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中国最高领导人二十大后首次外访有哪些看点
中共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起手”不凡。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周内密集会晤四国领导人后,新的重磅外交活动又即将启幕。
14日至19日,习主席将访问印尼巴厘岛、泰国曼谷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两国进行访问。他还将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等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外界期待,在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之际,中国领导人将提出哪些相关方案?外界还关注,包括中美元首会晤在内的双边外交“重头戏”,将对全球局势产生何种影响?
中国力量备受期待
当今的世界并不平静。在各国领导人的专机从四面八方飞赴东南亚之际,媒体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写满了亟需应对的各种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仍在持续且可能出现季节性反弹的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国际安全形势、席卷全球的粮食和能源危机等。更不用说零和博弈、单边主义对全球治理造成的严重干扰。
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期待中国领导人在多边舞台的亮相,能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力量。在他们眼中,“中国角色”已越来越具有辨识度——
自2013年以来,习主席亲自出席了历届G20峰会,疫情暴发以来更多次通过视频发言,向世界发出响亮的中国之声。去年G20罗马峰会上,习主席关于“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的话音犹在耳畔。
而中国加入APEC 31年来,同样以开放姿态同亚太各成员分享中国机遇。有外国学者坦言,习主席去年推进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让我们对区域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表示,G20和APEC是当今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大机制。当前,全球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粮食、能源危机困扰多国,全球经济发展越来越面临严重障碍。各方期待习主席在会议上能够引领全球发展方向,提振全球经济发展信心,为完善全球治理发挥领导作用。
“习主席此次在国际舞台的重要亮相,还将向国际社会进一步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徐步表示,“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认为,习主席此行的重要性可从两个层面看。
首先,这是中共二十大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外访。不久前,习主席刚刚与访华的四国领导人沟通了二十大后中国的发展战略、发展路径,而此次外访将利用各种双多边场合,进一步向世界传递信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将如何看待世界;想推动构建怎样的世界;中国往何处去,以及将在全球扮演何种角色。
其次,亚太乃至全球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凝聚世界主要经济体开放合作的共识,激发共同应对挑战的意愿,成为会议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中方努力的方向。
陈东晓说,全球治理遇到顶风和逆流,全球身处“焦虑大于信心”的时代。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不可逆转。近年来,无论是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还是全球发展倡议,都强调以多边主义方式,聚焦合作而非对抗,对话而非排斥。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两场峰会有何看点
即将开幕的G20峰会,将首先感受到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信念和能量。
本届峰会以“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为主题,以全球卫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为三大优先议题。国际社会期待此次峰会凝聚共识,推动主要经济体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在陈东晓看来,近年来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等都是G20会议上的高频词,也是中方积极参与合作的领域。具体到此次峰会,最有可能凝聚共识的领域,可能在于对通胀和债务问题的应对。在应对通胀方面,主要经济体应当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而在债务问题上,如果西方发达经济体能够摈弃意识形态偏执,那么中国和西方债权国的协调与合作是有望实现的。
但与此同时,影响G20合作的负面因素也不容低估——今年的特殊背景在于,新冠疫情叠加俄乌冲突、美国加息等因素,加剧了全球通胀和债务风险,也加深了G20成员国内部分歧。新兴经济体希望更多聚焦经济问题,美西方发达国家则想利用各方对粮食、能源安全的关切,放大俄乌冲突等政治安全因素。俄罗斯领导人也罕见缺席峰会。这一切为峰会能否形成共识性成果蒙上阴影。
在G20峰会后,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8—19日在曼谷登场。今年的会议以“开放、连通、平衡”为主题,中方扮演的角色同样广受关注。
所谓“开放”,即如何加深区域经济融合,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对此,绝大多数APEC成员拥有共识。而中国长期以来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支持RCEP、CPTPP等地区经济架构。此外,凭借技术能力和产业优势,中方在推动《APEC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方面也大有可为。
所谓“连通”,即如何重启线下交流、深化疫苗研发和分配等合作。中方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也会研究此类问题。
所谓“平衡”,包括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等内容。这与中方追求高质量发展、新发展观等理念高度契合。
陈东晓说,APEC成员均认识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但挑战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美国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这种将供应链在岸化、友岸化的做法可能影响亚太经济合作。二是不少国家疫后复苏形势不佳,具备多大能力“做行动派”尚未可知。
徐步认为,当下全球治理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国际形势,未能反映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诉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呈现新的上升势头;逆全球化思潮明显抬头;一些原有的地区安全问题重新出现、恶化,等等。
徐步说,针对严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中国将进一步阐明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展示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中国也将进一步阐明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反对脱钩、断供,搞阵营化,将旗帜鲜明地维护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
织密全球伙伴关系网
除了多边舞台的诸多亮点,习主席此访几场“双边戏”也引人关注。
首当其冲的是对印尼和泰国的访问。徐步认为,习主席此访凸显对周边外交这一中国外交优先方向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中国—东盟国家全方位多领域务实合作。
外界注意到,9年前,习主席正是在印尼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近年来两国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不断深化双边关系“四轮驱动”新格局。此次也是7月印尼总统佐科访华后两国元首再次会晤。而习主席对泰国的访问,恰逢中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此访将为“中泰一家亲”注入更多新内涵。
除了与东道国两位领导人的聚首,习近平还将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总统拜登、塞内加尔总统萨勒、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等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而且这个“会晤名单”或许还会加长。
徐步说,习主席此次双边外交,既涵盖美欧等发达国家,又涵盖东盟、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继日前出席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元首峰会、在京接待多位外国政要后的又一次密集外交活动,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方位外交布局,凸显了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
陈东晓说,中国正在织密全球伙伴关系网。在这个网络的构建中,特别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性作用——非洲国家是中国在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此次塞内加尔作为非盟主席国,是G20主办方特别邀请的。而阿根廷与中国今年迎来建交50周年,眼下拉美政治生态发生“由右向左”的变化,经济发展遭遇逆风,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及时沟通交流显得十分必要。
将着眼中美关系大局
而在几场双边会中,外界将习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的会面(美方称拟于14日举行)视作“重头戏”,认为全球GDP排名前二的两大经济体之间能否管控分歧,事关亚太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发展。
有舆论指出,中美元首“坐下来谈”本身就传递出积极信号,有助于缓解当前紧张氛围。
徐步指出,这是拜登上台以来,首次与中方领导人线下会晤,是在美国把中国确定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的背景下展开的。
在徐步看来,中国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同美国构建稳定的双边关系。同时,中国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鉴于美方对中国存在严重战略误判,预计本次“习拜会”将进行战略沟通,进一步阐述各自政策以促进相互理解。中方也会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寻衅滋事、试图掏空“一中”政策的做法,以及将北约触角伸到亚太等问题表明严正立场。此外,双方还可能就气候变化、应对新冠疫情等进行沟通。“中美理应在应对全球性挑战问题上加强合作。美方应该放弃‘美国优先’等自我中心主义思维,以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重,与中方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徐步说,据有关媒体报道,美方对举行此次两国元首会晤颇为积极,既反映了美方对管控美中关系的现实需求,也反映了美方在对华采取一系列围堵打压举措之后,无法实现它所期待的结果,不得不面对现实,改弦更张。“当然,美国不会改变对华战略竞争政策,我们对中美元首会晤所能取得的结果,要抱有理性务实的心态。”
陈东晓认为,此次“习拜会”可能不会涉及诸如贸易关税等特别细节的议题,而会着眼大局——共商在新时代如何找到中美正确的相处之道。
对中方而言,一项重点是向美方阐述二十大后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其考量,可能围绕“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提出更加具体的想法。可能涉及三个具体问题:一是台湾问题;二是美国不断升级的对华经济、技术的遏制战略;三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同盟建设。
陈东晓说,美方同样意识到,任由中美关系恶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继“设护栏”之后又提出“筑地基”,希望双边关系不要无极限地下行。但实际上这个“地基”始终存在,就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当务之急,是美方尽快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与中国相向而行。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张全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罕见外交安排!他们即将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