》记载的朝鲜与印度之间。

三星堆出土印度洋深海海贝、东北岫岩玉大致可以佐证这个范围。

六、禹都阳城

西汉扬雄《蜀都赋》第一句“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

禹都阳城就是三星堆。

《山海经》记载了大禹的两个首都:帝之密都和帝之下都。密都是因为大禹字高密,是舜帝的首都,也是大禹登基的首都。下都即夏都,《蜀王本纪》就提到“汶山下邑”,记载昆仑虚内容的使用“下”字,而“夏”可能是周人带到中原的一种字体,所以中原文献中用“夏”字。

《竹书》同样记载大禹的两个首都:都阳城,居冀州。

那么大禹的第一个都邑符合年代的遗址就是石峁古城,“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说的应该是大禹的第二个首都梁州,都邑是梁州中的阳城。后来禹贡范围又被划分成四海,首都叫昆仑虚。三星堆的发现,证明了昆仑虚的存在。《山海经》中记载的昆仑虚没有帝王,这是因为秦始皇要做“始皇帝”,所以他之前的帝王历史记载是一定要烧毁删除的。所以在汉代以后的一些零星记载,如(《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引) 又曰:“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其中有 五山,帝王居之。”就提到帝王居昆仑虚。方八百里的昆仑虚在汉代以后改称“益州”。

四川这里的地名里带有“都”字,比如蜀都、邛都、成都。受禅成功曰禹,禹就有成的意思,所以成都就是禹都的意思。三星堆里又有代表帝王身份的大立人“龙袍”,又有记载“帝王居之”。这就说明中原夏商周都是属地,所以没有“帝”,只有“王”。那么就没有“夏朝”这个称呼,应为首都在夏(下)地的时期。按照城墙使用年代,都城迁移顺序是:石家河古城→宝墩古城→石峁古→三星堆古城。

《淮南子·地形训》:掘崑仑墟以下地,中有层城九重。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

层城九重还有五城十二楼的记载,都说明昆仑虚是由多个子城组成的城市群,也就是城中有田,田中有城的城市结构,考古也证实成都平原有多座四千年左右的古城,这就好解释后稷教人农耕的记载了,因为考古发现中国的农耕历史很早,而到了大禹时期突然又提到“教人农耕”。

“仙”字的本意就是指山里人,只是后来被神化才成了超自然力的人物。所以仙被神化以前,就是指盆地内的四川人。

三星堆不是考古界说的3.6平方公里,而是《山海经》记载的“其城方三百里”的一个城市群。

七、后言

《山海经》这类古文献记载的是以“阳地”的全国史,中原先秦文献记载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地方史。缺大九州的三皇史料,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了真实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五千年,下五千年,未解之谜还很多。世界文明源头在中国,所以各国文明溯源研究最后都会指向中国。神农氏时期可能统一过地球,这是世界公认的黄种人曾经统治过地球。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