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九州,是现在那些省?
公元1210年,85岁的陆游躺在病床上,气若游丝,自知时日无多的他便将儿女叫到眼前,认真嘱托道: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陆游口中的“九州”,指的就是中原大地,这首诗既是陆游的绝笔,也是诗人的遗嘱,他遗憾自己恐怕没有机会目睹南宋朝廷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了。
陆游生活的年代正值华夏大地遭遇金国入侵,山河破碎之际,他二岁的时候便亲历了靖康之变,随后几年,他又跟随父亲四处避难,这段飘零的生活在陆游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让少年陆游下定决心要报效国家,收复被金国入侵的失地。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里,陆游似乎只是一位诗词大家。
但实际上,陆游和辛弃疾很类似,都是那种白天练剑,晚上“夜读兵书”的文武全才,他俩一生都在为收复九州这个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九州,这两个字在他们的心中,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区划,还是祖国的代称。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九州的前世今生。
一、华夏九州名字的由来;
上古时期的人,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先进的宇航技术,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一部分来源于口口相传的知识,另一部分则来自于自己有限的见闻。
在此基础上,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们脚下所生活的土地,便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古人在称呼我们脚下的土地时,便将其命名为华夏、中华、中原、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余其宅兹中国’)之类,极为大气磅礴的名字。
由于早期的社会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国家的概念还未成熟,所以,当时古人眼中的中原和中国之类的称呼和我们现在的认知是有所区别的,这些名词在当时其实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区域。
据《尚书》中的《夏书·禹贡》篇记载,黄帝所处的时代道路不通,区域间的人互不相识,管理极为不便,于是黄帝遍行天下,规划万里疆域,把田野划分为州,以百里为一个部落的势力范围。
如此一来,不同部落的人便明确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黄帝管理起各个部落来,也轻松了许多。
到了尧帝、舜帝统治的时期,天地间爆发了一场大洪灾,整个天地都被大水分隔,于是尧舜二帝便分别让鲧、禹父子二人去治理洪涝灾害。
鲧用筑堤堵水的方法治理洪水,历时九年,最终以失败告终。
大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采取了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的措施,他历时十三年,终于将洪水治理好了。
但此时,原来的山川被江湖分割,黄帝遗留下来的势力划分规则已经不再实用了,大禹便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把天下分为九州,即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传闻,大禹还命天下献上青铜,来铸造九鼎,祭祀神灵,收拢九州气运。
九州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在九州之外,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生活的地方被称为“四海”,更偏远的地方则被称为八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九州”这种说法很可能只是战国时期写《尚书·夏书·禹贡》这个人,所设想的一种理想状态。
这位战国时期的先辈,通过大禹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他坚信以领地大小的不同来划分诸侯的势力范围,可以保持国家的稳定运行。
二、华夏九州现在叫什么名字,聊一聊九州名字的演变;
春秋时期的文献中,九州都还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没有具体所指。
到了战国和西汉时期,这一概念忽然明确了起来,并演变出了几个不同的版本,由此,我们得出一个观点:
“九州,由观念到具体化应该出现在战国和西汉时期。”
关于九州具体指的哪九州,当时的版本有不少,现举例出现在《禹贡》、《周礼》、《吕氏春秋》和《尔雅》四本书中的四种说法,具体情形可见下表:
《禹贡》中的冀州指的是,从黄河壶口经今山西全境、河北、河南境内的部分区域,也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核心辖区;
兖州,指的是古济水与古黄河之间的区域,也就是今天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
青州,指的是今天渤海以南、泰山以北的部分区域;
徐州,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淮海区域;
扬州,在淮河、大海之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淮河以南,包含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在内的部分区域;
……
可以明确看出,四种说法,在提及九州的具体范围和名称时,是有出入的,比如《禹贡》中的青州、梁州,在《尔雅》中变成了营州和幽州,四种说法中,也唯有《禹贡》有梁州一说,另外三本书对应梁州的名额都是幽州,这无疑也从侧面证明了九州这个概念相当模糊,在当时还未形成共识。
针对此,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州与岳的演变》一文中提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九州只是西周时期,某处易守难攻的城市的专属名词,只是由于《禹贡》等书的影响,后人才将其误以为“九州”指的是天下。
不可否认,《禹贡》作为战国时期的人假托大禹的名义写的文章,既然它本身内容真实性就存疑,那以九州区划天下的做法是否大禹所为,也就值得深思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经过战国时期几百年的理论累积,到了汉朝的时候,以州定天下已经成为了确凿的史实。
当时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了很多疆土,于是,他在九州的基础上将天下分作了十三州,因为冀州过于庞大,为了方便管理,当时的人便又从冀州中分出了幽州与并州(也有说法是舜帝分的,我不信)。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短短三百年间,就有三十余个大小政权更替。鉴于当时时局混乱,汉朝留下来的行政区域经过分割后,地方军阀实际控制的范围已大不如前,甚至有些城市还存在着几个军阀林立的现象。
不论是出于好面子,亦或者整合资源,方便管理的因素,这些政权中,不乏有人在行政区划上做文章的,这种滥置州郡的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原本高大上的州郡县制度,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变得廉价起来。
按照《隋书·地理志》的统计,隋朝时,大小郡已经多达“一百九十”。
从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行政区划太过精细其实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往往代表着郡县规模过小发展潜力受制、官僚阶级过于庞大……
针对这一现象,从唐代开始,历朝历代都有意识重新规划行政区域,例如唐代的道、宋朝的府路、元代的行省制度等等,都是在州的基础上,针对各地的状况,重新做出的行政划分。
这种变化,大家可以通过下表,简单感受下:
三、九州的文化内涵
九州的文化内涵早已超越了它作为行政区划的价值,正如陆游用九州来代指“中原”一样,九州在我们的文化中其实早已经变成了祖国的另一种称谓。
当代人谈九州,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在讨论青州、冀州、幽州这些古老的概念,而是将它当作了一种深藏在骨子里、超越了血缘的羁绊——爱国。
古人说人生有三喜,他乡遇故知是其中之一。
深受九州文化圈影响的我们,这种羁绊早已经不局限于一镇一县了,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其实就是九州文化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脑洞趣味历史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