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微展览 | 身在图画中——宋人纪游石刻拓片展 | 202005-83(总第1319期)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9 阅读数:人阅读

 

前言

“桂林山水名天下,发明而称道之,则唐宋诸人之力也。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独山水也与哉?”桂林山水赏游发轫于南朝,历隋唐,至宋代发展到顶峰,山水开发和赏游活动成熟,山水也因此名动天下,赢得了甲天下的美誉。

寻胜探幽 宋代桂林山水开发

宋代桂林山水开发在唐代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参与者更广泛,脚步也越来越远。同时对唐代已经开发,后来逐渐荒废的景点重新修缮,焕发新的生机。今天桂林市内主要景区,在宋代几乎都已经成熟。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宋咸肖固等七人华景洞题名

摩崖于桂林宝积山华景洞

刻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

高161cm 宽131cm

清·罗辰绘《华景洞》

刘谊曾公岩记并诗

摩崖于桂林普陀山曾公岩

刻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

高105cm 宽190cm

唐铎伏波山开辟岩洞记

摩崖于桂林伏波山

刻于南宋靖康元年(1126)

高70cm 宽61cm

张维张公洞记

摩崖于桂林中隐山下洞

刻于乾道三年(1167)

高200cm 宽112cm

方信孺书“碧桂山林”

摩崖于桂林西山

刻于南宋嘉定年间

高60cm 宽165cm

雅集宴乐 宋代桂林山水赏游

宋代山水赏游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他们或与家人、朋友,或与同僚出行,游览人数从一人到多人,十几二十几人的出游亦是常见;从单纯的游观赏景到山间雅集、送别、观碑吊古,精彩纷呈。

从现存石刻来看,宋人在桂林的游览形式包括独游、携家游、同乡游、同僚游等;人数也从一个人、多人,乃至二十余人,游览的时间也有一日之游到多日之游,甚至十日之游。

李彦弼清秀山题名

摩崖于桂林清秀山

刻于北宋建中靖国至政和年间

高44cm 宽44cm

韩公辅韩公密南溪山题名

摩崖于桂林南溪山白龙洞

刻于北宋政和辛卯(1111)

高46cm 宽51cm

桂林南溪山

翟子埜元岩题名

摩崖于桂林南溪山元岩

刻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

高59cm 宽52cm

张栻等十四人曾公岩题名

摩崖于桂林普陀山曾公岩

刻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

高130cm 宽70cm

徐梦莘等十二人弹子岩题名并诗

摩崖在桂林普陀山弹子岩

刻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

高253cm 宽137cm

赵立还珠洞题名

摩崖在桂林伏波山还珠洞

刻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

高50cm 宽80cm

清·罗辰绘《伏波山》

在游览线路上,宋人的选择也很多元,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热门的游览线路。

明·陈一贯绘《桂海图》

线

韩公辅胥士颖等龙隐洞题名

摩崖于桂林龙隐洞

刻于北宋大观庚寅(1110)

高96cm 宽86cm

元寿携家游龙隐岩题名

摩崖于桂林龙隐岩

刻于南宋绍兴丙寅(1146)

高39cm 宽73cm

西

线

陈仲宜等西山题名

摩崖于桂林西山

刻于北宋政和改元(1111)

高72cm 宽54cm

线

唐进德携家游白龙洞题名

摩崖于桂林南溪山白龙洞

刻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

高52cm 宽48cm

线

詹仪之等三人虞山题名

摩崖于桂林虞山

刻于南宋淳熙乙巳(1185)

高125cm 宽85cm

线

杨损等六人曾公岩题名

摩崖于桂林普陀山曾公岩

刻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

高126cm 宽90cm

宋人出游时的活动不仅仅在于欣赏自然风光,同时还会伴有喝茶、饮酒、抚琴、怀古等诸多雅事。

曹迈李彦弼元风洞题记

摩崖于桂林普陀山元风洞

刻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

高167cm 宽95cm

关杞等五人白龙洞题记

摩崖在桂林南溪山白龙洞

刻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

高61cm 宽80cm

赵少隐等五人龙隐岩题记

摩崖于桂林龙隐岩

刻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

高130cm 宽100cm

李曾伯钱宏等九人龙隐岩题名

摩崖于桂林龙隐岩

刻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

高57cm 宽126cm

桂林龙隐岩

歌以咏志 宋人山水情感表达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文。山水赏游是心灵的一种寄托,感情的表达,宋人在寄情山水的同时,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章岘登环翠阁诗

摩崖于桂林龙隐洞

刻于北宋熙宁戊申(1068)

高146cm 宽122cm

张庄清秀山题诗

摩崖于桂林清秀山

刻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

高204cm 宽152cm

任续吕愿忠还珠洞唱和诗

摩崖于桂林伏波山还珠洞

刻于南宋绍兴甲戌(1154)

高116cm 宽116cm

桂林伏波山还珠洞

张自明华景洞题诗

摩崖于桂林宝积山华景洞

刻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

高50cm 宽110cm

结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仅是赏景游乐,更是山水与心灵的交融,他们寄情于山水,托兴在丘壑,形成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