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基马克人的“马克”就是“靺鞨”吗?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4 阅读数:人阅读

 

基马克的靺鞨的关系,太玄幻脑补了。俺对这些不靠谱的“谐音考证”是非常反感的,这种做法太民科了。

基马克及钦察,其实都跟东方联系密切。

突厥语民族伊斯兰化之前的历史,基本上只有汉文文献记载,而基马克及钦察明显在突厥语族伊斯兰化之前很早就出现了,但汉文文献压根就没有记载基马克和钦察,汉文文献中列举的突厥诸部(如阿史那、阿史德、苏农、执失)、以及铁勒诸部(如薛延陀、回鹘、仆固、同罗)、以及边缘的其他突厥语诸部(如黠戛斯、骨利干、白霫)中不但没有基马克和钦察,甚至连读音略有类似的都没有。

所以这对研究基马克和钦察的来源,构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10世纪后期的波斯文献《世界境域志》,虽然自称描述的是10世纪的世界,但其实很多都是直接摘取阿拉伯帝国和萨曼王朝的官方档案,描述的世界其实是10世纪之前的世界,而这里就有基马克的宝贵记载:

基本上解决了这么一件事,那就是钦察人是从基马克人中分离出来的,但这两者到底最初源于何处?没有说。

而基马克的来源,却另有格尔迪齐的著作记载:

【格尔迪齐】(Gardizi,十一世纪) 波斯史学家。一译格儿德齐。生于通往印度的迦色尼附近。约於1049—1053年撰成《叙事集锦》(Zain al-Akhbar),主要记述波斯历代王朝史及呼罗珊史。其中专有一章叙述突厥,对研究中亚史地有重要价值,被译成俄语和匈牙利语,分别刊于1897年出版的※巴托尔德著《1893—1894年中亚学术考察行纪》(Отчёт о поездкев Среднюю Азию с научной целью. 1893—1894гг.)和1898,1903年出版的盖扎·库温(Geza Kuun)著《东方文献》(Keleti Kutfok)。中国部分还记述了自吐鲁番至长安、于阗至吐蕃的路线,对研究中西交通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遗憾的是,他的著作译本只有俄语版和匈牙利语版。原文如何记载俺是不知道了,但从各路学者引述的观点来看,根据格尔迪齐的记载,基马克人,是一个官爵为“设”的鞑靼人,率领包含钦察在内的七个鞑靼部落,从额尔齐斯河的方向向西迁徙,最终选择定居在了现代哈萨克一带。

接着根据《世界境域志》的记载,这个“设”或者他的的后代,在哈萨克立足后,已经独立开国,自称可汗了,最后钦察部落脱离了基马克人的统治。

就是这么个过程,但这个“设”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西迁?他们什么时候西迁的,不得而知。

那么我们捋一捋这个线索,“设”,首先得是建立了汗国的游牧国家才有的爵位,也就是普通的游牧联盟,是没有“设”的爵位的。而在格尔迪齐之前,有权利封“设”的国家,其实也就柔然汗国、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突骑施汗国、回鹘汗国这五个。其余政权,如果要彪炳独立性,一般都自称“叶护”,不可能称“设”,而“叶护”是不能封“设”的,所以都可以排除。

而格尔迪齐说这个“设”是鞑靼人,率领的也是鞑靼人。我们知道,汉文史料和突厥文碑铭中,鞑靼人一直是东胡系的游牧民族的泛称。而在格尔迪齐之前,能够被称为“鞑靼人”的,就只有柔然汗国。但是,柔然汗国太早了。假如基马克人是柔然的话,那么无法解释西突厥汗国和突骑施汗国时期,根本没有基马克人的记载的事实。所以这里的“鞑靼”,不可能指柔然。

而我们从中西亚的其他古文献得知,中西亚人管所有东方游牧民族都叫突厥人,把突厥东方的游牧民族称为鞑靼,但在中西亚人的眼里,鞑靼也是突厥人,这是一种信息缺乏的混同姓称呼。所以在这个标准下,我们可以得出,这里的“鞑靼”,其实指的就是新疆以东、蒙古高原上的游牧人。而符合这个标准的,只有东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

但是,回鹘汗国在中西亚文献中,也有自己的称谓,那就是“九姓乌古斯人”,在这一点上,中西亚文献还没有出过意外。格尔迪齐是不可能出这种低级错误的。

所以,排除到最后,就只剩下了“东突厥汗国”。而东突厥汗国,是分为“东突厥汗国”和“后突厥汗国”的。

在东突厥汗国灭亡时,东突厥人都从以东突厥的身份未闯入中亚,东突厥的军阀如阿史那社尔、欲谷设闯入新疆和中亚时,都已经做了西突厥的可汗,也是不可能被当做鞑靼人对待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排除东突厥汗国。

剩到最后,其实就是后突厥汗国了。

后突厥汗国,会和基马克以及钦察,有联系吗?

还真有联系。

被大众所忽视的古回鹘碑文《磨延啜碑》,其实就记载了,在回鹘人眼里,后突厥的统治阶层,叫钦察人(但至于为什么后突厥的统治阶层会叫钦察,就无从考据了。也许类似蒙古的察哈尔,本来是近卫军的意思,被以讹传讹传成了统治阶层?):

而根据回鹘人的民间传说《乌古斯可汗的传说》记载,钦察又是这样来源的:

世界主流的历史学家,都忽略了《磨延啜碑》这个记事比较靠谱的碑铭,却都从乌古斯可汗的民间故事里挖空心思地找寻线索,最后得出钦察人的来源,是给乌古斯可汗砍树过河的将军,乌古斯可汗将将军命名为克普恰克(钦察),按照拉德洛夫的脑补,说钦察的意思就是空心树。

其实这种考据的话,真就是缘木求鱼。乌古斯可汗本就是不存在的人物,这种钦察来源也肯定不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根基上面所有的线索,连成线的话,我们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后突厥的一个“设”,带领了包括钦察在内的七个部落西迁到现代的哈萨克,而钦察部落是后突厥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然后“设”或者他的后代成汗立国。钦察人最终脱离了基马克,独立建国。

接着,我这头熊的脑补时间到了:

8世纪中叶,后突厥国内动荡。

后突厥君主登利可汗和他妈婆匐太后,谋杀掌握后突厥兵权的左右二设,杀死右设后,左设判阙特勤联合仆固人、同罗人杀害了登利可汗篡位。

在拔悉密部落做酋长的后突厥宗室阿史那施,趁机联合葛逻禄人和回鹘人,推翻判阙特勤。

回鹘人和葛逻禄人联手杀死阿史那施,接着回鹘人和葛逻禄人开战,最终回鹘获胜建立了回鹘汗国。回鹘碑文的汉文内容对此事称为“阿史那革命”。

在“阿史那革命”期间,有些后突厥贵族,如婆匐太后、勃德支特勤等等直接南逃降唐。有的后突厥贵族,则顽强抵抗,以图保全后突厥社稷,判阙特勤的两个儿子乌苏米施可汗、白眉可汗一直奋力抵抗回鹘人,但最终都被回鹘人和唐军联手击败,两个可汗的首级也被回鹘献给唐朝,传首长安。

而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之前的后突厥,已经没有能力派一个“设”去远征中亚了,只有可能是,在乌苏米施可汗和白眉可汗抵抗回鹘期间,他们封的某个“设”,像耶律大石一样,看到突厥大势已去,率领七个或难民团体或溃军团体,一路西迁到了哈萨克。这七个难民团和军团逐渐形成了七个新的部落。这个西逃的“设”最终在哈萨克草原立国,被其他人称为“基马克汗国”。

或许前身就是后突厥核心军团的钦察,在形成部落后逐渐强盛,脱离了基马克汗国,最终形成了在中亚到东欧名声赫赫的钦察人,成了哈萨克族的重要来源,以及乌兹别克人和吉尔吉斯人的部分来源。

关于“阿史那革命”,附图如下: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