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接近90年代才结束内战,此后也不时有内忧外患,为何人均GDP有1万多美元?
黎巴嫩,一个常年成为中东各国争夺霸权前线的小国,在中东被认为是宜居的天堂;但是在战乱年代,它又会成为各国各教派争端的前线,成为一片混乱的地狱。接近90年代才结束内战,此后也不时有内忧外患的黎巴嫩,中东火药桶是如何成为商业王国的?请看今天的文章。
中东小巴黎
黎巴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黎巴嫩山脉西麓的海岸线。黎巴嫩山脉是低洼的阿拉伯半岛为数不多的真正高山。高耸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地中海的水汽,形成了发源于山间的河流并提供着稳定丰沛的降水。由此诞生了该国最富裕的人口密集区:贝鲁特、的黎波里等中东大城市。
在狭窄的海岸地带以东
便是我们熟悉的沙漠中东
(约旦河和死海依赖于来自黎巴嫩的水源)
三千年前腓尼基人就在此创造了辉煌的商业文明,此后凭借密集的人口和优良的港口属性,黎巴嫩一直维持着地中海沿岸航运中心的地位。相对开放的宗教环境,更是让各国商人都愿意在这里做生意,进一步助推了黎巴嫩的商业繁荣。
贝鲁特群像
不过黎巴嫩的宗教开放,并不是天然如此,而是在长期的博弈中形成的。地缘位置在这当中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黎巴嫩境内的两座山脉黎巴嫩山和前黎巴嫩山,分别形成了阻挡来自东侧强权攻击的两道防线。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叙利亚,都没有能在复杂的山区地形中彻底征服黎巴嫩这个地区。这让这里成为了一些小众教派躲避追杀的最佳藏身之所。
重重山谷之间
真是各种割据豪酋的好所在
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天然是异教)、伊斯兰教德鲁兹派(被穆斯林认为并非自己人)、伊斯兰教什叶派(和多数派逊尼派相比的小众群体)以及部分和主流观念稍有分歧的逊尼派穆斯林,全部躲进了黎巴嫩这个大熔炉。
在千年的争斗中,这些教派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基督徒主要控制沿海商业地带、穆斯林控制贝卡谷地的农业用地,倒也相安无事。即使是殖民时代法国打破了这种平衡,也在后来黎巴嫩的建国运动中找到了一种妥协的安排方式。
1943年黎巴嫩正式脱离法国的委任统治,成立黎巴嫩共和国,定都贝鲁特。三大教派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人士担任,而议会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这种安排延续至今,还被一些其他国家借鉴(如伊拉克)。
黎巴嫩商业帝国
看上去除了教派复杂一点外,这个国家本应前景无限,只是邻国一个比一个不让他省心。
首先是以色列建国,随后爆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中东战争,巴勒斯坦难民如潮水一般涌向黎巴嫩南部,严重改变了黎巴嫩的教派格局。
时任巴解主席阿拉法特
特别是1970年,巴解组织在约旦夺权失败,残部被黎巴嫩收留,将黎巴嫩南部变成了反以基地,基督徒和穆斯林矛盾一触即发。
以色列插入中东
巴勒斯坦四散奔逃
无论是难民还是巴解组织...
1975年激进基督徒与巴勒斯坦游击队爆发冲突,其他各方势力也逐渐卷入其中,黎巴嫩长达15年的内战就此爆发。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趁机派出部队,军事占领黎巴嫩东北部近30年。
叙利亚西面的自然出海口
北部被土耳其吃掉
而最重要的黎巴嫩
叙利亚则一直将其视为自己的一个省
等到1982年以色列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占领黎巴嫩南部广大地区,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伊朗和叙利亚随即支持黎巴嫩南部什叶派穆斯林成立了黎巴嫩真主党(Hezbollah)作为反击。
贝鲁特大屠杀
黎巴嫩彻底变成了人间地狱,内战中至少有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约90万人(战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流离失所。外国投资纷纷撤出,黎巴嫩人民逃亡世界各地。
但这些难民继承了腓尼基人善于经商的血统,在国外的生存夹缝中创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其中,拉美和西非可能是黎巴嫩人最成功的地区。
墨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斯利姆·埃卢
就是黎巴嫩后裔
2010-2013年《福布斯》
排行榜首位(世界首富)
以巴西为例,在1884年至1933年之间,有13万黎巴嫩人移民到巴西,内战期间又有3.2万人移民巴西。现在巴西至少有600万黎巴嫩人及其后裔,而居住在黎巴嫩本国的人口还不到500万。
巴西现任总统特梅尔就是黎巴嫩人二代
西非的黎巴嫩人则多为未能远渡拉美滞留的人口。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等国居住着大量的黎巴嫩商人,控制着重要的贸易市场。
强大的黎巴嫩全球移民
黎巴嫩人商场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黎巴嫩商人非常团结,这也是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在各国都有黎巴嫩商会,在同一个市场里几乎统一的定价,恶性竞争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2.黎巴嫩企业一般以家族为单位,增强了他们的团结程度。他们往往从小出来经商,积累资本后回去娶妻生子再带出来,一些亲戚也就成为了外出时的助手。
3.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了解当地文化。黎巴嫩商人学习能力超强,有的人甚至能讲十几种语言,对当地的风俗习惯非常了解,这在抓住当地客户心理时至关重要。
一家黎巴嫩人开的连锁建材商场
4.用独家代理的方式垄断市场获取超额利润。他们的商场往往全国连锁,在汽车及配件、建材、机械、电子等重要领域争取独家代理,掌握市场定价权。一个普通建材商场往往就有来自西班牙,巴西,中国,印度等地的上百种地砖,这让对手很难与他们竞争。
5.遵纪守法的同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抓住机会谋取最大利益。举例来说,1960年代塞拉利昂咖啡滞销,大量咖啡堆在口岸。两名黎巴嫩商人出面解决了这个问题,和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此代理了塞拉利昂全国近90%的农产品。
哈里里家族
除此之外,黎巴嫩人也遍布其他阿拉伯国家,后来执政的哈里里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1944年,拉菲克·哈里里出生于黎巴嫩南部港口城市赛达(Sidon)的一个普通逊尼派家庭。1965年高中毕业后入贝鲁特大学攻读企业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跟许多同胞一样赴沙特淘金,先后做过教员、会计和经理,随后成立了一所小型劳务承包公司。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欧佩克国家大幅提高石油价格,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沙漠里崛起一座又一座高楼。沙特国王哈立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要在度假胜地塔伊夫修建一座酒店(宫殿),作为伊斯兰首脑会议的会场,工期只有6个月。哈里里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法国建筑公司Oger公司拿到分包合同,圆满完成了任务。
工程项目得到了时任沙特国王哈立德(Khalid)与王储法赫德的赏识,从此飞黄腾达。精明的哈里里不甘心继续做分包商,干脆收购了Oger公司,成立沙特奥吉(Saudi Oger)公司,很快成为沙特王室的御用建筑商,也是中东最大的建筑公司。
哈立德的凝视
赚钱的同时,哈里里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设立奖学金奖励黎巴嫩学生、出资救济在以色列入侵行动中的受害者,并清理被毁的贝鲁特街道。
1989年,他又自掏腰包,资助黎巴嫩内战各方在塔伊夫召开和解会议。哈里里本人作为沙特的特使参加了这次会议,成功斡旋交战各方,签订《塔伊夫协议》,黎巴嫩内战终于结束。
和解会议
豪富的家底和良好的声誉为他进军政坛铺平了道路。在各方势力的支持下,哈里里被任命为黎巴嫩总理,此后又4次担任这一职位。
哈里里执政后大幅减税,并贷款数十亿美元用于黎巴嫩重建,还争取到了44亿美元的国际援助。在他的努力下,黎巴嫩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贝鲁特也再现了“中东小巴黎”的荣光,他也被称作“黎巴嫩重建之父”。
可惜2005年2月,哈里里在贝鲁特发生的汽车爆炸事件中不幸遇难。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叙利亚与真主党就是凶手(内战后唯独真主党被允许保留军队)。但真主党对此矢口否认,指责以色列“摩萨德”才是真正的凶手。
内政部的士兵守卫着袭击哈里里的地点
不管真相如何,哈里里死后,黎巴嫩人民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贝鲁特市中心老哈里里的坟墓前,基督徒在胸前划着十字,穆斯林背诵《古兰经》祷告。相当于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百万黎巴嫩人,举着“我们都是黎巴嫩人”的标语走上街头,要求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
哈里里纪念圣地
最终叙利亚军队迫于压力撤出了黎巴嫩,结束了长达30年的占领。黎巴嫩人将这一声势浩大的群众抗议运动称为“独立大起义”,西方媒体称之为“雪松革命”。
黎巴嫩国旗上的雪松
完全独立后,沙特和法国继续扶持哈里里的次子萨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出任黎巴嫩总理稳定局势。
第一代与第二代
然而在国内,“真主党”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控制了大面积的国土;在国外,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国际油价下跌一次次摧残着沙特经济,让沙特奥吉公司的生意难以为继。哈里里家族在沙特的债务一度高达30亿美元,终于在2017年7月31日,公司正式倒闭。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当2017年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成为新王储后,成立最高反腐委员会,当晚就逮捕了多名王子和涉事官员,Saudi Oger公司也被控参与洗钱。当天身在沙特的小哈里里发表声明辞去黎巴嫩总理职务。
沙特国民反腐局官网首页:
“人人都应携手对抗一切形式的腐败。”
但是黎巴嫩国内实在找不到能代表逊尼派与伊朗支持的什叶派黎巴嫩真主党和西方及以色列支持的马龙派基督徒相抗衡的人物。于是在法国,埃及等国斡旋下,2017年12月5日萨阿德‧哈里里正式宣布撤回辞职声明,继续执掌大局。
可是在沙特的飓风行动和周边中东大国不断升级的博弈中,黎巴嫩的和平稳定还能持续多久,没有人知道答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