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间,在绿水青山间蓬勃生长
转自:韶关发布
以文化人,沁润民风
行走在粤北韶关的
乡间碧野、田间地头
一个个乡村文化空间
在绿水青山间蓬勃生长
孕育文化舞台
成为流淌的“田园诗”
散发浓郁的“书卷气”
以文艺的力量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助力
╱ 01 ╱
在瑶乡里流淌的“田园诗”
走进坐拥岭南屋脊与南水湖光的“世界过山瑶之乡”——乳源瑶族自治县,可见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如和风细雨走进千家万户:“妈古”成为歌声嘹亮、传唱文明的“金鸪鸪”,勤劳的“绣娘”一针一线传承瑶绣技艺,瑶汉学生共同领略“耕作一山,则移一山”的民族田园诗篇……
得益于乳源遍布乡间的文明实践所(站)和广场、百姓舞台,这些全域覆盖的“毛细血管”成为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文化空间,为精神文明建设塑形、铸魂。
在“大爱乳源,生态之美”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中,名画家许钦松为30多名乡村美术教师授课。许钦松带领乳源的乡村美术教师到南水湖、南岭、西京古道、云门山景区等地方现场辅导写生。
名家献艺瑶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东省京剧促进会文艺志愿者名家新秀来到这里,联袂表演《铡美案》《牡丹亭》《寇准罢宴》等选段,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这个演出只是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众多活动的一个小缩影,不仅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还是京剧和瑶族文化的一次碰撞,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国粹之美。
不止在山水瑶城,纵览三江六岸,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乡村文化的活力引擎。
这些空间成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思想道德建设的平台载体,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打造韶关品牌,吹拂起新时代文明乡风。
╱ 02 ╱
书卷气来了,正是时候
“1号粮仓的秘密是什么?是房顶上倒挂的蜘蛛网吗?是机器打出来的黄色稻谷吗?是挂在墙上的老照片吗?是旁边放着的画吗……”日前,位于千年古镇翁城的1号粮仓,开启一堂既在“户外”又在室内的诗歌课,来自翁城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这里天马行空、共同创作……
“书卷气”系列展览第二回之“中国二十四节气及传统节日艺术作品展”在千年古镇翁城1号粮仓开幕。图为观众观看壬寅中秋雅集作品。
在翁城的1号粮仓举行一堂既在“户外”又在室内的诗歌课。
这座始建于1952年,作为原储存粮食的国有粮仓,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资金支持下,由翁城镇联合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努力探索文化振兴新路径,进行盘活利用:在保持原本框架榫卯结构和陈旧外观不变的基础上,2021年将其完成内部结构的翻修、加固,1号粮仓成为一座充满历史和艺术气息的展馆。
“书卷气”来了,来得正是时候。
自开馆以来,展馆内举办了一系列作品展,浓郁的书卷气和真挚淳朴的幸福在翁城变得触手可及。中国二十四节气及传统节日艺术作品展、翁城笑脸主题摄影作品展、“致敬徐渭”中国当代大写意系列展览、“书卷气”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等各类书画、摄影作品展览和各类公益活动……
小空间,大舞台。正如同1号粮仓一样,依托文化载体,打造文化场所,激发乡村内生文化动力,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持续打造人人可参与的、可复制的乡村文化振兴样本,已成为全市各县(市、区)、各镇(街)、村(社区)探索的命题。
结合各地乡村文化特色、资源禀赋优势,一个个文化空间正不断修缮、盘活、利用,成为传承与创新文化的阵地:在仁化县董塘镇高莲村,昔日破旧的泥砖房变成崭新的文化广场,村中祠堂改造成文化活动中心;在始兴“广州会馆”,青砖围墙,具有岭南特色的浮雕彩画屋顶塑有花鸟、动物等图案,让会馆的历史原貌得以重焕光彩……
春风拂动满城香
韶关是一座
文化厚重、崇德向善的文明之城
也承载着每位
韶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文化名城
“人心善、风物美”的粤北韶关
正聚合乡村资源,深耕文化空间
赋能乡村振兴
绘就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
努力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婕 吴梦雁
编辑:刘青 陈艳 校对:黄惠媜
责编:石黎星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