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有没有”专注“好不好”
作为牵头单位第五次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桂冠;快舟一号甲圆满完成第二次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自主研制的500吨级推力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火箭(一级,减装药状态)地面试车取得圆满成功;制定全球首个面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的国际标准;2018年企业利润总额增长超10%,新经济收入占比超40%……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工)交出的这份亮眼成绩单,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生动实践。
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央企,航天科工以创新驱动事业发展,努力做航天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制造强国建设的顶梁柱,为筑牢国防基石、建设航天强国、服务国计民生作出突出贡献。
铸造新利剑——
以大国重器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石
2018年,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各型装备在各类演训和国际军事比赛中表现优异。“东风”“红旗”“鹰击”……系列化的国之重器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进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安全基石。
航天科工初步实现了从单型装备研制向体系化、系列化、实战化发展的重大转型。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携新一代全域攻防装备体系,以历史最大规模参展,其中展出的升级版防务对抗体系仿真演示系统,在虚拟战场真切地模拟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矛”与“盾”的较量、攻防信息战的比拼,展现出航天科工从交装备到交体系、交能力的战略性重大突破。
这背后,是技术的积累沉淀和创新的大胆实践。目前,航天科工保持着技术创新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的高投入,正在开展数以千计的科技项目攻关,重点加强世界新兴战略科技领域、国防新型装备和科技前沿技术发展,同时大力开展信息化制造能力建设,努力构建新一代装备发展格局。
瞄准“实现性能不变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的创新目标,航天科工正推动科研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新成果不断涌现、科研生产体系更加完整。
培育新动能——
商业航天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当前我国航天技术已经到了实现广泛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已经出台,我国发展商业航天大气候已基本形成。”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表示。
继“五云一车”(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工程以及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商业航天工程发布以来,航天科工着力以颠覆性和替代性技术创新来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2018年9月,快舟一号甲圆满完成第二次商业航天发射任务,创造了国内固体火箭入轨精度新纪录;
2018年底,虹云工程技术验证星成功发射并开展在轨试验,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2019年,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的500吨级推力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火箭(一级,减装药状态)地面试车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大推力、高质量比固体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快舟火箭已成为我国商业发射的新名片。迄今,航天科工已创造了商业航天领域三项“全国第一”:第一个组建以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专业化火箭公司;第一个获批建设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第一个具有低成本、快速集成等特点的商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开创了“航天质量管理 民企合作”研产模式的“快舟模式”。
涵养新业态——
工业互联网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底盘
早在2009年,中国航天科工李伯虎院士就在国际上提出了“云制造”理念。2015年6月15日,中国航天科工倾力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正式上线。
2018年,航天云网通过不断创新迭代,确立了工业互联网 云制造支持系统的核心架构。目前,作为我国唯一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国际云平台实现7种国外语言环境的上线运行,为遍布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各类企业用户,提供普惠的免费服务与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并在全国“七个区域九个城市”推进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落地。
据专家介绍,航天云网已形成数十个柔性化生产协同制造及智能化改造应用实践案例,促进了工业服务、工业设备和工业产品的社会化集成共享、优化配置和业务协同。
其中,“常州模式”是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成功实践。常州市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以航天云网为基础平台,实现了84.9%规模以上企业上云,使得常州市制造企业形成整体资源对外接单能力,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促进设备均衡利用。同时,围绕工业互联网汇聚了一大批企业,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高红卫表示,未来航天云网将构建应用提供方、使用方和运营方三者互利共赢的生态圈,为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产业的云化改造提供稳定可靠的整套解决方案,构建和涵养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2日 19 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