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人生智慧)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现代解析——六月寒
【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禅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老子曰;“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这几句话来进行解读。老子在本章提到的勇气有两种:一是“勇于敢”;二是“勇于不敢”。“勇于敢”一般来说就是争强斗狠,最终的结果不是杀伤别人就是杀伤自己。“勇于不敢”就是勇于坚守“道”。“不敢”的意思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敢触犯“道”。这比通常意义的“勇敢”需要更多的勇气。真正的“勇于不敢”的含义是“宁舍身命,终不作恶”。一切取舍不是以自身安危得失为依据,而是完全地遵循于道,只做从道的角度上看应该做的事情。“不敢”的本质是“敬畏天道”。老子在本章勇于敢则杀,首先不要理解为消极层面,打个比方“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说;无可退却的时候,就要勇于面对,还要善于展现“勇”的一面。当然老子在本章所说的“勇”是逞勇斗狠的“勇”,老子的本意是说;一贯“逞勇斗狠”的人必死于勇。老子的“勇于不敢则活”在本章的意识是说;一个人做事情谨小慎微,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冲动。这个“勇于不敢”能够战胜自己,
【典故】论语》中,子路问孔子:“谁比较适合带兵打仗?”孔子答:“我。”子路反问孔子道:“我不是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而且还勇于不敢呀!”孔子的“勇于不敢”,不失为金玉良言。
老子在这里,“勇”和“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汇。从他所说的“慈故能勇”来看,他对“勇”是抱有肯定态度的,但此处的“勇”绝非匹夫之勇,逞一时意气而不顾后果的行为绝对不是“勇”,而是“敢”的否定。而这些观点的提出是与老子所尊崇的柔能克刚,弱能胜强的观点密切相关的。汉初名将韩信本事没落贵族,因其性格落拓不羁,难以被世人理解,故而未被选为官吏,但他又不懂得经商之道,所以无以谋生,只能钓鱼换钱维持生计,还常常依靠别人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因其境遇窘迫,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市井中有个年轻人想欺辱韩信,就对他挑衅说:“你虽然身材高大,还佩戴长剑,但不过是个懦夫罢了。”又当着众人羞辱他说:“不怕死就把剑杀了我,怕死的话就立刻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思索一下,竟然没有拔剑,真的从那人胯下钻了过去。于是围观者大笑,以为他不过是个怯懦之人罢了。对于这件事,韩信后来说:“我其实并非真的怕他,而是没有杀他的道理,如果就因为计较些许小事而杀人,那我也不过就是个莽撞的匹夫罢了,还哪里会有我的今天呢?
所以故而,“勇”之所以为“勇”,在于谨慎与顺应,故而才能够全力以赴,能够专注地做事。而将勇气建立在妄为蛮干的基础上逞强使气,往往就会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勇”和“敢”之别在本质上其实就是柔与刚的区别,也是自然法则预先就已经规定好了的。蕴藏于万事万物中的道本身就是难以捉摸的,所以想要做到遵循自然的法则就尤须谨慎了。

【现代应用延伸】“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用到现今社会就非常好。举个小例子,前些天;我在知库大学和一个做区块链的同学聊天;我说政府在打击数字货币,而且;你们做的又都是空气币,这不是既不合法又骗人吗?这个同学竟然反问我,老师你知道知库为什么这么艰难吗?他说;是因为你不知道学生要什么,他们要钱。这个社会只有钱是王道,你能给他们钱吗?她振振有词的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人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政府控制的项目才能发大财,为了钱违法又怎么了。他竟然和我谈起资本论。我真的替马老师悲哀,至理名言竟然被贪欲所利用。下面她有和我谈到,我承认做的是空气币,但我不承认是在骗人,因为,投资人他们都知道是骗人的,大家都是在割韭菜,赚了就跑,大家都在骗。这些理论估计同学们都语塞了吧。
【深度延伸】近两年;就像各种各样的资金盘和非法集资,快速盈利模式的活动现场都是人满为患。很多这些不符合“道”的利润的模式会有问题,比如;我经常听到大会上口若悬河的在讲一年具有数倍的利润,还有;马上就会上市,你现在投资是原始股。那么,具有一点金融资本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商业利润在百分之三十都是好项目,如果,有这样的好项目,像索罗斯,沈南鹏,傅哲宽们这些投资大佬都去干嘛了。估计有这样的好事,索罗斯都提着礼品排队去投资,还至于为让你投几个小钱那么费劲吗?
我们身边最多就是旁氏骗局,这些大家都明白。但是,在暴利的诱惑下,很多人都会抱着投机的心态去做这些事情,在利益面前,就像驱光的飞蛾会扑火一样,知道是陷阱,但是;陷阱有足够的诱饵,贪婪的人就会跳下去。这些道理都明白,可是你有跳了多少次,只有你自己知道了。明白这些道理,就应该知道,“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管理好自己贪婪之心,就不会上当受骗,这就是;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的道理。
老子曰;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禅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段话的意思首先要解释“是以圣人犹难之”;老子这句话是引申开始的一段话,勇敢而残暴好斗,又胡作非为的人,必会遭到杀身之祸。凡事不敢轻举妄动,又不逞强好斗的人,就可以明哲保身。这两种人,一种是对自己有害,一种是对自己有利。上天讨厌刚强好斗的人,可是有谁知道原因呢?就是圣人有时候也难以了解这些道理。老子说;圣人也难以解释这些道理,但是;圣人知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禅然而善谋”,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他老人家既说;自己不知道这些道理;话锋一转有在借“天之道”说出了这句话的道理;他说天的法则不与万物相争;可是无论万物怎样与它相争,到最后还是天得到胜利。上天不说话,可是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感应。不用去安排与召请,自然就会来。这种因果报应,好像上天早就谋算好了。老子诙谐幽默的辩证教学手法确实很玄妙,看是没有盖棺定论;老子最后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思是说;这些人生道理是不可变得,就像上天散布的因果罗网,是那么广阔,那么稀疏,可是一切因果报应,都丝毫没有漏失呀!老子进一步用这句话来证明这些道理是铁定不变的。“繟然而善谋”这句话很有智慧,也可以单独理解,繟然即是淡定坦然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心静才能有好的筹划和安排。反之,一个心乱如麻的人,不可能有好的策略与计划。

特别结尾总结】本章的总结我采用六月寒道德经(王道密学)企业家班;褚建功同学的作业分享来做本篇结尾总结,在他的质朴而实用分享中体现了“道”的妙用。
第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有勇气地下决断,并不是一件好事;有勇气把事情办得圆滑一点,迟一步多考虑比较好,拖一下不算坏事。但有些事情,绝对不能拖。那么拖与不拖,以什么做标准呢?圣人也做不了标准。“此两者或利或害”,是利是害不一定,老子圣人只能讲到这里,因为这完全是智慧的决断,这是要真正的智慧才可以决定取舍的。在经营企业中,往往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容易出现错误判断,这是我们做企业领导者大多数存在的问题。市场布局、产品创新方向、转型升级等等,都是需要冷静思考,反复论证;一旦决定了方向,就要毫不犹豫的去执行,抓落实,这样才不会错过机会。智慧的决定高于一切,判断利害关系只有通过智慧的决断,一个领导者想拥有智慧,就必须学习圣人智慧,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格局、胸怀、能量,才能更好地运用智慧来经营企业。

第二: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道就是生长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就是它的特性;宇宙也是拥有万物的,但是却在道的手心里翻不出去。“天道永远不跟人争,但是人最后还是向它投降。形而上的无,就是这样的厉害!有最后还归于无,所以,我们效法上天无为而治,无为之道,才能做到不争之胜。假使做企业,能够做到不争,就可能做强做大,企业就可以长久。可是谁有这个本事这个智慧呢?普通人一生都在争,只有有智慧的人去遵循天道才会做到不争。形而上的天道无形无象,无声无音,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人生的善恶福祸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谓的“无主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与福是没有主宰的,也不是相祇,福要惜福,祸要通过自己的反省来消除自己的恶。繟”是像网一样的散开,天道就像一张网一样,无所不在,可是看不见,摸不到,听不见,“而善谋”,意思是有其智慧。真智慧无主宰,但又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物理的自然。天道的规律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之道;没有标准,可是又有一个大原则,一个标准;这个道理,在任何哲学层面上都是最深刻的一个道理,就是因果律,自己造的因,自己自然得这个果,谁都逃脱不了。起心动念处就和天道温和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就是天道。
知库大学——六月寒道德经(王道密学)企业家研修班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下一篇:Sonnet 73 新译及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