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院长,您自己为“爱国”把钱花光了么
对国内某些专家,我们的要求真不高——能说人话就好。
1
连写了几天国外的事儿,今天说则国内的新闻吧。
前两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的林采宜女士火了,因为她在一次网络答问时,对近期的油价上涨问题表示:“我国人口密度非常大,在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非常方便,经济成本、环境成本都很低。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乘公共交通出行,所以油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说实话,在刚看到这则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叹一个“著名经济学家”说话能如此不顾常识,而是因为我依稀觉得我对这个名字好耳熟。
再细一查,我才发现,哦,是去年年初,面对当时被热议的消费下行问题,这位林院长也出过一番暴论,她当时表示不承认我国存在“消费降级”的风险,说问题主要在于老百姓把钱存起来不花。“爱国其实很简单。把钱花光,就是为国争光,花光钱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
当时这话一出,也是引起了喧然大波,有人给林院长这番高论起了个好名叫“两光论”——听听,比“三光”就差一光了。
那会儿,很多官媒都站出来说林院长的“两光论”不可取,重要的还是“放水养鱼”,营造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敢花钱、愿花钱云云。
我为什么会对这则消息有印象呢?
因为,如果“把钱花光,就是为国争光”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话,那去年林院长发这篇高论的时候,正好是我人生中最“爱国”的时候了。
本号是前年年末的时候开的,追本号比较久了的老读者朋友应该记得,去年年初的时候我曾经非常纠结。原因是当时公号的写作已经占用了我比较多的精力,并且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导致我必须在停笔乖乖每天上班和辞职专职运作本公号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
虽然我特别喜欢写作,也特别想过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但对后一个选项,我其实是不太敢选的。因为说来惭愧,当时虽然距离2012年大学毕业已经过去快九年了,可是这九年的工作真的没给我自己攒下多少钱。
不是我不努力,我不是那种特别爱花钱的人,但这个时代年轻人在社会上打拼真的不易,攒钱就更不容易了。
我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大约是5000-9000不等。扣除房租、水电、餐饮、通勤和必要的社交往来后,大约也就剩个小几千。我就这么一点一点的攒,攒到2016年的时候,居然也攒了有个二十来万。
可就在我对自己稍有底气的这一年,我所在的城市喜迎了一波房价上涨。当时我正在北京被公派学习,记得有位同事兼朋友打电话给我,跟我说的一句话特别扎心:“小西啊,赶紧买房吧,你看你这些年攒的钱,还不够这一轮房价上涨填进去的。”
于是回了工作地以后我就痛下决心得当上了房奴,掏了父母甚至其他家人的老本,给自己在城市远郊买了个期房。接下来几年时间我都在更加拼命地挣钱,同时更加抠门的过日子——因为我不想背上房贷,我想早点把这些钱还完,好无债一身轻。
2020年年末,开写公众号的那个时间点,其实对我来说是一个蛮重要的时刻,彼时我刚刚住进自己的新家不到一年的时间,几年的勤勉工作再加上节约把房贷还的差不多,虽然买家具又支出了一笔,可我的资产接近回归正数。
2021年,当我面临不得不在写号和辞职二选一的两难时,走出领导办公室时,我特意查了一下自己银行的存款余额,那个数我记得特别清楚,是九万八千四百六十二块七毛五分,我在单位餐卡里还有两千多块前的餐费,如果辞职的话单位会退给我,也就是说我当时手头的钱,刚好十万多一丁点。
钱虽然是少了点,但这是我完全还清房贷后的正资产(在此也感谢我写号最初几个月曾打赏我的朋友,你们对我调整自己的财政状况帮助很大),这意味着我不用交房租、也不用还房贷,就有一个地方可以安静地读书写作。我觉得,在同龄人中,这个经济状况已经很难得了。
于是我当时就想,行吧,辞职就辞职好了,就算明天公众号突然没了,有这十万块钱在手,怎么着也够我活个一两年的了。
于是我才敢辞了职。
2
我讲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解答林采宜院长和时下中国很多吃饱了撑的“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那个所谓的问题:中国老百姓为什么高储蓄?为什么中国年轻人“拼劲儿”不足?宁可在铁饭碗的单位躺平,决不敢自己去放手闯一闯。
不是老百姓没有你们那么“先进”的经济学观念,也不是因为我们像林院长说的那样不“爱国”,不肯把钱花光。而是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确实压力太大,他们有钱也不敢花。
试想一下,我爸,一个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的工程师,2015年的时候他手里也有个几十万的存款,可是他敢“把钱花光,为国争光”吗?
他肯定不敢,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个儿子,要留着这笔钱给他儿子买房。
而我,一个2012年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我不是在2021年的时候勉勉强强刚刚把自己的资产状况调成正值,做到无债一身轻。我敢辞职“自主创业”么?
我肯定不敢!因为如果我当时还要还房贷,甚至没买房,要月月交越来越贵的房租,光这些支出就会让我需要一份每个月都能提供稳定收入的工作。
否则万一我的公号收入不稳定怎么办?被关小黑屋怎么办?甚至炸号怎么办?房贷断供,房子被银行收走,拿去法拍了怎么办?我的人生顿时就会面临一次阶层跌落。我毕业这快十年,就相当于白干了。
所以,跟林采宜院长孜孜不倦的教育我们要“把钱花光,为国争光”不同。每当有比我小一点、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朋友来问我“小西,到底是创业还是求稳定、找份无趣工作干着?”我一般都会回答他们的:先别谈这个,先看看你自己的账户上的钱攒够了吗?你有能够连续一两年断了收入,还依然能保持现有生活水平的资金么?
没有的话,就去攒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顾一切的拼命地攒钱,像葛朗台一样尽可能的攒钱!
为什么?因为攒钱就是攒你未来遇到机会时拼一把的资本和胆量。
古语有云“钱是英雄胆,金是男儿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且越是不稳定的社会,这越是至理名言。一个每个月都要想着怎么交房租、供房贷、被债务压着的年轻人,他思考未来时的方式,肯定跟一个财务健康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把钱花光”,透支的不仅仅是你的腰包,更是在透支你的未来。
至于一个没未来、没勇气的年轻人还能不能“为国争光”?林专家,您说呢?
如果我们去翻看历史,你会发现即便是今日消费主义的原生地美国,最早那批让这个国家崛起的先民,也是奉行最彻底“积蓄主义”的,受清教思想影响,一直到19世纪末,美国人的储蓄率一直非常高。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储蓄率,美国人才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迎头赶上。
至于消费主义的盛行、超前消费,那是美国在20世纪以后才在资本宣传下养成的习惯,而奉行这种消费主义的前提,一定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保障体系要相对完善。否则一旦你丢了工作,又“把钱花光”,明天居无定所了。谁来养你?鼓动大家“为国争光”的林院长会愿意出这笔救济款吗?
这些道理和历史,我不相信身为复旦经济学博士的林采宜院长不知道,就像当她说“油价上涨对老百姓影响不大。”时,她不可能不知道成品油是现代社会机体赖以运转的“血液”,油价涨跌,对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辐射作用”,时间一长,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影响。
这些常识,林院长只是不说而已。因为为了鼓励居民消费呼吁完善社保、医保体系,以及为了防范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呼吁“两桶油”稍微控制一下油价。这些呼吁虽然是对的,也一个正经经济学者应该做的。但却总让人感觉暗含着那么一点“风险”。林院长如果她这次依照常识、依照良心、依照责任这样说了,闹出来的影响太大,她下次可能就没说的机会了。两相权衡,她当然还是宁可说一些“把钱花光,为国争光”“油价上涨对老百姓影响不大”之类的话。
你看这种话,她年年说,年年挨骂,却年年都没事儿,明年又可以继续顶着“知名专家”的帽子下次继续大放厥词。这是怎样的一番奇景呢?而这样的“专家”,在当下绝不止林院长一位。
笑骂从汝,专家人家自为之,如此而已。
3
当然,其实这一类的话,太多人已经吐槽太多了,这里不再赘述。我只是想提一点希望:像林院长这样的经济学者,能不能偶尔亲身实践自己的主张呢?
这个话题,前段时间我在小号上吐槽清华某李姓“著名经济学家”关于“把工人集中起来集中隔离、集中生产”的文章中已经提过了:请这位李学者自己亲身试验一下他自己的创意再来建议如何。
当然,这个呼吁人家后来没有听取,反而是那篇文章莫名其妙的没了。
其实对林院长,我也很想提类似的倡议,但又怕这样一说这篇文章也没。好在去年,林一说“两光”的时候,就有网友做了一个呼吁,说:林院长您显然是很爱国的,那您能不能月月晒一下自己存款余额,让我们检查一下您是否做到“月光爱国”。
当然,这茬人家后来也没理——咱很多“专家”就是这样,虽然很爱给老百姓提意见,但对老百姓提给他们的意见,从来是置若罔闻的。
但比较魔幻的事,我翻了一下微博,发现今年5月的时候,林院长倒是真的公布过一次自己的部分消费记录:某银行给她打电话,问她这个月怎么就在信用卡上消费了11.4元啊?家住上海的林院长答:这都关在家里两个月了,有钱也没处花啊……
我对这个新闻,有几个疑问。
首先是刚刚过去的上海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确实有很多不便,但出不了门并不等同于“花不了钱”。相反,以我认识的上海朋友而论,过去几个月是他们积蓄消耗最快的时期,我的一位上海朋友告诉,他家一家三口,因为被封期间菜价上涨,每个月买菜钱就花出去小一万。
以此而论,上海很多普通居民过去的几个月,肯定是最接近林院长所谓的“为国争光”的时刻。因为好多人的存款真的逼近清零了。
为什么在大家都如此踊跃爱国的时候,林院长自己却在信用卡上只消费11.4元呢?
当然,可能作为著名专家、精英人士,人家可能有些钱不用花,或者某些花销走了其他的渠道,也不一定非要刷信用卡。
但我觉得当此艰危之时,林院长应该更踊跃的花钱“为国争光”才好。因为“关在家里”的小小困难都阻止了“花钱爱国”的伟大理论实践。这不好啊,这会让人怀疑您“不爱国”,在“恶意存款”。
当然我也能看到,在这则微博里,被关在家中的林院长,难得的说了一些有点人情味、有常识的话。比如她说“商户还得活下去”什么的。虽然话说的很小心,但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比她最近关于“油价上涨”的发言,显然有常识的多。
所以我特别想问是,被关在家里这几个月里,林院长好不容易复苏的这点常识和人情味,如今又哪去了?
看官方发布的新闻,听说上海这几天总算开始恢复正常生活了。
人,好歹该吃一堑长一智,要记住曾经的苦难。生活总算又正常了,我希望我们的专家,不要又不正常了。
所以,宣称“油价上涨没影响”的林院长,此时此刻,我特别想问您一句,去年您说的“花钱爱国”的指标,今年达成了么?
没达成的话,先和很多疫情期间丢了工作的老百姓一样,把存款去清个零,为生计奔波劳碌几天,真的挤上几天公交车,再来谈油价上涨对老百姓影响大不大。
好吗?
我们对国内某些专家的要求真不高——说人话就好。
真希望他们能争取早日达标。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