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香港天文台:洋装穿在身 心是中国心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19 阅读数:人阅读

 

香港天文台今时风貌。图片来源:香港天文台

身世飘零生于忧患

1860年,清朝政府被英法联军击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部分被纳入香港殖民地,交由英国管治。

1879年,随着香港人口增加,东亚地区台风的破坏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英国皇家学会提议在香港建设气象观测台站,加强对台风的观测。

当时,东亚地区只有四个专业气象观测台站,分别位于北京、上海、马尼拉及雅加达。从地理位置上看,在香港建站正好可以填补四座台站之间的“观测空白”。

1883年夏季,香港天文台正式创办,杜伯克博士任天文台首长天文司。很多人疑问,这个台站以气象观测的目的创立,为何称之“天文台”?事实上,香港天文台创立之初的职责包括授时、气象观测、磁场及水文观察,与天文毫无关系。可是,由于“Observatory”一词有“气象台”和“天文台”两个意思,当时负责翻译的华人将其错译为“天文台”,便一直沿用至今。

英皇曾授予香港天文台“皇家天文台”的标志。图片来源:百度

1884年,香港天文台从最初的气象观测业务拓展至预报预警领域。该台创立了热带气旋警告系统,并支撑起亚洲最早的海洋气象服务业务。

当时,香港天文台设立了一套分别为鼓形、球形和锥体形状的示警标志,将其悬挂在天文台所在的小山上,用来告知离港水手热带气旋的位置及移动方向。这些示警标志在1917年被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取代,直至1961年才不再悬挂。在创立初期,香港天文台不仅使用过这种“肉眼识别”的预警方式,还以鸣炮的方式提醒居民台风来袭。

由于香港天文台创立以来对当地社会发展及来往商船安全航行大有裨益,1912年,英皇乔治五世对该台授予“皇家天文台”称号。但对于在香港生活的华人来说,这一“荣誉”却让人五味杂陈。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天文台的名字得以恢复。

历经战火顽强生长

在20世纪,由于相较于内地更容易接触西方科技,香港天文台得以快速发展

1916年,香港天文台全面开展对主要气象要素的24小时观测业务;1921年,该台利用测风气球进行高空探测,三年后利用飞机探测高空温度;1928年,该台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在香港电台对外广播;1929年,该台开始进行飞机人工增雨实验;1937年,该台开设航空气象服务……

1951年,航拍下的香港天文台。

正当香港天文台快速发展之际,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香港。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陷香港。香港沦陷期间,香港天文台日常气象观测业务被迫搁置。然而,凭着几位被日军俘虏的职员的努力,香港天文台仍然断断续续地维持部分天气观测工作,这一义举成为该台138年历史上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战胜利后,香港天文台于1948年加入国际气象组织(IMO,即WMO的前身),从此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949年,香港天文台开始利用无线电探空仪及雷达探空系统来测定高空气象资料,并在国际气象组织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以香港为基地的气象探测船队。

香港天文台于1959年在大老山上安装的首部天气雷达。图片来源:香港天文台

1964 年,香港天文台工作人员正在接收极轨气象卫星信号。 图片来源:香港天文台

1959年,香港天文台在大老山上安装了“迪卡41”型天气雷达,这也是香港首座天气雷达。1964年,该台开始接收极轨卫星传输的监测资料。1973年,该台启用计算机系统处理预报业务。1988年,该台开始运行天气预报数值模式系统,集中处理影响香港及邻近区域的小尺度天气系统。1994年,第一台多普勒天气雷达开始运行。1996年,香港天文台设立网页,迎来“互联网时代”。

血浓于水携手同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政府初步与英国方面接触,开始着手解决香港问题。而香港与内地在气象领域的交往也随之日益密切。

1975年,香港天文台与国家气象局(现中国气象局)在北京签署协议,建立了一条连接北京和香港的气象电报电路,让香港与内地多了一条宝贵纽带。

1982年11月,时任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途经香港时,时任香港天文台台长费愨(Mr.John Edgar Peacock)向他探询可否在香港以南的岛屿上建立一个自动气象站。该自动站位于内地管辖范围内,其观测数据对粤港两地提升台风季节的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尤为重要。经协商,双方初步议定,自动站设备和维修更新所需器材由香港方面负责,自动站建设由广东省气象局负责,安装和定期维修由双方派员共同完成。

1983年,国家气象局向外交部、总参谋部和公安部请示在广东省担杆列岛建立一个自动气象站,获得批准;同年,国家气象局和广东省政府批准了粤港气象合作会谈方案。

1984年,中英两国发布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份声明指出,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对香港地区(含香港岛、九龙及新界)行使主权,并确定了中国政府对香港回归后的基本政策方针,即“一国两制”。也是在这一年,香港天文台与广东省气象局签署有关建立自动气象站的合作协议。

1985年7月11日,粤港联合建设的首个自动气象站在珠江口的一座名为黄茅洲的无人岛上落成。当天20时,该站首份气象监测资料便传送至粤港两地。

曾多次参与黄茅洲自动站维护工作的广东省大气探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杨志健说,因为是无人岛,他们每次上岛都要自带镰刀,一边割草,一边前行。最初,上岛只能租用渔船,由于没有停靠的码头,工作人员只能从船上跳上岸,有几次差点失足落水;后来,条件改善了,两地同行会共乘香港飞行服务队的直升机上岛。

30多年过去了,黄茅洲自动站依然在“服役”。而它见证了两地气象合作的开展与深入。

开拓创新 造福乡梓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百年梦圆。香港天文台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

香港回归以来,香港天文台在天气服务、航空气象、国际合作、临近预报以及气象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与内地气象、航空、地震、海洋和核安全等部门加强了合作交流;与广东省气象局,深圳、珠海等市气象局交换观测数据、预测及预警信息,设立通信渠道,取得多项实质性成果。

2002年,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办、香港天文台开发和管理的世界天气信息服务网站正式运作,成为世界上首个涵盖全球各大城市官方天气预报的网站。同年,该台在赤鱲角安装世界上首台用于机场天气预警的激光雷达,其航空气象服务获颁ISO9001:2000认证。两年后,该台成为亚洲首家可向全世界发送商业航班天气报告的气象机构。

2005年,香港天文台与广东省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合作建成闪电定位网络,推出闪电位置预报服务产品;同年,该台开始接收风云气象卫星传输资料。

建于香港最高峰大帽山上的香港第二座多普勒天气雷达。

台风是影响香港的最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11年,香港天文台与飞行服务队合作,首次使用定翼飞机收集南海热带气旋数据,填补了这一区域气象数据的空白。2012年7月,当台风“韦森特”正面袭击香港时,香港及时发出预警。当地媒体称赞,连街头流浪汉都获得了预警信号,避风去了。2016年,该台引入飞机下投探空仪系统收集热带气旋气象数据。

香港天文台针对1319号台风“天兔”发布的“三号风球”警报。图片来源:中新网

根据香港一家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当地居民对香港天文台提供公共气象服务的满意度持续维持较高水平。2007年,香港天文台开展“一区一站”计划。一年后,北京奥运会马术项目在香港举办之际,该台推出了香港分区气温预报产品。2010年,该台推出“我的天文台”智能APP,如今,该APP可提供基于个人位置的未来两小时降雨预报服务产品。2013年,该APP访问量就已超过网站浏览量。目前,香港天文台的公共气象服务已拓展至微信、微博、脸书、Twitter等平台。

开放合作拥抱未来

香港天文台当前的“掌门人”是现年53 岁的岑智明。六年前接棒台长一职时,他成为香港天文台一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台长。

岑智明是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也担任着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委员会副主席一职。2016年10月,香港天文台与中国气象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北京签订联合建设亚洲航空气象中心的合作协议。在他看来,香港天文台这家“百年老店”要办得更红火,离不开与内地的深入合作。

岑智明说,在气象观测方面,香港天文台将与内地气象部门合作,加强南海气象观测能力,有效监测和预报强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异动情况;强化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分析;继续利用飞行服务队的飞机进行观测;加强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的合作,利用南海北部的定点气象浮标网络,实地探测最新天气情况。

在天气预报方面,香港天文台将与广东气象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研发数值预报模式;利用流动通信平台应用程式及社交网络,以多元化方式发布信息;通过社区天气信息网络等服务项目,发挥公众教育的作用,加强市民对天气观测和预报的认识。

在气候服务方面,香港天文台将进一步与内地气象部门合作,加强区域资料的共享,以满足社会各界决策和长期规划需求,帮助社会大众应对气候变化所衍生的极端天气和其引发的风险。

作为我国百年气象台站中的一员,香港天文台地位独特而不可或缺。就像那座维多利亚风格的老楼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它却永远有着一颗中国心。

本报记者段昊书   通讯员谢忠军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7年6月30日六版

责任编辑:张小娟  卞赟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想快速查询天气预报及资讯,

请打开“中国气象报”公众号,

点击底部中间的“微天气”--->“天气预报”,

居家生活出行必备哦!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