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聚焦】中国首例·长江江豚放归 30小时跟踪“送江豚回家”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6 阅读数:人阅读

 

2023年4月25日,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实施长江江豚野化放归,2头经过2年野化训练的长江江豚穿着“保护背心“自由地泳入“家园”。同时,科研工作者将对放归后的长江江豚进行了不间断的监控保护,并从群聚适应性、环境影响性及水域适应性等多方面进行监测,实时掌握长江江豚动向。

“回家”后的两只长江江豚牵动着科研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热心群众的心,大家对于两头长江江豚“回家”后的情况都非常关注。保护区工作人员采用实时拖拽式被动声学辅助目视观察确定长江江豚位置,随后采用手持无线电接收系统和无人机实时搜寻穿着背心的放归长江江豚。就在2023年4月26日11:05分,根据监测站监测结果,并从老湾基地向下游监测范围50多公里,发现长江江豚17头次,最大群体6头。根据监测结果,尽管由于船只较多和水面宽阔,没有直接监测到穿背心的江豚,但是通过保护区全尺度的监测,确认保护区集群的长江江豚都在适宜的栖息地,避开了繁忙的航运水域,显示放归的长江江豚可能适应了长江干流和复杂的水文环境。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流域7个淡水豚类保护区中保护河段最长的自然保护区,对于长江豚类及其他珍稀鱼类的保护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并在2021年4月从迁地保护基地向老湾故道迁入了2头长江江豚,首次实施了迁地保护长江江豚的野化训练。主要的工作包括:制定并启动了长江江豚适应性训练(野化训练),并经过两年持续的水上目视和水下声学观察和监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船噪声适应性训练、捕食行为重建训练、干流适应性训练等。两头“回家“的长江江豚已具备在不同流速且鱼类密度相对较低的水域主动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的能力,在集群和协同活动上也能主动避开小型船舶、水下网具和水深较浅水域的能力。

新螺段保护区开创性的开展长江江豚试验性放归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在经过他们多轮次的反复研讨和现场论证后,我们才试验性的开展放归工作。此次长江江豚的成功放归,将为天鹅洲等其他保护区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的野化训练工作提供了技术规范,为野化训练后的长江江豚的放归干流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也完善了长江江豚保护网络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技术闭环。

长江江豚“回家”的时刻是激动的,是中国科研人员和保护区探索了36年的付出与成果,也是继成功实施长江江豚两年野化训练后,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迈出的又一历史性关键一步。我们也相信“回家”后的2只长江江豚能够平安快乐的徜徉在长江母亲的怀抱里。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