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如果有人问:“学诗有什么用?”,我想回答:“不学诗,无以言。”
比如,面对疫情,日本告诉我们“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而我们告诉同胞:
还好,诸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诗句,多出自华人创意,而上述标语,在群众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地区,更“接地气”,所能取得的效果也更显著直观。
但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失落。
诚然,这些“接地气”的标语在某些地区更符合疫情防控的需要,但也反映出我们的整个文化氛围尚不浓厚,更有网友直言:“仿佛活在了一片文化沙漠之中。”
那么,就一起来读读这首《秦风·无衣》吧,看看“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在最初,是个什么模样。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面对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这是一首古战歌,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层层递进,慷慨激昂,生动地展现出大敌当前,秦国人团结互助、同仇敌忾的精神。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
壮哉!赳赳老秦,山河为之战栗;袍泽之谊,千百年不绝如缕。今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所有人都是在统一战线的战友,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注释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公众号:古诗文精选,每周一更,欢迎关注。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