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花4万美元,为什么说《阿凡达2》每一帧都是经费在燃烧?
《阿凡达:水之道》上映一周,你看了吗?
据悉,本片制作成本超过4.5亿美元。按193分钟的片长来算,每分钟制作费是233万美元——也就是说,大银幕上的每一秒,都要烧掉将近4万美元!
一眼万金,还是美金。
所以我们一直推荐大家找个最大的银幕、最高配的影院来欣赏《阿凡达2》,否则真的有点暴殄天物。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制作费究竟花到哪里了?
如此天价的电影,在看的时候我最该留意哪些场景、哪些细节?
这些钱花得值吗?好莱坞电影公司为什么会“一掷千金”给电影人做这样的大片?难道就因为导演是“卡神”吗?
今天这篇文章,让你一文读懂《阿凡达:水之道》的“烧钱之道”。
与“实拍狂魔”诺兰不同,在卡梅隆眼中,影视的未来是计算机虚拟出来的。
他一直坚信、并且不断践行着用计算机影像仿真技术在大银幕上“虚构”出一个“真实”的世界。

卡梅隆心怀潘多拉星的故事,心心念念等到2000年以后技术成熟,才把《阿凡达》首次用“真人表演动作捕捉+计算机渲染”的方式搬上大银幕。

负责动捕技术实现的维塔数码,我们也不陌生。
维塔在《指环王》和《猩球崛起》系列影片中把这套技术锻炼得炉火纯青,然后通过《阿凡达》把整个解决方案发挥到极致。

《阿凡达》埋下了“表演捕捉”、“虚拟制作”、“实时渲染”等多个趋势性影视制作技术的种子;影片票房的巨大成功也极大地鼓励了好莱坞对技术的探索。
前几年卡梅隆监制的《阿丽塔:战斗天使》,真人面部的表演捕捉,从硬件设备到最终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升级。

《阿凡达2》的面部表演捕捉在《阿丽塔》技术上再次迭代,精致程度和12年前的《阿凡达》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这还不是重点,这次最烧钱的地方是——水下动作捕捉!
史无前例,全球首次!
过去即便是好莱坞“巨制大片”,水下镜头都是先“干拍”、然后再用CG来补上水的效果。

前作《阿凡达》结尾有一段杰克落水的镜头,也是这么拍出来的。

续作筹备期,为了在后期让CG动画师获得更精准的动作和表演捕捉数据、以呈现更逼真的CG效果,卡梅隆提出要“实拍水”。大家当场傻眼,觉得不可能。
“极客精神”,就是挑战技术上的不可能。
卡梅隆在影棚里建了座可容纳90万加仑(约3400立方米)水的大水箱,尽可能真实地模拟海底生态,还原洋流动态。


所有演员都经历了专业潜水训练,因为相当多戏份都在水下完成。

为了呈现纳威水族部落居民的水下力与美,剧组为演员们特别打造了一套“水下动力动捕服”,提升水下运动表现。

几十台定制的水下滑板,被采购用于模拟潘多拉星海洋生物的动态。



拍摄环境中,水上和水下都架设了动捕摄像设备。

因为水面有“镜面”效应,会严重干扰动捕摄像头精确捕捉动作信息;
剧组用大量乒乓球改成的白球铺到水面上,这层不透光球体既能“化解”镜面效应,又能让红外动捕摄像头捕捉到演员的表演;
最重要的,如果哪个演员在水下憋不住了需要换气,Ta可以瞬间从这些轻巧的小球中穿出水面,保证了演员的安全。(聪明!)

现场照片中,我们看到演员头部都配备了表演捕捉设备——所以憋着气的同时展现演技,这一切都是来真的。

我们知道,在拍摄第一部《阿凡达》时,卡梅隆团队与索尼合作“发明”了既能拍电影级3D画面、又能连接动捕和虚拟拍摄设备的摄像系统——Fusion 3D摄像机。

它由两个索尼F950摄影机组成,通过分束器同时拍摄左右眼画面。

由Fusion拍摄出来的“原生双眼画面”,生动模拟了人眼对景深与对焦的感知,从而获得更加逼真自然的立体3D视觉效果,这个大家有目共睹。
而这次,Fusion 3D拍摄系统再次升级,而且还有了独一无二的“水下3D拍摄”解决方案。
新摄影机依然基于两台SONY Venice摄影机打造,此次升级有两大亮点:
第一,把 主影像传感器 与 摄影机身 分离,两者由长达12米的线连接。

导演和摄影师就能轻松手持影像传感器拍摄,不用同时扛着笨重的摄影机身作业。

第二,卡梅隆为“水下3D拍摄”找到了Fusion摄影机的“兄弟”——Pawel Achtel的“次世代3D摄影系统 DeepX 3D”。

它搭载了Nikonos水下专用镜头,通过水下分束器同时拍摄左右眼原生画面,而且解决了水下画面扭曲、色差、清晰度等问题,能拍摄电影级高分辨率3D画面。


这里有个小插曲:
刚用DeepX 3D系统水下拍摄时,卡梅隆团队发现画面总被成堆的泡泡干扰,后来摄影师在镜头上使用柯达 Photo-Flo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顺手工具的加持下,绝美的水上水下3D、8K影像才得以诞生。
最低调的“炫技”,莫过于“你觉得一切都更逼真自然了,却又好像说不出哪儿有了变化”。
我们就说两个《阿凡达2》在CG制作上的“魔鬼细节”,让你感知到经费的去向。
“脸部特写”是最见CG功力的地方,而“眼睛是心灵之窗”——如果你感到这次的纳威人更生动鲜活,因为他们的眼睛里有光。

还记得同样是维塔数码打造的“阿丽塔”吗?她的瞳孔内含830万个多边形,专门的算法能根据角色情绪变化和光源不同,让瞳孔会产生不同细腻的变化——这样人物就具备了灵动的“眼神”。

这已经是几年前的技术。纳威人眼中的“眼神光”,包含的多边形只会更多、背后技术只会更加惊人。
当年“阿丽塔”专属特效制作团队超过800人,渲染电影启用了3万台电脑,渲染总时长达到4.32亿小时——没错,计算小时的单位是“亿”。
《阿凡达2》渲染对算力的要求只会更高,渲染工作量难以想象。
除了“劳力”,CG更需要“技术含量”,时不时的就得“搞科研”。
《阿凡达2》自然有大量“水”和“各类材质浸水”相关CG效果呈现,巧的是,2019年起,维塔数码开始申请多个与“水”有关的计算机影像专利。
这场杰克在水中训练坐骑的戏,布料材质被水打湿的状态就值得一个专利!



另外头发入水、发丝被水浸湿后的状态算法,背后有多篇计算机影像技术论文支撑。
小到身体发肤,大到场景光影,《阿凡达2》就像是整个主创团队真的去到潘多拉星拍出来的,这背后全是技术含量!
站在“阿凡达”项目的肩膀上,整个影视行业的CG技术再次升级迭代,我们未来也能看到更惊人的CG效果了!
除了上述革命性突破,《阿凡达2》在影院放映技术上还首次尝试了“可变帧率”(Variable Frame Rate):
影片在激烈动作场面时,帧率会升高成48帧,这样做能去掉24帧时的“颤动”,画面动态更利落;其余舒缓的画面都是24帧。
不论你是否接受,我们都该佩服卡梅隆“勇于尝试”的态度。
说了这么多,用导演自己的一句话总结:
每一帧都为更大的银幕、更高的分辨率、更有沉浸感的3D效果而打造!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