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广东凉茶?
广东处于岭南地区,南濒大海,属于亚热带气候,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自古以来是瘴疠之地。北宋《太平圣惠方》记载:“夫岭南土地卑湿,气温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则湿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于伤人。”广东饮食习惯来说,喜食海鲜山珍野味,烹调方法多用煎、炒、炸、炊、煽、烧等,很容易令人产生“热气”、“上火”。广东先民们为了祛湿清热、清热解毒,逐渐总结以中草药为原料的凉茶文化。
2006年凉茶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Valentina_G / shutterstock
凉茶的形成
广东独特的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造成了凉茶文化。据传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来到岭南,由于当时瘴疠之气盛行,研究针对岭南气候的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方,其中以凉茶为载体,形成了凉茶的理论基础。
关于凉茶起源众说纷纭,据最早文献记载元代释继洪撰修的《岭南卫生方》:“其年余染瘴疾特甚。继而全家卧疾。皆病。胸中痞闷烦躁。一则昏不知人。一则云。愿得凉药清利膈脘。余辩其病。皆上热下寒。皆以生姜附子汤一剂。放冷服之。即日皆醒。自言胸膈清凉。得良药而然。”自从发现煲制生姜附子汤饮用确有效果,遂逐渐在民间流传而来,元代的“凉茶”成为最早记载的广东凉茶。之后,清代何梦溪的《医碥七卷》亦有记载:“按薛立斋治一老人肾虚,火不归精,……,或时喉间如烟火上冲,急饮凉茶少解。” 《医碥七卷》成书于1751年,说明之前广东已有饮用清热解毒的凉茶。
古代“凉茶”主要以中草药熬制而成
图片:MIA Studio / shutterstock
清末,广州成为清政府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十三行位于广州中心地段,屈大均曾作诗描述盛景:“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时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在十三行靖远街开设了第一间凉茶铺。王泽邦创立“王老吉”店铺时,十三行商业鼎盛,川流不息,凉茶铺亦兴旺。徐珂《清稗类钞》中有记载:“茶馆之外粤人有于杂物肆中兼售茶者,不设座,过客立而饮之。最多者为王大吉凉茶,次之曰正气茅根水,曰罗浮山云雾茶,曰八宝清润凉茶。”这里王大吉即指“王老吉”。
1807年一口通商的广州,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商人,川流不息,相当国际化
图片:wikipedia
据传,林则徐时任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工作上操劳过度加上水土不服,又患上感冒症状,遂饮用王泽邦的凉茶,竟然药到病除。随后,林则徐感恩于心,命人送来雕有“王老吉”字样的大铜葫芦壶,寓意“悬壶济世,普救众生”。经过多年推广,王老吉凉茶很快声名远播,并且流传至海外。1903年,梁启超游学美国,写下《新大陆游记》,其中有如下一段:“西人有喜用华医者,故业此足以至富。有所谓王老吉凉茶者,在广东每贴铜钱二文,售诸西人,或五元或十元美金不等云,他可类推。”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想像图
图片:wikipedia
凉茶传至清末,因价格低廉,饮用方便,凉茶文化在平民阶层快速流传。而且凉茶铺星罗棋布,凉茶功效显著,逐渐开始形成广东“下火”就饮用凉茶的习惯。
凉茶现代化
现代凉茶更加多样品类,主要以“黄振龙”凉茶店为当代凉茶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振龙是广东家喻户晓的“凉茶大王”,五十年代初在广州开设三十家凉茶店,因味道正宗,品类繁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产品系列有二十余种,主要有:癍痧凉茶、金银露、茅根竹蔗水、酸梅汤、菊花雪梨茶、罗汉果五花茶、参菊茶、椰子汁、火麻仁、鲜榨蔗汁、清咽茶、秘制龟苓膏、芦荟龟苓膏、珍珠龟苓膏、灵芝龟苓膏、人参田七龟苓膏等,适应于痰多燥咳、火毒牙痛、咽喉肿痛等,因品类齐全,使传统凉茶与现代文化接轨。
龟苓膏
图片:HelloRF Zcool / shutterstock
现代信息化和快速化发展,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不同。经营方式不但出现连锁店模式,并且产品方式也改变了。而今凉茶形式市面上比比皆是,有瓶装的、易拉罐的、药包的、粉状的等,大大方便现代各类人群的需求,也丰富当今凉茶文化。凉茶从曾经面对是病人群体,到如今老少皆宜的清热解渴饮料,使饮用凉茶的人不断深入到民间各个群体。
品类更加丰富的凉茶
图片:norikko / shutterstock
广东自古以来虽有喝凉茶习惯,但喝凉茶也需要节制,饮法不当,亦会损伤精气、困阻脾阳等副作用。缺乏运动阳虚体质的人,出汗过多苦夏的人以及女性经期老年儿童需节制喝凉茶。而且现代商业意识浓厚,不但凉茶店绝大多数老板不具备中医药常识,而且制成凉茶产品质量堪忧。
经过一百多年凉茶文化不断发展,产生众多耳熟能详的凉茶老字号。广东凉茶文化从最初单一的中草药,发展到现在菊花茶、廿四味、五花茶、龟苓膏、感冒茶、金银花、 酸梅汤等上百个品种。当今凉茶从曾经苦口良药,变成现在各种剂型,其中有液体饮料、半固体浸膏、固体颗粒,满足了现代不同群体的需求。
参考资料:
冼剑民,姚杭. 浅析广东的凉茶文化及其流变[A]. 《饮食文化研究》编辑部.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C].: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2005:8.
章淑萍.广州凉茶利弊杂谈[J].河南中医,2005(09):78.
王萍,肖更生,张友胜,郭鸣鸣,谭文乐.广式凉茶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10,35(02):77-80.
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yys/201707/t20170718_139129.htm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广东凉茶”是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