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对五大行(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和竞争策略是什么?
长文慎入。之前在
地方性银行如何与全国性银行竞争?回答过这个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格局中,混业经营并没有完全放开,银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整个银行业的体系中,国有银行不论是资产总量还是市场占有量均占有绝对比重。若是对整体的银行业进行制度改革,无疑会引起相关大银行的抵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国有银行的垄断性造成了其距离性特征,故而在银行体系中产生了一部分的资源空隙,给了中小银行发展的空间。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没有全部占有这部分剩余空间,而城商行的产生,既增加了我国银行业的种类,又使得整体金融活动更具有活力和创新性。
一、我国城商行的发展历程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改革与发展健全的产物,具有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区域性特征明显、竞争相对激烈等特征,同时与我国特殊的国情息息相关,几经变迁,形成了具有我国金融机构特征的“特殊”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城商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信用社(20世纪70年代末—1995年)
城商行的前身是城市信用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当时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出现的“类银行”金融机构。中国第一家试验性城市信用社1979年在河南成立,城市政府融资和管理城市地方财政是催化城市信用社产生和快速膨胀的主要动因。到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承认其股份制金融机构止,全国已经有1300多家。随后,城市信用社迅速发展,到1988年发展到3300多家,总资产也由约30亿元上升到284亿元。
1990-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对城市信用社进行了一次全面性清理整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信用社经营经验不足、市场准入把关不严、管理混乱,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把它作为地方“第二财政”,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挤兑等风险。其后,城市信用社又迎来了一次发展高峰,这一期间,城市信用社的数量急剧增加,多数县市级政府所在地都成立了城市信用社。到1993年底,我国城市信用社数量已经达到了4800家。高速发展又进一步暴露了更多问题,199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启动对城市信用社的清理整顿,1993年7月1日起停止审批新的城市信用社,部分城市信用社开始转制为城商行。
第二阶段:从城市合作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1995年—1998年)
1994年启动的全国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对存在诸多问题的城市信用社的改革,人民银行希望能按照合作制建立城市合作银行,以图解决城市合作社面临的诸多问题,降低经营风险。1995年3月确定了北京、天津、深圳、上海、石家庄进行试点,把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合作银行、城市商业银行。1995年7月,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首先开业,同年北京和上海城商行也陆续开业。之后,分三批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和118个地级城市的信用社进行了改制。
第三阶段:城市商业银行探索中发展的阶段(1998年—至今)
城商行在组建时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及其累积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在新的发展条件下逐步显现,1998年,3家城商行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挤提风波,其他个别地方也发生了局部挤提风波,关闭了21家资不抵债的城商行。2000年起,国务院启动对所有城市信用社的清产核资工作,查明资产损失、落实损失弥补措施后,在各家城市信用社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合并重组,或者由城商行并购,这项工作延续到2002年末。
2005年全国共有城市信用社法人机构599家,其中处于营运状态的328家,已经停业整顿但尚未退出市场的271家,66家单一法人社和保留社账面资产总额1432.95亿元,负债1381.9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77.57亿元,账面所有者权益50.98亿元,实际所有者权益29.57亿元,实际资本充足率3.72%,税后利润6.53亿元。至此,我国城商行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二、我国城商行的发展现状
2005年后,我国城商行进入平稳快速发展通道,清产核资、并购重组、股权重置等措施理顺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专业化需求和良好的外部经济金融发展环境使城商行迅速成为我国银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新军,无论是从资产负债规模、资本充足率还是公司绩效等各项经济指标中都得以充分体现。
1、资产规模快速扩张
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反映的是城商行业务的扩张与快速发展,我国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一直名列各类银行前列。
2001年至2010年我国城商行规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873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78526亿元,10年间,资产规模将近翻了8番。尤其是2005年之后,增长幅度尤为显著。2005年我国城商行的规模为20367亿元,到2011年的6年时间,除2005-2006年的增幅为27.35%外,之后每年的增长幅度基本都超过了30%,其中2006-2007年的增长幅度达到了59.3%。即使是在世界性金融危机背景下的2011年,我国城商行资产余额同比增长27.2%,其增长率远高于国有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
2、资产质量逐步转好,绩效水平大幅度提升
2005年左右开始,我国城商行不但在资产总规模上有了巨大增长,在资产质量上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好转。从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资产利润率等各项指标中得以体现。
在2004 年,我国城商行的资产充足率还为负数,从2005 年开始,飞速上升,增长了6 个多百分点。在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
2004 年,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还高达14% ,2010 年降到了0.9%,2011 年则降到了0.8%。城商行不良贷款比率已经接近甚至低于其它类型商业银行。2010年的拨备率也达到了257.31%,超过了同期商业银行217.7%的平均拨备率,保证了各项业务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我国城商行资产利润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我国城商行的资产利润率增长态势十分明显,特别是2006-2007 年,从0.67 增长到了1.03%。
三、我国城商行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主要是用来为企业制定战略服务的,它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大类。而内部因素又进一步分为优势与劣势,外部因素又进一步分为机会和威胁,它们的英文简称分别为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通过SWOT分析法得出战略,而这种战略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主要包括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机会因素、规避威胁因素。
(1)对优势因素(S)的总结
①S1:与地方联系紧密
城市商业银行与当地中小企业联系十分紧密。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企业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这种不对称信息使企业在借贷过程中经常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所以全国性经营的大型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把资金贷给大企业或大项目,而无法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地方经济交融的地缘性优势和时效优势,对当地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效果掌握得更详尽准确。对地方金融市场比较熟悉,与本地经济主体联系密切,了解程度较深,业务关系稳定,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它们通过与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有更为清楚的认识,信息渠道的畅通为银行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基础,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扁平,对于小规模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操作成本也要小的多。
对客户大的了解程度深可以使城市商业银行更注重贷款组合,比如对一家企业的贷款,城市考察企业的不单是考察厂房设备多少,每年利润是多少,也不是单纯把厂房设备等不动产作为抵押物,而是把一个贷款业务切割成几块:一个是对企业老总个人的信贷,第二个是对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的贷款,第三个可以是设备的采购及商业票据的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的信贷,然后再对企业做一些中长期的信贷,每一块都有严格区分。这样可以使相同贷款总额下面的风险不同,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和提高银行收益性。
②S2:经营决策迅速
城市商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单位,在战略决策经营思路上具有自主权,且相对于大银行而,城市商业银行的中间管理环节少,对市场需求可做快速反应。同时规模小、人员少,有利于减少信息传导的削弱与失真同时大大提高政策效率与效果。可以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开创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尤其当市场发生特殊情况时可以快速行动,果断处理。
另外,城市商业银行大多采用股份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权体制,产权关系明晰,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相对于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组织结构扁平化,机构构成简洁、信息传递快捷、决策链短,比大银行更具有经营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快、决策迅速的特点,对资金需求迫切的企业来说能形成强大吸引力。
而且,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往往更有地缘优势,肯吃苦。一般情况下,大中型银行的客户经理面对二三十个企业客户就很优秀了,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有的可以面对上百个客户。这就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对客户的需求能做出快速的反应。比如,城市商业银行在接受贷款申请的,一周内就能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贷款授信过程非常迅捷。
③S3:独立的营销部门
不论是股份制银行还是国有银行很多都没有独立的行销部门,营销的压力都推给分支机构和柜员。银行的柜员压力很大,因为在完成柜台的业的同时,还要兼做行销人员,比如信用卡的发卡量,拉存款的指标,效率不高。而城市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有较为强大的行销部门,积极搜索发现潜在的客户,并对客户进行筛选,定位目标客户是谁提供服务,这种营销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在国外,零售业务做得不错的如汇丰、花旗、渣打等银行都有专门的行销部门做市场。④S4:定价机制灵活
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比大银行更高,条件更苛刻,是搜索发现客户所付出的代价比较高,而且这些客户多数都是中小客户,因此就需要较高的利息来弥补风险。这种灵活的定价也是国有银行所欠缺的。
⑤S5:人脉优势、网点及业务优势
由于网点多、服务好、客户歧视性政策少,本地居民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满意度普遍较高,社会口碑良好.再加上长期的强大宣传攻势下,城市商业银行是“市民的银行”、“当地人自己的银行”这样的观念己经深人人心,在当地拥有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城市商业银行的营销优势还在于其本地化客户经理团队,他们在当地拥有较好的人脉与客户资源,通过现有的各项业务与当地企业、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密集的网点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在大银行看不上的业务领域作了深人拓展,比如票据类业务,贴现、转贴现业务等。
(2)对劣势因素(W)的总结
①W1:规模劣势从资本金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额远小于国有银行和其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并且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补偿渠道无法和国有银行与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较。城市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资本金补充机制,陷入了“资产扩张一补充资本金一资产扩张”的被动循环;而国有银行有国家作为后盾,可以用财政资金、发行债券等形式补充资本金;其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多数已经上市,可以从股市中得到有效的资本金补偿。
从资产总量来看,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全国所有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还不及其中一家。规模上的劣势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对大型集团客户支持、新业务申请等方面大受限制。比如银监会在某些新业务的申请上,规定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的指标,而这些要求几乎将绝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拒之门外。再者,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单家客户的信贷支持受限于其资本金和资产的规模,无法有效满足大型集团客户的资金需求,从而很大程度上将这些优质客户拱手让给国有银行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②W2:贷款集中度高,风险控制难
对于某个城市而言,经济的发展存在周期波动现象。如果一家银行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那么它的发展必然受到城市经济周期的影响。而且,在一个城市里,通常是某个或某几个产业发展较好,可供开发而且前景较好的项目有限。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势必集中到这些业和项目上。这就容易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过高,贷款组合面临较大的系统风险。如果该地、该行业的经济出现波动,就可能产生较大的损失。这种风险聚集不仅对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甚至对当地金融系统的稳定都将产生较大冲击。
再加上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重点服务的中小企业本来就风险系数偏高,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危机甚至面临倒闭。虽然城市商业银行有一套相对灵活的贷款机制,对风险有一定的忍耐度,但也架不住这么多的高风险企业。相对来说,大银行所面临的这种风险小,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些大机构客户,不仅能给他们带来好的效益而且风险系数低。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想通过规模扩张做这些大客户,但是难度很大。这迫使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不去拓展中小企业客户和零售市场。这样一来,多重风险的叠加无疑是将城市商业银行推上了风口浪尖。
③W3: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
城市商业银行被限制在某个城市,这样一来就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现在的很多企业往往是跨地区,甚至于跨国开展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资金清算和存贷款等服务。当前,在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的情况下,银行只能靠企业所在地的分支机构搜集企业的信用资料。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金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客户对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尤其需要商业银行能够跨区域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而不论是资金的流入还是流出,都需要一个结算通道,·这恰恰正是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软肋。显然,仅资金跨区一项流动,这就已经超出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这就能够很好的解释:很多企业在规模较小时与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一旦这些企业做大,实现跨地区经营,往往就会与城市商业银行分道扬镳。
④W4:管理体制难协调,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当前,尽管城市商业银行建立起了“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框架,然而“三会”制度并没有带来“三权”相互制衡的实际效果。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实现了股权结构多元化,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往往仍然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得原本市场经济活动下的委托代理关系模糊。出于自身的既得利益考虑,地方政府通常会对银行的人事调动、设备采购及授信业务等活动实施行政干预,从而频频发生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不懂事,监事难监事,独立董事缺独立”的现象,致使“三会”制度形同虚设。
⑤W5:金融创新能力弱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经历和人员素质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大多是“拿来主义”,始终处于“邯郸学步”阶段。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竞争层次的提高,这种低水平的复制式翻新是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受诸多条件限制,城市商业银行对产品创新往往力不从心。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单位开发成本高。因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较大型的新产品开发基本需要采取外包给专业公司的方式,这样使得单位开发成本高,一旦新产品的市场未达到预想的规模,就会出现较大的新产品开发风险,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上的畏首畏尾。上马一个项目成本太高,譬如银行卡业务,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网点限制,开发银行卡业务的成本无法分摊,只能自己承担。而对于相同的开发成本,国有商业银行能从数百倍乃至数千倍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回收投资。
城市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还包括:没有高水平的rr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自身研发能力薄弱;信息来源渠道受限,运营区域的狭小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收集信息的不畅和市场调研范围受局限,以至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常常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等。
(3)对机会因素(O)的总结
①O1: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多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东之一,随着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从干预银行经营决策尤其是干预贷款发放,逐步转变为支持城市商业银行自主稳健经营、防范风险。同时,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很希望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城市商业银行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相应的保护和支持,一些有潜力的政府金融服务项目和比较优质的基础设施项目常常落户城市商业银行,比如地方政府部门掌握的资金大多存在城市商业银行,比较优质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由城市商业银行来实施,政府可以干预控制的金融服务项目如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等也大多落户于城市商业银行。
②O2:农村资金供给不足
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两项: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两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现实情况却是:近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调整,实施“重点城市,重点企业”的经营策略,收缩、撤并县级经营网点,贷款管理权限上收,并将在县域中汲取的资金上交;农村信用社为了追求效益,偏离支持“三农”方向,把农民的存款投向城市工商企业与房地产开发;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将农民的存款转向城市等,造成农村资金严重短缺。要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的矛盾,除了要加大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外,还应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卫生事业、农业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以填补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空缺。农村资金供给不足,但是农村金融却又有广大的前景。正好为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机会。
③O3:国家扶持中小企业
国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将迎来难得机遇。在贷款供给方面,中小银行将在准备金等方面享受更多政策倾斜;需求方面,则更多的视异地分行的发展状况而定。开设异地分行,继续推进规模扩张,以量补价将成为城市商业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除了财政政策的直接刺激,调整后的货币政策也积极引导新增信贷资源向“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区重建等经济薄弱环节倾斜,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政府确定的产业重点进行支持。商业银行在这些贷款支持政策下放贷给中小企业和贸易类企业,当发生不良贷款时除了出售抵押或质押的资产外,还可由政府补偿产生的本金损失部分,这有助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城市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缓解放贷风险。
(4)对威胁因素(T)的总结
①T1: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分走本来属于城商行的市场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设立了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进行小企业信贷的流程再造,将小企业贷款业务独立出来,采用独立的信用评估体系,独立的指标考核体系和业务流程,建立小企业的风险定价机制,从而保证了小企业信贷中风险和收益平衡。此外,城市商业银行还要面对业绩优良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家倾力支持的农村金融组织等机构的“围剿”,传统的优势业务领地面临着被蚕食的尴尬境地。
②T2:银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
城市商业银行在国有银行、外资银行和其它股份制银行的夹缝中生存,竞争十分激烈。
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撤消县域营业网点、并逐渐将业务发展重心转移至经济中心城市、收缩基层业务、缩短管理链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酿造现代赢利模式。在国有商业银行规模、资金、人才、技术与管理等强大优势面前,势单力薄的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加剧。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服务壁垒的消除,服务入微、综合化经营、管理一流、技术先进的外资银行将逐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外资银行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一是经营规模上,凡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都有优良的资产,雄厚的资金,因而竞争能力和化解风险的能力都很强大。二是有成熟的市场操作经验。它们一直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在国际国内、货币与资本市场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三是混业经营的优势。
另外,传言银监会已向民营银行颁发了营业牌照,民间资本的引入必然加剧了银行业竞争的激烈态势。
四、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我国城商行战略选择
1、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1)转变经营理念,加强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实施以效益为核心的集约化、精细化经营战略 。
(2)大力发展新兴业务,积极推进经营收益的多元化,将金融产品的创新作为城市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
(3)取得中央银行与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
(4)借鉴国际经验,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5)立足地方、回报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WO战略(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优化股权结构,改善经营机制。
(2)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 。
(3)明确市场定位,调整客户结构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
(4)调整业务结构, 推进经营与收益的多元化战略 。
3、ST战略(依靠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
(1)利用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地方经济交融的地缘性优势和时效优势,建立科学高效的产品定价体系,提高产品价值回报。
(2)加快与同业的广泛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4、WT战略(克服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1)提高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加强资产负债价格管理。
(2)加强对高素质金融人才培养,建立完善内控机制,防范和弱化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五、城商行与大行竞争模式
1、着力服务本地经济
城商行应立足地方经济,地方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才是城商行更好地扩张发展坚实的后盾,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氛围;另一个方面,城商行的经营发展更上一层楼,可以更好地扶持当地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互助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当下体制转型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课题,但鉴于自身市场化力量不足,不能完全的发挥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城商行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基础建设,增加新的利润空间。
2、着力服务中小企业
大银行不愿意涉足中小企业领域主要有一下原因:从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经营规模小、管理能力有限、信用记录与大银行审核标准不符、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不确定性等,都没能力保证所带资产的安全性;从大银行的角度而言,为了控制成本、降低风险、实现利润,通常把目标锁定在有一定声誉和能力的大项目、大客户,为了最大可能的减少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大银行一般会有很严格的放贷条件、差别贷款待遇和严格的担保条件,使中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大中型银行一般具有运营成本大,管理链条多,外加信息对称度不高的特点,没有办法或者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此相反城商行运营成本小,管理链条相对少,组织结构扁平化程度高,获取信息较为便捷,更有效的避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良贷款的发生,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更具优势。而且中小企业经营转换灵活、产品多种多样、分布广泛如果得到适当的扶持,可以在当今竞争激烈市场上异军突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推动力。
3、明确市场定位
展现中小企业和本地居民市场所具有的优势,加强其服务和产品的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根据中小企业的规模特点,量体裁衣制定与之相符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对于刚刚起步并且有着美好前途的公司,应适当放松贷款管理,降低准入门揽,贷款应小额化、分散化,
营造宽松适宜的服务环境。改良现行的贷款流程,减少错综环节,使之更具便民性、操作性;积极响应中小企业和家庭的资金需要,提高效率、不断创新、优化市场。其二,细化定位群体。充分利用自有的信息分析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家庭居民的基本财务状况,确定其金融需要和财务目标,拟定个性化并且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产品组合和服务。并且可以运用联谊的方式,构建良性互动的沟通平台,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发展成熟具备一定条件的城商行同样可以把突破口放置在农村市场,进行村镇银行的发展建设,实现多元化的发展途径。
4、加快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提升城商行品牌价值和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城商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本着简单、实用、透明的原则,逐步以特色化的创新产品满足不断提高的群体需求。城商行加快金融创新以其明确的市场定位为前提,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创新的立足点,在特色行业、优势领域持续展开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树立其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拓创新新途径。城商行虽资金实力有限,但经营管理机制灵活,适于发展创新产品,打造自身特色。
5、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创新
所谓城商行差异化策略就是着手银行业服务的薄弱之处,发展其他银行很少涉及或者还未涉及的领域,尽量减少同质化的角逐,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实现创新化经营的终极目标。差异化发展策略是明确定位下的进一步细分。立足地区中小企业和家庭居民是城商行广义的市场定位,在这种明确的市场定位下,继续细分市场是必要,否则就无法确定有效的模式提升品牌竞争力。依据市场的不同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强化市场定位,深化特色品牌,尽量避免同质化的低层次角逐。当前,城商行差异化的实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向中小企业和居民展开服务,第二种是依靠特色经营,专攻细分市场,大力拓零售业务市场。
(1)中间业务一般不牵连银行的自有资本,风险承担小、有些业务甚至是零风险,创收利润可观,加快创新中间业务的发展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增长点。尤其是结算支付、代客理财、国债代销等资金占用少,促进收费业务多元化发展,注重代客理财手段的创新,和附加值高的中间业务的创新服务。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务竞争加剧的产物,企业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代表。中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稳固的手续费,无需承担风险是一项安全性高,极具潜力的重要利润来源。中间业务的创新可以丰富银行业务形成多样化组合投资,有效的降低营业风险。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使银行服务更加的全方位、综合化、多样性,更好地发展和维护客户。在存贷利差缩小、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是突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城商行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选择性的采用低端中间业务稳固发展、中端中间业务开拓发展、高端中间业务培养发展的大致方针。稳固低端,意味着稳固发展传统的中间业务,当没有更好地创新业务出现时,可以保留一些收入稳定的低端业务作为过渡;开拓中端,全力发展那些可以为城商行带来丰厚的可持续收入的中间业务,终端业务对于城商行人力、物力的冲击不那么强烈,外加市场需求后劲依旧,可以是重点发展对象;培养高端,主动创建适于培养高端中间业务的氛围,培育技术创新型员工、!烈员工创新的的积极性、加快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提升系统信息化、协调职能部门。
(2)重视个人业务创新发展
高收入消费群体拥有庞大的需求和能力,城商行应重视针对私人金融业务产品创新。城商行应加强私人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私人消费者有不同的金融消费喜好,针对不同的财务情况划分不同的等级,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和财务计划,满足私人金融市场,获取最佳收益。通过引导客户如何对现有资产进行保值增值,实现发展的多元化,提高综合创新力。
网络支付系统的竞争力同样来源于其创新力。作为突破以往支付终端瓶颈的全新出发点,也是提升城商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网上银行成功的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满足了客户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需要,并且可以实际减少雇员、网点等支出,突破空间限制,提高业务办理的速度,更易实现规模效益。及时、安全、便捷、实用的网络支付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大力发展此业务是城商行创新进入新市场的体现,也会积极推动城商行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城商行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在同质性较高的银行服务业创建自身品牌,赢得声誉,只有依靠不断的创新产品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优势。城商行应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计对个人的金融创新,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增加服务特色;通过个性代理业务,深化品牌形象;拓展银行卡的功能,尤其在小额贷款、家庭贷款方面创新特色;逐步创新人人理财的咨询服务质量。值得强调的一点,创新的根本驱动者是人才。城商行应明确只有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竞争力。牢固树立人才立行、创新兴行的指导思想,重视人事方面的改革。
6、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一般地方财政是城商行最大的股东,对其拥有较为强大的控制权,在较大程度上使其依赖于当地政府,受其管理容易导致准行政式的资金投入和风险积压。城商行在强化治理结构,完善运营机制方面应注意一下关键因素:
(1)明确治理层次“股东大会一董事会一监事会一高级经理”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简明扼要的规定股东、监事、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使各个治理主体充分发挥其职能。积极确保董事制度和监事制度的独立性以及专业性。划定“三会一层”的工作职能、运作程序。杜绝在影响银行运行的重大决策上出现内部人独断控制。明确的治理结构目标是完善治理结构的前提,也是确保城商行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保障。股东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应赋予股东表达意愿、有限行使权力的机制,并且保证其表决权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董事会成员应由股东大会提名决定。通过设置外部董事可以更有效的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因为外部董事一般专业性强、富有经验、与公司行政相分离,可以使治理结构更加的规范化。并且可以设立辅助部门,帮助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对明确治理结构目标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职权滥用并且可以及时反馈运作结果。
(2)发展匹配的股权规模,使其适度多元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该选择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股权发展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且业绩良好的城商行可以考虑引进外部投资者;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利润大幅提升的城商行可以选择上市优化股权结构;对于正在面临摆脱困境,势头良好的城商行引进法人企业,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匹配的股权结构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规模匹配。适宜的股权结构应与银行的资金实力、业务规模、职员构成相匹配;其次是结构匹配。实现多元化的途径较多:股权改革、上市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城商行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选用适当的办法,改善地方政府过分的占比过大现象。
(3)建立有效的监管和制衡制度。科学评估高层管理人员的业绩表现,实施一系列明确的赏罚制度。完善业绩评价系统,多劳者多得,适当的奖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适当的信息披露,提供银行业务经营绩效的透明度,使公众和股东对银行的运营绩效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内部人独断的现象,维护银行的利益。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