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 理财经理被迫创业转型
近日,有财富管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原先在机构从事理财工作的经理们倍感压力,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转型独立创业,向不同金融机构“采集”产品,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为客户分散风险。
不过记者发现,目前独立理财事业的短板在于风控,特别是对资产遴选及审查方面。独立理财师与专业财富机构的能力差距明显,优化资产端的供应亟待强化。
理财师开启创业模式
激荡了一天的科创板在第二个交易日出现了涨势疲态,仅4家公司收涨,相比于首日动辄翻倍的造富神话,今天的行情似乎是在收割获利盘。类似的高弹性、高风险走势在开市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预测到,包括理财经理小王(化名),但他却因此而丢了工作。
供职于国内一线财富管理机构的小王本是一名理财经理,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向用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信托、私募等产品的推荐、销售。不过自《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以来,有关产品亏损所衍生的用户问责越来越多。他告诉记者,没有所谓“刚兑”的背书,他们给客户推荐产品时谨小慎微。
曾有某私募找上门来让推荐科创板打新产品,小王领导接单后立马当成月度业绩考核指标,然而T+1的交易机制和首发前五日不设涨跌幅的限制,再加上参差不齐的科创板公司质地,有点价值投资逻辑的小王对所谓投机式打新并不看好,自然很少向客户定向输出关键产品的推荐,也让他的业绩一落千丈。他开始转型,不再被动接受资管买卖的指令,准备开启主动管理大幕。
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出来单干的理财经理其实越来越多,理财经理意识到难以依靠机构刚兑的“背书”来销售理财产品,干脆自主创业向不同金融机构“采集”产品,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为客户分散风险。
据记者了解,由于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前,信托、券商、私人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对理财经理的考核非常严格,特别是在刚性兑付前提下,投资人风偏被适度放大,机构销售的隐形弹性空间充满想象。而据小王介绍,如今已经打破刚性兑付,领导依然会用之前的标准来对当下的销售计划有同样要求,但失去刚兑,投资人并不轻易买单。“再干下去我们的投入与获取将更加不平衡,可能拿着较低的销售佣金,却不得不承担产品亏损所衍生的用户问责压力。”
这正是目前理财经理普遍选择另谋出路的原因,有信托公司财富管理部分负责人坦言,他们公司曾有约四分之一的理财经理动了创业的念头,“由于部分理财经理手握重要客户资源,因此一些人的离去对传统机构也是不小的冲击”。
资产遴选及审查渐成创业痛点
可见,机构理财经理的流失造成的是资源和业务的双向流失,但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正是因为有长期的资源累积,机构培养出的理财师恰恰是构成目前资本市场主流资产配置的关键导流力量。
有独立理财师向记者提到,一些有意创业的理财经理手握大量用户与可投资资产,“其实在与众多持牌金融机构产品销售谈判过程中,获得更高佣金提成,即便是专门提供财富管理服务,也能获取更丰厚的委托投资额。”他表示,如果顺利,自己创业的年收入或是之前的5倍以上。
不过记者发现,这样的创业势头并非没有尴尬之处——理财师一旦脱离了机构,就脱离了大量资产端供应、脱离了一套遴选和审查资产的系统,也脱离了跟踪市场每一个最新脉动的信息源、脱离了对行业保持领先认识和理解的知识库。同时,这也意味着原本固定的办公场所、交易过程各项杂事、品牌营销等方面,都需要理财师个人去完成。
有分析指出,按照以往金融机构的客户服务模式,一个理财经理通常服务30~50个客户,考虑到理财师创业后将自主承担运营、房租、人员聘用等开支,如此客户数量可能无法确保其实现盈利。
针对以上行业痛点,国内已经有创新团队开始构建独立理财师服务平台,尝试通过办公补贴、联合办公、扩大理财产品采集范畴、加强创业培训等方式解决。比如,由慢钱科技和两位独立理财师共同创立的“慢享理顾空间”,其为入驻的理财师提供知识学习、产品配置、客户管理、培训支持、交易管理等涉及执业各关键环节的系列支持。
在国际上,类似这种社区化运营的工作空间均被统称为“创客空间”,最早于2005年出现。其特点有二,一是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者展开合作,二是空间运营商会提供一系列服务和创业支持。
但在国内,类似的商业还未正式兴起。慢享理顾空间合伙人黎勤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创业的构想就是针对独立理财师做社区化专业运营。据介绍,进驻该空间的独立理财师会享受三大模块的服务,分别是后台支持、产品路演和线下培训。特别是在科技赋能理财规划方面,黎勤伟表示,会帮助独立理财师实现个人IP化、品牌化,并借助多元财商课程及TAMP平台内的一站式线上学习体系,帮助独立理财师提升投资者教育的效率。
独立理财师能否成为国内财富管理领域的新势力,首先得迈过创业成功这道坎。但总体来说,单兵作战的实效性有待市场进一步调教和风控跟进才能优化和完善。慢享理顾空间或许能在资产遴选方面提供更多信息来源,组织形式也有益于各项理财投资在阳光下运行,但筑起用户资产保值增值的“防火墙”还需要更多资管配置和法规体系得以完善。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