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一头猪”是如何拯救糖尿病患者的?|医院里 你不知道的⑧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4 阅读数:人阅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现在抓猪有点费劲了,不像年轻时反应那么快……”聊起“猪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首席专家、湖南省异种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维教授激动不已。作为我国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拓荒者,30年来,王维在无数人期盼的目光中负重前行,坚持不懈走在科研路上,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拯救糖尿病患者。

  名片解密

  湖南省异种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3年湘雅三医院开始筹划该研究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为多名1型、2型糖尿病患者成功进行同种或异种(猪)胰岛细胞移植,并获得明显疗效。

近年来,在王维教授带领下,研究项目先后获批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教育部科研重点项目、湖南省国际合作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获得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专利13项等。

  实地探访

“外国人出100万想买‘救命猪’,不卖!”

“我是见猪见得最多的医生,也是对猪最有感情的医生……”近日,记者来到湘雅三医院医技楼——湖南省异种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维教授正指导实验室成员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他介绍,目前我国有1.4亿多糖尿病患者,有相当部分需进行肾移植手术治疗,在2021年,总共获得移植供体的只有18000人。对此,联合国世卫组织认为,异种移植是有可能解决供体短缺的关键问题。

“像这种圆鼓鼓、饱满的胰岛细胞,就是我们要提取的……”王维介绍说。

2008年,湘雅三医院22名1型糖尿病患者,经肝动脉移植猪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有20名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这一研究,引发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同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第一届全球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引来全球24个国家、44名异种移植研究领域专家,其中包括国际异种移植先驱、国际异种移植协会第一任主席、原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评委会主席卡尔·格罗斯。会上,出台世界首个异种移植国际规范纲领性文件《长沙宣言》。

随着研究的发展,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成功将医用供体猪的胰岛细胞,移植到10名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是一次重大突破,居世界领先水平。于是在2018年12月,第三届全球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讨论会再次在长沙举办,长沙被国际医学界誉为“异种移植技术重镇”。

“2022年11月,我们完成了全球首例——糖尿病肾病肾移植术3年后肾功能受损,为其成功实施猪胰岛细胞移植手术。”王维说,这名36岁的山东患者,最近复查提示,其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完全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胜任日常工作。

“糖尿病”如何相中了“猪胰岛”?猪是目前发现最适合为异种移植提供器官的物种,它的心脏、肝脏、肾脏、胰岛、神经细胞以及软骨细胞,与人的相应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结构、功能上几乎一致,移植到患者身上,可以发挥原有器官的作用。而选用的猪,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符合伦理标准,无指定病原体的医用供体猪。

“这是头‘救命猪’,有三大特点:不带人畜共患疾病的微生物或遗传致病基因;胰岛含量极高,容易分离出来;容易繁育,可以大量提供使用。”王维说,当时有个外国专家想要这个猪种,号称投资科研合作经费100万,当年这笔费用算很昂贵,但其实际是想窃取基因,“我是家里的第三代湘雅人,不能干这种事,100万都不卖!”

供体猪住“星级宾馆”,打着呼噜睡得酣甜

  听说供体猪住的是“星级宾馆”,于是,记者来到宁乡市金洲新区——中南大学异体移植医用级供体动物培育中心进行探访。

春光正好,青草芳香扑鼻。记者远远看到,培育中心是一所被青山绿水环抱、没有窗户的正方形平层白色建筑。“这里建成已有十年,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家医用级动物供体培育中心,1600平方米全无菌作业,分15个包间、1个隔离间和1个过渡间。”培育中心主任、35岁的动物学硕士徐畅介绍。

站在平行“包间”外的长廊里,隔着透明玻璃窗,记者看到“包间”里干净整洁,很多大大小小、黑得发亮的猪,有的在嬉戏打闹,有的躺在猪妈妈身边,打着呼噜睡得酣甜。身着隔离服的饲养员喻泽明,正在做料槽的清洁卫生。

“医用供体猪怎么养?”徐畅回答,需要隔离在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屏障环境里,以隔绝外界病原微生物,及一些尘埃粒子可能对猪造成疾病的所有因素,如猪瘟病、乙型脑炎、寄生虫等,保障受体全权健康。

“同时,对养殖环境要求很高。”学畜牧业的副主任、90后刘竟介绍,里面常温22℃~24℃,湿度60%以下。猪饲料要经过两次消毒、空气三级过滤、水为纯净水;工作人员着隔离服、24小时值班,屏障环境值班每次出入都须登记、消毒……这一切,是为让供体猪达到药品级的高纯度、无病原体感染。

长到何时才能满足移植要求呢?徐畅说,在8月龄到12月龄。因为这个阶段的猪,个体的成熟度,包括器官的大小,都与人体比较适合。胰岛细胞、角膜、皮肤,还有心脏、肾脏都可以提供。

  见证者说

  天南海北找“救命猪”,跳到猪圈里去采样

中南大学副研究员,湘雅三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邢晓为,是王维的学生,他回忆起当年寻找“救命猪”的故事。

  异种移植最大的危险,来自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C,这是一种在猪体内正常存在的病毒,移植后可能会发生猪病毒感染人的风险。因此,研究团队必须找到一种没有这个病毒的猪。

为此王维带着学生,到全国十几个省区的偏远乡村,筛查了几十类猪源、一万多份样本。北上青藏高原,南下海南岛到黎族聚居的霸王岭,深入农户挨家挨户寻访供体猪种源。“有次到青海找猪,要提取30多头猪的血液标本,大家都跳到猪圈里采样,烂泥和猪粪糊得鞋裤臭烘烘的。坐出租车时,司机盯着我们看了半天,问我们做什么的,从哪里来,怎么这么臭……”邢晓为说。

  历时3年,行程数万公里,终于筛选出最适合移植用的猪源。再通过近交,培育留下一个遗传表现稳定的猪种。

“当时,我们靠10万元起家搞科研。”邢晓为说,团队坚持不懈30年,最终成功突破三道移植难关:生物安全性;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创新移植手术方法,让手术更安全、更有效。

  科学是严肃的,科学家并不总是严肃的

“严谨务实的湘雅精神,是老一辈湘雅人留给我们的财富。”现任湘雅三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的梁琪也是王维的学生,参与团队研究有十多年。他说:“‘板凳宁坐十年冷’是老师常说的话,搞科研一定要沉下去,再沉下去。”他读王维的硕士研究生,5年才获毕业。

“尽管当时有些不理解,后来却格外感激。”梁琪说,后来读王老师的博士生时,因基础牢,就顺畅多了。王维告诫临床医生,要有科研精神,要围绕重大疾病的临床需求去搞科研。“这二三十年来,因为不懈努力,我们的猪胰岛移植,从跟跑世界到并跑,到现在的基本领跑。”

王维发起的研究生沙龙会,多年来雷打不动。每周三晚7时准时开始,一般两小时,有时4个多小时。沙龙会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各自课题的进展、困难和设想,或是看书心得,或建议等。科学是严肃的,科学家并不总是严肃的。梁琪说:“老师很幽默,说没有读书的讲个故事也行,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谁讲过故事。”年轻学生遇上情人节,建议推迟一天开会,结果是“没门”。后来,大家再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记者手记

  跳到猪圈搞科研,为了谁?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在某些大医院,中青年医生的科研压力“亚历山大”。

在他们身上,存在两种现象:一则科研至上绞尽脑汁,“怎样才能拿到省部级科研项目”“如何一投就中标”;另一则,觉得做不做科研无关紧要,“我就是个医生,忙不过来”。

对此王维讲了个故事。那时他在放射科,有次为一个受外伤的娭毑做检查,前两个角度拍出来的片子,年轻医生都没发现问题。然而,看到娭毑痛苦的表情,王维坚持再做一次,“娭毑,请轻轻再侧过来一点……”第三次结果出来,众人惊出一身冷汗:娭毑一侧肋骨全断了!如果不研究病人,岂不误大事?

“因此,后来我总是强调,临床医生要有研究精神,搞研究要沉下去、再沉下去。”王维认为,诚然,医生的主业是看病;而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临床科研,把研究成果用到病人身上,最终目的是为提升医疗品质、造福人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带着”病人搞科研,上能引来世界卫生组织关注,得到世界移植医学泰斗的青睐、全球同行的尊重;下能跳到猪圈里去抓猪,哪怕糊得一身猪粪……为了谁?为了病人!心怀病人疾苦默默前行,探索在“无人区”的科研路上,梦想有一天,治愈糖尿病人……这是一种科研精神,也是一种科研文化。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