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国产首个mRNA新冠疫苗一期临床数据,安全性到底如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田超群 广州报道 正处于三期临床试验中的国产首个mRNA新冠疫苗又有新消息。
1月24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Lancet Microbe》在线刊登了艾博ARCoV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结果(18-55岁年龄组,平均27岁),第一次展示了国产mRNA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反应初步数据。
试验结果显示,ARCoV在5种不同剂量(5ug、10ug、15ug、20ug、25ug)下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能够诱导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其中15ug试验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大约是新冠康复患者的2倍。这些结果支持了对ARCoV进行大规模的进一步临床测试。
不过从数据上看,ARCoV的反应性(也就是发烧这些常见不良反应)比较大,这是mRNA疫苗的普遍特点和缺点。数据显示15微克组有85%的人出现发烧,30%的人是三级(39-40度的高烧)。这个比例超过了辉瑞/BioNTech与Moderna疫苗临床试验的结果。
ARCoV与现在上市的两个mRNA疫苗不同,只用了刺突蛋白的一段——RBD区域,而不是全长刺突蛋白。不过BioNTech也开发过仅用RBD的疫苗并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在试验中,仅用RBD的BNT162b1的不良反应比例要高于全长刺突蛋白的BNT162b2(现在使用的辉瑞/BioNTech疫苗)。即便如此,18-55岁受试者中BNT162b1的30微克组发烧比例只有75%。
而艾博生物也一直备受资本方关注,其2021年底也宣布完成3亿美元C+轮融资。据悉,由软银愿景基金联合原股东五源资本共同领投,Chimera Abu Dhabi、富海成长基金、金镒资本、新风天域、IMO Ventures、未来资产集团、DNE资本等跟投。公开信息显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新冠mRNA疫苗产品的临床开发和国际化步伐,结合人工智能等跨界技术,进一步提升mRNA平台的研发竞争力,快速扩充临床管线,扩大产能,全面提速商业化布局等。
此前,艾博生物也按协议获得沃森生物支付的里程碑付款以及艾博生物为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所支出的费用。按照协议约定,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获批上市后,沃森生物累计支付艾博生物的研发及临床里程碑费用共计为8000万元人民币。26日A股开盘,沃森生物微跌,截至午间停盘跌1.5%。
mRNA疫苗I期临床数据披露
该疫苗由艾博生物、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沃森生物共同研制。
一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2020年10月30日至12月2日之间,对230名个体进行了筛查,并随机分配了120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接受五剂量水平的ARCoV或安慰剂(每组20名)。所有参与者都接种了第一剂疫苗,118名参与者接种了第二剂疫苗。
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后56天内,出现轻中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发烧和头痛是最为常见的系统不良反应,产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也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多。发热是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5μg组的5%,10μg组的65%,15μg的85%,20μg组的95%,25μg的100%;p<0.0001)。
3级系统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的表现如上图,5μg组、10μg组、15μg组、20μg组和25μg组分别为0、15%、30%、35%和31%,安慰剂组3级系统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p=0.0013)。
从安全性数据可得,艾博生物此次的试验mRNA疫苗全身性副作用发生率在50-100%,其中全身性3级副作用发生率最高为35%(20ug剂量组)。
3级系统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的表现如上图,5μg组、10μg组、15μg组、20μg组和25μg组分别为0、15%、30%、35%和31%,安慰剂组3级系统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p=0.0013)。
从安全性数据可得,艾博生物此次的试验mRNA疫苗全身性副作用发生率在50-100%,其中全身性3级副作用发生率最高为35%(20ug剂量组)。
相较之下,Moderna一期临床试验里测了25µg、100µg与250µg三个剂量组,25µg组中和抗体滴度大约为100µg组的一半,但100µg组与250µg组相差不大。
通过公开数据,随着剂量的加大不良反应的比例也在加大,但是中和抗体水平在15µg达到最高后反而下降,在不良反应中,ARCoV还出现了淋巴细胞的下降,这是之前mRNA疫苗中都未出现的。
mRNA疫苗副作用最受关注
不过mRNA疫苗的副作用从诞生之初就备受关注。
mRNA疫苗由于其可以通过天然感染过程激活免疫系统进而激发更强力的免疫反应等诸多优势,在新冠疫情中被各医疗机构争相研发。mRNA疫苗也被证明为目前全球效力最高的疫苗,Moderna新冠疫苗、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均为mRNA疫苗,临床试验显示,采用mRNA技术的疫苗有效率为95%左右。
此次艾博生物、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沃森生物共同研制的新冠mRNA疫苗,以后续三期选择的15µg剂量组为例,按美国FDA标准其三级以上不良反应率达30%,按中国NMPA标准其不良反应率达60%。
Moderna研发的mRNA-1273新冠疫苗在I期临床试验显示:56岁以上人群,包括71岁以上的老人,100µg mRNA-1273注射两次可以产生1000倍以上中和抗体滴度。4个月后中和抗体滴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以提供持久的保护。III期临床中期结果表明,mRNA-1273疫苗对中、重度新冠肺炎显示94%的有效率。
在此次艾博生物披露的mRNA疫苗ARCoV一期临床数据显示,包括抗RBD IgG和中和抗体在内的体液免疫反应在第二剂后7天显着增加,并在此后14至28天之间达到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完全接种疫苗后7至14天之间达到峰值。15μg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大约是恢复期COVID-19患者抗体滴度的两倍。这与Moderna研发的mRNA-1273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相差较大。
据世界各地研究机构数据显示,mRNA疫苗的副作用发生率均在80%-90%,且绝大部分是常见的低级别副作用。
墨西哥一项前瞻性研究,包括704,003名第一剂接种者的数据,报告了6536例疫苗接种后副作用(adverse events followingimmunization, AEFI),其中65.1%至少有一种神经系统AEFI(非严重的99.6%)。
韩国一所大学医院问卷研究中(包括2498名接种Pfizer-BioNTech COVID-19疫苗的医护人员),在局部反应中,疼痛是最常见的报告(第一次用药后84.9%,第二次用药后90.4%)。第二次注射后,2人因严重局部疼痛来到急诊室,但未住院或皮肤坏死。在全身反应中,疲劳最常见(第一次给药后52.8%,第二次给药后77.0%)。
捷克一项针对医护人员接种Pfizer-BioNTech COVID-19疫苗副作用的研究,结果:注射部位疼痛(89.8%)、疲劳(62.2%)是最为常见的副作用,且在年龄≤43岁组中更为普遍,持续时间主要为接种后1天(45.1%)或3天(35.8%)。
意大利中部医疗机构员工接种Pfizer-BioNTech疫苗调查,340人(61.5%为女性;平均年龄49岁)参与了研究。第一剂接种后279例(82%)报告了不良事件,第二剂接种后281例(82.6%)报告了不良事件。轻度反应为主(80.9%和80.3%),大多数不良事件是轻微的,且与女性和年轻相关。
而艾博生物/沃森生物新冠mRNA疫苗ARCoV全身性的副作用发生率在50%-100%,后续重点推进的三期选择的15µg剂量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也高达95%。目前该疫苗已经进入临床III期,其后续试验结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艾博生物开发的这款mRNA疫苗ARCoV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可在正常冰箱温度下(2-8℃)长期保持稳定(至少6个月),这意味着mRNA疫苗可及性大大增强。相比之下,Moderna的mRNA疫苗需要在-20℃下保存和运输(在2-8℃稳定30天),而辉瑞mRNA疫苗更是需要在-70℃下保存和运输运输(在2-8℃稳定5天)。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