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微信的成功,是因为它是微信还是因为它是腾讯的产品?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5 阅读数:人阅读

 

有些人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下回答说,因为微信承接了腾讯巨大的用户群体,而且如果没有腾讯的话,很容易被腾讯快速反应,然后免不了就走“被抄袭→山寨打倒原创”的道路。

有些人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下回答说,微信本身也很优秀啊,这种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媒体是应运而生,即使没有腾讯这个大靠山,也会有另一个微信,只是崛起得稍慢而已。

但是这是个如此复杂的问题,绝不可以这么简简单单地就描述完,让我一步一步地跟你解释。

1. 在微信之前我们在用什么?

这件事得追溯到2011年,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怎么知道微信这个东西,那个时候我们在移动端用什么呢?

手机QQ

首先一个结论:QQ是PC时代的IM工具,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M工具。

为什么这么说呢?微信区别于QQ最典型的互联网时代特征是什么?永远都在线。微信没有“下线”的概念,所以微信打从一开始,就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这也是微信在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电脑上发布客户端的原因。

QQ是一个即时通讯的工具,我们如果在QQ上聊天的话,一般会抽出特定的一段时间,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时间才是常态,所以,微信在移动端赢在了碎片化,。

另外一个,是微信通过智能手机这个媒介过滤了QQ绝大部分的低端用户。

手机飞信

还有谁记得当年的飞信?飞信当年也是当红一时的炸子鸡,只不过中国移动一方面有点肉疼,觉得飞信蚕食了自己短信的流量,藏着掖着不敢大动作,开始飞信是只有移动用户才能用的,后来大家才逐渐推广到其他用户都能用。另外一方面,飞信在交互等等各方面,以现在的很多人的眼光来说,简直令人发指。

手机MSN

MSN当年以其高颜值吸引了许多“白领”,但是可能水土不服,始终没有得到二三线城市用户的青睐,再后来不知道为啥,市场份额不断下滑,无奈地离开了中国。

米聊

一个据说是微信原型的应用,整个跟微信比,算是各有千秋,但是它并没有火。

问题说到这里大概就可以结束了,你看,另一个“微信”没有火,所以微信之所以是微信,是因为它是“腾讯的微信”!

不不不,没有那么简单,米聊没有火,有平台的问题,有名字的问题(妈的我一直以为这个是只有小米客户才可以用的应用好吗!),有运营者没有看到它商业价值的问题,而微信火,也远比你看到的部分复杂,你且听我慢慢说来,我们说到这里,先得出我们第一个结论,就是:

在微信之前,并没有一个霸王龙级的应用占据市场,大有可为。

有些人可能会说,不是啊!在我当年啊,身边的人几乎都在用手机飞信啊,飞信的市场还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祭出百度指数了:

整张图里面,就只有自家微信(蓝线)和自家QQ(紫红线)在龙争虎斗,我们以为的大佬MSN,飞信,米聊,即使在微信还没有称霸中国的时候,也是渣渣。

2. 微信版本的进化

关于微信版本的进化,百度一下全都是,在此我就不贴上来占字数了。

但是我在这里之所以说到版本进化,是想说微信的引爆点。

微信的第一次用户的快速增长,是在2011年5月,微信发布了2.0版本,新增了语音对讲的功能,是的,就像答主塔拉胡所说,那个时候的微信是米聊的孪生姐妹,是line的亲生儿子,虽然跟line和米聊类似的“语音对讲”确实使微信的用户得到了显著增长,但那个时候微信的用户量是多少,一千万,并没有很多哦。

微信用户的真正大批量增长是在第二次动作。

2011年8月,微信发布2.5版本,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500万 。到2011年底,微信用户已超过5000万。

2011年10月1日,微信发布3.0版本,该版本加入了“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增加了对繁体中文

语言界面的支持。

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

那个时候微信以一个“约炮神器”的形象,大肆圈粉,大家那个时候对说到”微信“的反应是,笑容诡异:哦,那不是那个约炮软件么。

你可能会说啊,答主,你不是说,微信是基于强关系的社交产品么,怎么会是靠这种陌生交友关系火起来的呢!

但是你看微信靠这种陌生人交友吸引了多少眼球?这就是在两军交火的初期,“老老实实”做熟人社交的米聊被“臭不要脸”做约炮神器的微信吊打的原因。

这种基于社交网络的应用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火起来也是指数式的,消失也是指数式的。

我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用,所以我一定会用,就像微信。

我看到周围的人都不用了,所以我也不得不离开,就像人人。

残酷,但也刺激。

4.3版本更新了摇一摇以后,微信用户轻松破3亿,大家发现,咦,这个还挺好玩的。。

扫一扫之后,唷!已经破6亿了。到了这个时候微信其实都不需要大肆动作了,只需要徐徐图之,更新了朋友圈,微信支付等功能,一步一步非常谨慎。

然后,大家发现没有,到了如今,虽然微信依然可以摇一摇等陌生交友,但是这个印象已经慢慢地转变了,不再是当年的“约炮神器”了,也就是说,微信已经基本洗白了。

所以第二个结论是:微信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在初期就找到了爆点。

3. 牛逼的张小龙

在15年前,张小龙就已经是中国top10的程序员了,张小龙当年因为foxmail一战成名,因为腾讯邮箱奠定了自己地位,如今因为微信,基本中国无人可出其右了。

张小龙在因为微信成名后曾经有很多著名的言论,让大家听得都是神魂颠倒顶礼膜拜。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做三秒就会用的特性”,相同且类似的有“需要用文字解释的功能不是好体验”,“训练自己瞬间成为傻瓜用户的能力”等等。

他有很多名言,也许很多都是成功者的吹逼,但这个我绝对是服气的。

在张小龙的近乎对自己苛刻的设计理念下,微信给予了我们润物细无声的体验。

比如它的朋友圈,一个一看就是明显重要的功能,却放在二级入口,这是为什么呢?就好像超市,很多超市会不定期的将商品的位置调换一下。我们去超市一般都是直奔自己要买的东西,然后发现位置变了,就得到处转着找,于是间接提高了其他商品的曝光率。在朋友圈的入口旁边就是“购物”和“游戏”,看似把这俩变现的功能放到了不起眼的地方,但是把这个我们除了通讯以外最重要的功能放在了购物和游戏旁边,无声无息给它们增加了曝光率。

再比如它的发朋友圈功能,点一下是可以发照片和小视频,只有长按才可以发文字,你们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再对比看看阿里下的支付宝,来了个大改版,披了个跟微信一毛一样的外套,用户体验却并不好。说到这里我有点想问,中国现在各种产品都是个抄,支付宝抄微信,人人抄facebook,跑男抄RM,中国好声音抄美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抄,额韩国的我是歌手,米聊到现在也是各种暗暗反模仿微信,但为啥大家一说抄就说腾讯呢?

微信对用户的呵护近乎小心翼翼。

那么大的用户量,不敢放广告,憋了死久才敢在朋友圈频率并不高地发一两条广告。

公众号分了订阅号和服务号,只给了部分企业特权,其他的都是你要看就进来看,我绝不强推。每天还小心翼翼地只能发一条推送。

你猜猜除了腾讯这么一个有钱的金主,全中国有几个公司能够受得了微信这么无止尽地烧钱还特么不放广告?

随便一个小公司,在风投的压力下也会在软件打开的时候来一个广告,朋友圈隔几分钟来一个广告,隔几分钟来一个推广,付费就可以当服务号,每天随意推送,这样能成就微信吗?

能烧钱的公司里面又有谁可以取代腾讯?是用户体验狂被吐槽的阿里?还是很会作恶的百度?

之前微信强推了一阵子的小视频,热度并没有达到预期,最近大概是放弃了,但大家都没发现,因为微信只是默默地,原来旧版可以在主屏幕上向下拉拍小视频,新版里面把这个撤掉了,但别的地方还是照旧。

微信用行动给很多PM上了一课,那就是,不要做太大的动作把好不容易建立的用户习惯破坏掉!!!好吗!!!

相比于支付宝的改版(咳咳我怎么那么喜欢说支付宝啊),还有之前把自己搞死的人人几次改版的大动作,微信的做法是不是很贴心?

很多产品完全不顾用户的感受,大刀阔斧,动辄惊天动地,改版了后,用户都是:卧槽!站内信跑哪里去了!卧槽!我找不到转账了!红包口令在哪里输啊!我可不可以切换为原来的版本。如图。

你说你改个版搞得大家都想回去用旧版,这是有多失败。相比之下,微信每次只改一点点的做法,是不是很贴心?

所以第三个结论是,好的产品会说话,你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并不是什么小公司小制作可以做到的。大公司也不一定能做到,@阿里,人人,和爱发广告的微博。

4. 强弱关系

哟呵,强弱关系其实已经被说滥了,但是这里还是想大概说一下现在主流的几个应用的关系,在微信之前,QQ就是典型的强关系。

而微信跟QQ有什么区别呢?只是单纯地从PC端移到移动端吗?只是在移动端变成了一个永不下线的应用吗?

并不是,微信沿袭了QQ的强关系,沉淀了下来,变成了一个更强的关系,有几个明显的体现。

一个最值得深思的,就是微信并没有像QQ那样的分组功能,表面上没有分组,实际上提高了你筛选好友的门槛,假如你有一间房子,你就会把关系较好的朋友放进去,如果你有两间房子,你就会把喜欢的人放在一间,不喜欢的人放到一间房子,所以说没有分组功能,更加强化了微信好友关系,过滤了弱关系。

还有其他也很明显的,比如在QQ空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认识的人给好友评论,从而加那个人为好友,而微信只能看到好友的点赞和评论。

在最开初的时候,微信一方面为了方便大家使用,另外一方面也为了推广产品,大家加好友的方式都是直接从通讯录和QQ匹配,但是后期,我们加好友的方式都是通过推荐名片或者从群里加,不得不说,微信这种模式,尽最大可能做到了封闭。

跟微信对应得最明显的大概就是微博了,以一个大V形成一个中心,可随意转发,随意评论,随意关注,随意发私信,完全开放,没有隐私,你绝不能说这种模式是不好的,这只是一种典型的弱关系社交应用而已,这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让段子手肆意成长,发挥他们的才华,最大程度低鼓励原创性,像当年比微博封闭的人人,原创性就远不比微博,很多段子都是抄微博的。

微信的原创性就更加不如了,每天只能推送一条公众号推送,而且形式单一,你让那些才华滚滚的段子手怎么生存,也就是现在微信的用户量实在惹人喜爱,才能让订阅号的市场看起来欣欣向荣。

但其实,许多原创段子都没有长到可以变成一个推送的地步,通常都是短短几句话,公众号这种模式有点像当年的博客,长长一条,门槛其实是非常高的。长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来讲,对于读者来讲,一篇文章需要点进去看,本身比以个显而易见的文字或者图片短段子麻烦很多,这跟微信夺取用户“碎片化”时间的理念是不符合的。

所以当年的博客变成今日的微博,其实是进步的,然而微信为了封闭性,不能转发文字,不能转发图片,这叫限制了普通用户的原创性,公众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这叫限制了段子手的原创性。

所以微信确实很好,封闭,安全,没有骚扰,但是每天如果只刷一遍朋友圈,其实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回过头来我们说一说微博的问题,广告多,骚扰多,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个什么问题呢?微博的大V都是职业段子手,很多都是属于同样一个公司的,一个利益体下,每天互相转发,捧一个人特别容易,但是普通用户的声音在浩瀚的微博里被完全淹没。

很多人说微信是时事造英雄,恰好找准了强关系的这个坑,占住了。

但是我却觉得,强关系这个坑本来就是腾讯占着的,这不过微信把强关系沉淀了,把这个坑给占稳了。

那么现在还有哪些坑没有被占呢?

微博现在完全是靠大V撑起来的天下,但是微博如果继续作死的话,强行骚扰用户,会达到一个阈值,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一天不会太久,你能拉拢大V段子手们的公司的话,这绝对是一个坑。

之前我说了,原创性有两种,一种是段子手的原创性,一种是普通用户的原创性,在很久之前,人人还没死的时候,人人在鼓励普通用户的原创性方面做得还不错,但好友数量限制了大V的发展。

人人死了以后,留下了“普通用户原创性”这个巨大的坑,人人的模式,如果加上加V用户不限还有数量上限之类的设定的话,哟呵!完美。(关于人人之死我也想写篇文章,看啥时候有空吧)

这两个坑,谁占谁赚钱,你信不信?

所以第四个结论很简单:没有结论,虽然很有道理,但我走题了。

5. 微信是个生态圈

在互联网的今天,大家都很喜欢说平台化,微信其实也在无声无息地做平台,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微信几乎所有的接口都是对外开放的,比如微信公众平台,它在开发者中心中将接口分成了对话服务、功能服务和网页服务,这种划分很好的诠释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方向。发展方向是什么在这里不多赘述。

只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微信刻意放开了很多的部分,变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

各个公众号在争奇斗艳想要夺取用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申请过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器是个渣,但是所有的用户数据都可以看到。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器是个渣,所以各种公众平台的管理平台也在争奇斗艳抢夺公众号,由于用户数据公开,公众号们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用户数据分析用户,从而更好地互相撕逼。

各大公众号在用心揽用户,拼100000+阅读量。

公众号平台的管理平台(妈的好绕口)在拼命让公众号进来充会员。

H5游戏,H5推送他们在百家争鸣。

“点开全文”的段子手们在各尽其力。

作为他们的平台——微信,是最大的赢家。

所以第五个结论:虽然闭环让微信损失了原创性,但是微信成功让这个闭环系统活起来了。

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做到的。

6 用户是个小婊砸

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绝对是个小婊砸,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们这个时候把你捧上了天,下一个时候就会完全遗忘你。看看如今已经被遗忘的诺基亚,摩托罗拉,曾经跟微信一样,也有很多现象级的产品,但如今一朝落地,无影无踪。

微信作为一个在领奖台上闪闪发光的胜利者,一个现象级的产品,一个话题制造者,从来没有停止在制造话题。

微信在称霸之后都用了什么在刷我们的朋友圈呢?微信红包对支付宝的珍珠港偷袭,腾讯&知乎,朋友圈的第一个广告,还有最近发布的2016微信公开课。

称霸之后,微信并没有停止刺激用户,他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跟用户表示:看微信公开课,你在微信这里有那么多那么多回忆,看看我们,我们一直都很酷,一直都在成长。

所以即使你不赞同我之前的话,觉得不只有腾讯能做微信,但绝不能否定的是,腾讯是最适合做微信的。

完结,虽然还不明显,但其实我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大V,求赞求关注好咩好咩?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