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相之争:朱元璋为何能忍受胡惟庸涉政七年?文化虽低,城府却深
导读:本文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权欲利欲最甚、城府最深的皇帝;第二部分,最恣意妄为的丞相;第三部分,七年之恨一朝爆发。
古代的皇帝表面上是万人之上,是九五之尊,但实际上他们还要和丞相斗智斗勇。丞相代表着官僚集团的利益,他们要和君主共治天下。所以我国一些想以己独尊的皇帝特别讨厌丞相,其中以朱元璋最甚,但为何朱元璋还会忍受昏庸的丞相胡惟庸专权7年呢?
一、权欲利欲最甚、城府最深的皇帝
明朝的皇帝都很极端,他们要么权利欲极低,几十年不上朝;要么权利欲极盛,恨不得事必躬亲。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朝末代皇帝朱由俭都是权欲熏心的代表。朱元璋拥有极深的城府,所以注定不会像朱由检一样被文官们烦得焦头烂额。
朱元璋的城府也决定了他面对胡惟庸能够一忍再忍。胡惟庸在宫中势力很强,他背后站着前任宰相,明朝的开国功臣,文官集团的代言人李善长。
正是李善长的大力推荐胡惟庸才当上了宰相。李善长作为一代能臣,不可能没有知人之明,他把昏庸的胡惟庸捧上台全为了自己能够遥控相权。
鉴于此,朱元璋一时半会动不得胡惟庸。1373至1340年,胡惟庸当了七年宰相,将明朝的朝廷搅得天翻地覆。在此期间,朱元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就是不出手。因为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把胡惟庸、李善长乃至整个文官集团连根拔起的时机。
二、最恣意妄为的丞相
其实胡惟庸聪明也好、昏庸也好、专权也罢、谨慎也罢,他都逃不掉被朱元璋清算的结局。因为朱元璋瞅准的是他手上万世流传的宰相之权,朱元璋要除掉的是他头上那顶写着“宰相二字”的乌纱。恰巧,胡惟庸是个糊涂的主儿,他的专横独断加速了自己的死,也加速了宰相的废除。
胡惟庸犯了三个大忌,被朱元璋抓住了把柄,让那些一心想保他的人也无话可说。首先他故意与朱元璋作对。朱元璋要处罚的人有许多都被他暗中保了下来,拉入自己的势力。陆仲亨擅自用驿马被朱元璋降级,费聚消极懒政被朱元璋发配,但胡惟庸却偷偷把他们调为自己的幕僚。
胡惟庸做的第二件蠢事就是拦截奏章。奏章是大臣和皇帝沟通的直接渠道,古代的宰相确实有过目权,但无权阻止奏章落到皇帝手上。胡惟庸偏偏要打破这个惯例,把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奏章全部拦下,而且还报复写奏章的大臣。
胡惟庸做的第三件蠢事就是瞧不起皇帝。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为了谋生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和尚。而胡惟庸则是地主世家出身,他打心眼里瞧不起文化水平低的朱元璋,这成了他最大的失算。
三、七年之恨一朝爆发
朱元璋虽然文化水平低,但他城府够深,手段够狠,决心够大。朱元璋隐忍了七年,眼见胡惟庸已经成为朝堂公敌,他知道名正言顺除掉胡惟庸的机会到了。1740年朱元璋借口胡惟庸藏私兵暗杀自己,将胡惟庸逮捕处死。
处死胡惟庸之后朱元璋还不满足,他又以审案的名义将一大批人逮捕入狱。这些人包括李善长、宋濂等文臣领袖:李善长因为借了三百个士兵修房子被诬陷为谋反,宋濂则因为孙子宋慎犯罪而被连坐,像他们这样的开国老功臣大多没有好下场。
胡惟庸案审判到最后,朱元璋下了一道让大臣们目瞪口呆而又无力辩驳的圣旨: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当时一些文臣还想上旨反对,但他们看到官场一片风声鹤唳,便把话都吞了下去。七年君相之争,以皇帝的绝对胜利告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王石捐股与盈安增持里的万科事业