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1000万的教训:铲除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中的十个坑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8 阅读数:人阅读

 

创业计作为一家创新型数据金融公司,以传统的记账类企业服务为流量入口,建设企业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构建新型企业画像和信用评价技术,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困境,帮助千万小微企业解决发展之资金,实现初心和梦想。

创业计的前身是一家传统的记账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工商注册、代理记账等一系列企业服务,09年成立至今,共130名员工,年收入2000万左右,正在进行新三板上市。

创业计在转型之前,王海鹏把一切都想得特别美好,直到真正走上这条路,用王海鹏自己的话来说,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一生”,在这个过程中,转型烧了1000万,成功度过了10个坑。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分享|王海鹏 创业计COO

编辑|张达雄

第一个问题

转型往哪里转,怎么确定战略方向

这里面有一个概念,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区别。在做传统业务的时候,我们讲的是盈利模式,看的是收入和利润;而商业模式讲的是流量、规模和变现,其实前期重在流量规模化、后期才是流量变现。做代理记账收取服务费是我们的盈利模式,聚拢百万级企业形成服务平台后开展金融服务,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商业模式,而不是盈利模式。

刚开始融资的时候想的事情非常简单,我们希望把线下接近5000个企业客户导流到线上,形成在线记账服务平台,但是投资人却没有任何兴趣。在他们看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记账业务还都是传统业务,并不具备互联网的爆发性,他们能接受亏损,但一定要看到项目具备200%甚至500%的规模性增长。

我们前后接触了十几轮投资人,他们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你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用户规模?”,VC关注用户规模的两个原因:1是付费用户的转换;2是通过用户量快速建立垄断优势。

我们在见过一轮投资人后,才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积累,塑造具备成长性的商业模式,经过研讨,变成现在的数据金融服务平台。

在现在互联网细分行业里,规模是护城河,转型制定商业模式的时候,如何把用户规模做大,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

第二个问题

运营团队

一开始,我们希望以前的业务人员能转换成运营人员,这时团队就需要懂方法的人去带领。在向互联网转型的时期,新老团队的组建、磨合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运营团队的转型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这是在做转型之前需要思考清楚的。

第三个问题

转型以后,你是要规模还是要利润?

传统业务要利润,互联网要规模。我们做传统业务做了七年,看的是利润,但是在互联网行业,大家不计成本的做大用户规模,感觉自己没有100万用户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但是对于我们,做大规模是一件特别纠结的事,我们要放弃现有的盈利赌未来的盈利,需要很大的决心。

但是我们想要破局,想要赢得未来必须这样做。规模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但是短期的利润却未必能换来长期规模,对于要转型互联网的创业公司来说,一定要先做大再做强,做的越大都是的价值越高,这点很直接体现在公司估值上。我们一开始做这创业计,估值两千万,现在翻了四倍,最主要是用户规模做大了。

第四个问题

是线上和线下的关系

到底线上、线下谁是重点,谁主谁次?

刚刚做转型的时候,我们认为线上推广能够带来低成本快速的大规模用户,我们投进去几百万,结果和期望差了很多,但是我们依然认为线上推广是2B的正确推广方式,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精准用户信息,但是这不够,无法完成整个销售流程。

线上推广要把这些用户信息和需求转接给线下团队,线上线下配合才能完成整体推广。对于2C来说,2B的专业性更强,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因素更多,一对一、面对面的咨询才是强销售环节,这就决定2B推广的方式很难通过纯线上促单,线上获取精准用户信息,线下一对一深度的交流才能完成整个定单流程。

互联网是一个特别野蛮的行业,讲究用最野蛮的方式快速获取大规模用户,这是我们在转型过程中体验特别深刻的一点。

第五个问题

是团队融合问题

之前组建两个团队,一个老的业务团队,一个是全新互联网推广团队。两个团队在融合过程中,发生各种摩擦。有一段时间,我们集中把线下客户导流到线上,老的业务团队非常抵触这件事情,导流一个月线上客户不到二十个,最终发现是考核体系出现问题。

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出现不同的利益诉求,传统企业在向互联网做转型的时候,一定要围绕公司的整体目标前进,把不同人员统一到公司整体利益之下才能保证公司行动的一致性。

第六个问题

关于品牌

在转型之前,我们印象中的品牌就是各种广告、各种曝光,是烧钱的。创业公司做不做品牌,其实心里是没有把握的,做下来之后才有了新的认知。

品牌可以在媒体上做,也可以在自媒体上做,可以花钱、也可以不花钱。但是品牌真的非常重要,品牌是一种形象,客户能基于这种形象做出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也是推广和营销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只是更加软性。我们品牌一开始没有烧钱做,是从自己的自媒体开始做,逐渐拓展到一些媒体合作、品牌活动。我们跟中国的一家车载媒体合作,每天给我十次15秒钟的品牌曝光,同样还跟其他很多自媒体做软文互推、品牌推广,这个是需要品牌推广的人员探索,上来就烧钱做广告,不是优秀的品牌经理。

第七个问题

融资

我们很不巧,是在资本寒冬进行转型,见十几轮FA和投资人才完成天使融资, 2015年下半年开始,融资环境确实冷清多了,投资人变得越来越谨慎,我们必须等待,看创业团队是否有能力把投资人的想法变成现实。所以你就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这是和以前最大的变化。

我们在2014年进行融资的时候,投资人只关注你有多少用户数据,他根本不关注你的变现,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投资人会问你盈利点在哪里,你什么时候盈利,他更关注什么时候能够变现,现在A轮死B轮死的公司太多。

最后一点,投资人都会问你怎么获取用户,所有投资人都已不再追捧通过补贴来烧用户的模式,我们在写BP的时候,会体现出同样可以做大市场份额的更有效的推广方式,但并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烧钱。这几点是我最近和十几轮VC和FA接触过程中自己一点体验。

还有一个每一个转型时期的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同投资人有自己的投资风格,他会对你的项目提出不同的建议,所以没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就很容易迷盲,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懂行业、具备战略眼光的伯乐,这是最重要的。

第八个教训特别深刻的是

技术和数据问题

因为我们的资金和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必须把精力花在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上,产品与推广,哪个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做出判断。

我们就面临过这种情况,我们技术团队相对比较薄弱,很多的想法和需求没有实现,我们进行融资,需要一些数据做支撑,所以当时把钱投向了推广,但这个教训特别深刻。

每一个用户的获取都是有成本,贵的花几十块钱,便宜几块钱,我们通过推广烧进来很多用户,但是并不能给用户很好的体验,这是之前不重视技术不尊重用户的结果,只有给到用户真正想要的,用户才会来才会留的下。 

用户体验的改善是一个持续性的动作,并不是一次改版产品完成了。在做产品开发的时候,第一版产品开发通常是创始人的想法,但是在后期,产品开发必须通过运营来促进,现在做产品开发,会看哪个板块点击率最高、哪个功能客户停留时间最长,我们通过数据来促进产品迭代,我个人认为技术和运营是互联网的生命,任何公司转型互联网通常都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行业效率低、用户成本高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全部依赖于技术才能实现,所以烧钱去拉用户,不如给用户一个好的体验。

第九个坑

是关于人、关于招聘

在刚刚启动转型的时候我们很缺人,尤其是互联网人才、产品设计人才、推广人才,除了自有招聘,我们请了几家猎头公司,希望最快把人招到。但是面临几个问题,工作年限短、资历短、待遇要求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招聘,发现真正优秀的互联网人才应该具备几个基本素质,第一,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第二,这个人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必须快速学会记账行业的业务知识。第三,执行力要强,互联网公司的节奏非常快。

最后面临的问题

是要坚持初心

在转型过程中,我们会面对着投资人的否定、技术的不给力、推广的艰难、管理上的阵痛,从转型到现在为止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投入将近一千万,我们听取投资人的意见对战略方向进行调整,然后一直坚持到现在,中间没有改变战略,很多时候支持我们走下去的就是的初心。

我们在这个行业做了七年,我们懂用户真正的需求,越来越多积极的评价使我们坚信走的路是对的、转型是好的,我们现在还处于转型中,离成功还很远,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都是走过的弯路,也希望我们能够坚持前行。

刘东华、夏华,6000+企业家在「支招」等你来问!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