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瓷”年代虽近,价值却不可小觑
大家还在讨论清三代官窑瓷器屡创天价时,民国瓷特别是珠山八友瓷的价值扶摇直上。而建国后陶瓷厂生产的精美567瓷(俗称红色官窑)更是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收藏领域的热门品种。

“567瓷”的命名与其出现时代有关,上世纪50-70年代,国营瓷器厂生产了一大批瓷器,这些瓷器就是567瓷器。在当时,中国一共有十四家国营瓷器厂,每一个厂家所用的底款都是一样的,因而在划分分类的时候,这些瓷器都被划分到567瓷器中。在瓷器文明史上,将中国陶瓷制造推向了又一个历史繁荣的颠峰,是中国瓷器史的一个里程碑。


清三代官窑几百年后价值开始疯涨,而当代官窑“567瓷”只过了几十年,身价至少疯涨了几万倍。“567瓷”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升值的如此之快呢?
01 工艺巅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繁荣复兴,瓷器生产也恢复繁荣发展。1954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成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方面的人才。美术方面包括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张守智、王步、周湘浦、周国桢、汪桂英、王锡良、戴荣华等。全国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都参加了历史名窑的恢复和生产。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制瓷业引入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陶瓷工艺美术在突破了胎釉彩料配方的理化指标科学定量化的技术瓶颈后,迅速提高了陶瓷的胎土、釉面、彩颜料、器型、纹饰等瓷器鉴赏的各组成要素的标准,其中创烧品种釉中彩(釉下五彩)取得了继清三代后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和同时代艺术陶瓷的国际领先地位。


02 收藏价值
“567瓷”属于特殊年代下的产物,它的存在与时代挂钩,也与当时的文化环境挂钩。“567瓷”可以称作是新中国陶瓷上的历史文献,这一时间段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化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等。因此,瓷器制作在造型、品种、题材和画工上都紧跟着历史进程,题材上多是表现当时独特的社会面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堪称当代“新官窑”。


恰巧“567瓷”的时代特点很容易打动现在的收藏群体,人民公社、大跃进等时期是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经历过的生活片段,收藏567瓷,就是收藏那个特殊的年代。它是不可复制的,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03 数量稀少
景德镇的老国营瓷厂大部分在改革开放初中期就已经重组了。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转变,现代的瓷器厂已经不可能再用过去的方式和特点来生产瓷器了,这些当年被赋予出口创汇重任的外销瓷也成了无法再生的资源。


尤其是“文革”期间烧造的反映现实题材的“文革瓷”,数量极少,只烧制了四五年的时间。
物以稀为贵,“567瓷”拥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识形态,集传承、创新、突破为一体,其价值不可小觑。继往开来,为中国当代陶瓷开辟全新的道路。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